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兆林,李蘭蘭,陳茜茜,馬逸樂,莫澤民
(貴州省余慶縣氣象局,貴州 余慶 564400)
余慶縣位于107°25′~108°2′E,27°8′~27°41′N,地處黔中腹地,烏江中游,屬亞熱帶季風氣候。余慶縣境內(nèi)山巒起伏,具有山地、盆地、丘陵、河谷等多種地貌類型,海拔多在600~800 m之間。余慶縣氣象災害及其次生災害頻發(fā),且強降水多發(fā)生在夜間,導致氣象預警信息傳播效能顯著降低,也給防范應對工作帶來極大困難。
2010年,貴州省氣象局創(chuàng)立“三個叫應”氣象服務機制,當強降雨將要發(fā)生或已經(jīng)發(fā)生,并可能造成災害時,各級氣象部門相關人員通過電話向政府領導、相關責任單位和強降水發(fā)生地有關責任人報告或通報降雨情況,提醒防范災害。
姚正蘭等[1]研究表明,余慶縣處于暴雨多發(fā)區(qū)域,且易發(fā)生單站暴雨。代瑞華等[2]指出,開展“三個叫應”氣象服務需要注意分時間、分雨量、分區(qū)域。羅林勇等[3]基于C-S模式設計了“三個叫應”自動化系統(tǒng)。“三個叫應”作為氣象部門落實“兩個堅持、三個轉變”和踐行“防災減災、氣象先行”的創(chuàng)新實踐,在防災減災中的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越來越顯著[4-5]。本文通過統(tǒng)計分析余慶縣強降水分布特征,進而確定“三個叫應”氣象服務指標閾值,確?!叭齻€叫應”服務機制在防災減災中取得更大的成效,達到強先行之責、重有效之功。
國家規(guī)定每年吏部向各州縣下達銓選條格,各州縣必須要根據(jù)銓選的條格和條例確定選人,嚴格檢查選人是否具有門蔭資格,然后上報吏部。但是在高級官員的壓力下,或是有的州縣審查選人資格的官吏執(zhí)行不嚴,沒有嚴格根據(jù)銓選條格篩選選人,致使假冒之人通過審核。甚至有些官吏為了從中謀取利益,幫助假蔭入仕者竄改姓名,通過審核?!斗馐下勔娪洝分芯陀涊d了一例:“則天如意元年,李志遠掌選,有姓萬、姓王者并被放。私與令史相知,減其點畫。萬姓改為丁,王改為士,擬授官。后即加增文字。志遠一見便覺曰:‘今年銓覆數(shù)萬人,總知姓字,何處有丁、士乎。此必萬、王也。’令史并承伏。 ”〔3〕(p21)
選用余慶國家氣象站1981—2017年觀測資料和9個區(qū)域氣象站2012—2017年觀測資料,統(tǒng)計分析強降水分布特征,結合最近10次強降水