楊錫貴
大學時代的丁文江,1910年攝于蘇格蘭野外考察途中
中國近現代地質科學的主要奠基者、世界級地質科學家丁文江(1887-1936,字在君,江蘇泰興人)享有“百科全書”式學者的聲譽,蔡元培稱其為“我國現代稀有人物”。然而不幸的是,他的生命竟止于正值盛年的49歲。
丁文江與湖南有過四次交集。1901年,在時任泰興知縣的湖南攸縣人龍璋的勸說下,丁氏父兄舉債將14歲的丁文江送往日本求學;1911年,從歐洲留學回國后的丁文江,在云、貴、湘三省進行地理考察與測量,曾逗留湖南境內20余天;1917年春,丁文江在江西萍鄉(xiāng)勘察煤、鐵等礦產資源,順便對交界的湖南境內資源儲量情況也進行了勘察;1935年12月,粵漢鐵路即將全線通車,同時也是為了應對無可避免的中日之戰(zhàn),丁文江開啟了第四次入湘找礦之旅。令人沒有想到的是,此行竟成了他人生的最后一站,并永遠地安息在三湘名勝岳麓山上。
1935年12月2日,時任中央研究院總干事的丁文江,受國民政府鐵道部委托,離開南京,前往湖南調查粵漢鐵路煤礦。抵湘后,即與湖南地質調查所劉基磐所長敲定了在湘調查工作日程。5日至6日,在時任湖南省教育廳廳長朱經農等人陪同下,丁文江徒步考察了南岳地質情況。7日,前往譚家山煤礦考察。坐車到茶園鋪后,丁文江等步行15里到礦山,考察譚家山一帶地面情況至下午2點才用午餐;餐后又深入到溫度甚高的煤井中進行考察,親自測量煤系傾角及厚度,并采集煤樣后,出井時其全身衣服已經濕透。稍作休息,又沿來時之路步行返回到茶園鋪車站坐車。8日,達到衡陽,下榻粵漢鐵路株韶段賓館。
是晚,丁文江在好友粵漢鐵路局局長凌鴻勛家用完晚餐,相約次日去耒陽勘察馬田墟煤礦,然后返回賓館休息。誰也沒有想到,就是這樣最普通不過的賓館一宿,深諳煤炭性質的地質學家丁文江竟然煤氣中毒了!
連日來,丁文江以拼命三郎的精神,忘我工作,再加上舟車勞頓,深感疲憊,不料回到賓館后竟睡意全無,服下安眠藥后才沉沉地睡去。時值寒冬,戶外風緊,房間里備有無煙煤爐。丁文江是鐵路局局長的好友,自然是最珍貴的客人,賓館服務也就顯得格外細心周到。服務員因擔心其受到風寒侵襲,不僅給煤爐添加了煤,還將門窗也關得嚴嚴實實。
9日晨7時30分,凌鴻勛局長依約來到賓館時,丁文江尚未起床。當服務員多次敲門請丁起床吃早餐卻久無響動時,凌鴻勛等人心頭涌上了一絲不祥的預感;當得知房內生有無煙煤壁爐且所有窗戶都已關閉時,頓感不妙。事不宜遲,凌鴻勛命人破門而入,只聞得滿屋子熏鼻的煤氣味,丁文江已處于奄奄一息的危險狀態(tài),雖有呼吸但脈搏微弱。
丁文江隨即被抬出房間。急急忙忙趕來的鐵路局兩位醫(yī)生,立即對其施以心肺復蘇(人工呼吸加胸外按壓)進行救治。至中午,丁文江被轉移到衡陽教會仁濟醫(yī)院繼續(xù)施救。與此同時,衡陽方面將丁文江煤氣中毒情況急電湖南省教育廳和湘雅醫(yī)院。朱經農接電后,立即聯系湘雅醫(yī)院,并連夜偕同該院院長王子玕、內科主任楊濟時赴衡陽開展救治工作。
至10日上午,丁文江仍昏迷不醒。凌鴻勛等遂致電南京國民政府行政院秘書長翁文灝,向其報告。翁氏得知好友不幸中毒的消息后,立即乘飛機直飛衡陽探視。是晚,經過全力救治后的丁文江,終于從昏迷中蘇醒過來,并喝了點稀飯,暫時脫離了生命危險。
丁文江
翁文灝偕同西醫(yī)戚壽南及劉廷芳于10日晚趕到衡陽探視,當看到丁文江已脫離險境時,深感欣慰。因丁昏迷時間已超過18個小時,且醫(yī)生做胸外按壓時用力過大而致其肋骨受傷甚重,經慎重研究,朱經農、王子玕、楊濟時諸人決定將丁文江轉移到長沙湘雅醫(yī)院繼續(xù)進行觀察與治療。隨即,丁文江的好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傅斯年,及丁夫人史久元與丁文江的弟弟丁文瀾、丁文浩,均趕來長沙探視和照顧丁文江。
自入住湘雅醫(yī)院以后,負責丁文江診治工作的是院長王子玕、內科主任楊濟時;擔任看護工作的是一位來自西方的女性即看護長厥小姐,另外還派了四位富有經驗的看護由其指揮調遣。
丁文江的病狀雖較平穩(wěn),但神智不大清楚。煤氣中毒者會有因精神錯亂而語無倫次的特征,丁文江正是如此。他本來一向喜歡說笑,這次更是說得特別得多,一會兒說到自己由南京至湘途中的瑣屑,一會兒又說到北方大局,旋又談到胡適之;有時頗有系統(tǒng),有時又似半睡中發(fā)出的夢囈,聲音微弱。更讓醫(yī)生感到不安的是,丁文江不進任何食物,勸來勸去,也只喝一點湯汁;本來就喜好動的丁文江,已仰睡了十多天,背骨酸痛不已,遂時常吵著要下床散步,雖經醫(yī)生竭力制止,但還是下床活動過兩次。
醫(yī)治多日,丁文江病情仍不見有起色,丁夫人遂萌生了將丈夫轉至南京醫(yī)治療養(yǎng)的念頭。但丁文江的好友表示反對,因為從長沙乘坐輪船到南京有幾千里之遙,病人未必能經受得住長途舟車的折騰。
正在討論是否轉往南京醫(yī)治時,丁文江的病情突然急劇惡化,體溫升高、脈搏加快、呼吸加速,并伴有嚴重的氣喘。經會診,發(fā)現丁文江體內傷痕已經惡化,與其兩次下床活動有著很大的關系。丁文江剛轉入湘雅醫(yī)院時,曾照過x光,醫(yī)生發(fā)現其左肺有如掌大之傷痕,但尚不能斷定此痕在肺部還是在筋肉內。住院后,醫(yī)生見其情況尚好,并沒有引起特別重視。在用針進行探測后,發(fā)現其胸部內已有大量積水,相繼進行了兩次有針對性的藥物注射,并采用氧氣來治療其氣喘毛病,然后再將其體內的膿液抽出,共抽出如帶沫啤酒一般的膿水約500CC。
此后,丁文江的病情日益嚴重,心膜發(fā)炎,體溫時高時低,膿水又抽了兩次,較前更濃,且已蔓延擴大。負責治療的楊濟時,不得不表示已經無能為力了。
醫(yī)藥罔效,名震一時的地質學家丁文江于1936年1月5日下午5時45分不幸與世長辭,享年虛齡49歲。
丁文江篤信、尊重科學,至死猶不少懈。當病勢加重時,自知治愈無望的丁文江就曾向院方提出對其遺體進行醫(yī)學解剖的要求。據此,湘雅醫(yī)院于逝世當晚11時對其遺體進行了解剖,地點即在湘雅醫(yī)學院大禮堂,該院師生均到場觀察。解剖結果出來后發(fā)現,丁文江致死病源,“非由于深中煤毒,實心臟及肺部早伏病根,平昔用腦太過,腦病亦深”;在煤氣中毒后,衡陽方面救治時按壓用力過度,致使肋骨嚴重損傷,傷及內臟,內部傷痕惡化后轉為胸膿,由胸膿轉為腦沖血,一轉再轉,最后成為不治之疾,以致溘然長逝。
1月6日晨6時,丁文江的遺體在湘雅醫(yī)院入殮;8時舉行了簡短的悼念儀式。
丁文江逝世的噩耗傳出后,國內外學術界大為震驚。首都南京學術界人士深表哀悼,除王世杰、翁文灝致電丁夫人唁慰外,中央研究院及所屬各所于6日起下半旗三日,以致哀思。在北平的好友蔣夢麟等,莫不惋惜,均稱丁文江之死是中國學術界的極大損失。中央和各地報刊亦紛紛刊發(fā)丁文江逝世的消息與文章,表達對其深切悼念之情與不盡的緬懷之意。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鍵親往悼念,并特意指示購備良材裝殮,愿為其身后事提供一切支持與幫助。自臥病湘雅后,駐湘英、美各國領事對丁予以深切關懷,不時詢問其病狀并將有關情況電告各自政府;在獲悉不幸身故后,則尤為悼惜,認為是科學界一大損失。
丁文江是江蘇泰興人,按照中國人落葉歸根的傳統(tǒng),其靈柩應運回老家安葬。丁文江的家屬自然特別希望能將其安葬在老家,其生前友人也有主張將其遷南京安葬的。家屬們商量后決定,丁夫人立即由湘先行返南京,籌備喪葬事宜。
就在丁夫人一行起程返京的當天,朱經農接翁文灝電:“在君柩應否運京,俟查明遺囑再奉告?!倍∥慕耙蚜⑦z囑,翁文灝是知道的,因為他和胡適、金叔初均是丁文江遺囑的見證人,遺囑執(zhí)行人是竹垚生和丁文淵。次日,翁文灝查閱由竹壺生從上海帶至南京的丁文江遺囑后,立即致電在湖南的何鍵、徐寬甫、丁文浩:“勿運柩來京。”原來,因父母享壽均不滿五旬即歿,丁文江擔心自己的壽命也不會太長,遂于1935年2月22日立下遺囑,遺囑中有“葬于所故之區(qū)域”一語。為尊重死者生前遺愿,丁文江的靈柩便只能在湖南擇地安葬了。
丁文江墓地最后選擇在長沙風景勝地岳麓山,離湖南大學四里許的左家垅,高農農場山腰。因為丁文江此次來湘。除考察煤礦外,還負有為準備南遷的清華大學在湘擇定校址的任務,左家垅一帶是他生前為清華大學物色的“新校區(qū)”。省府會議研究后,遂決定將丁文江遺骸安葬在岳麓山清華分校附近,以供學生景仰,并留永久紀念。
1936年5月3日上午,湖南省教育廳、中國科學化運動協(xié)會湘分會、地質調查所銻業(yè)管理處、株韶工程局、湘雅醫(yī)學院等機關團體,在長沙國貨陳列館大禮堂聯合舉行了丁文江先生追悼大會,共有千余人參加。
5月4日,安葬丁文江的日子,長沙大雨滂沱。上午10時,丁文江遺櫬(chen)從湘雅醫(yī)院移出后,抬至馬路口江岸,舁上拖劃,用汽船拖至對河牌樓口登岸,再送上岳麓山墓地。行政院秘書長翁文灝、湖南省主席何鍵、北京大學校長蔣夢麟、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等人執(zhí)拂,數百名中外人士冒雨前往送別。
這一天正值“五四運動”紀念日,長沙各學校的學生在開完紀念會后,均前往湘雅醫(yī)院迎接并護送丁文江靈柩至江岸。政府要人親自渡江,乘輿至墓地,以示尊崇;湖南大學學生則徒步送丁文江遺櫬至墓地,以示景仰。
丁文江墓前所立墓碑系朱經農撰文、胡適書丹?!拔母铩逼陂g,墓地嚴重受損。今丁文江墓系1985年和2007年兩次重修,2005年被列為長沙市文物保護單位。
(責任編輯:亞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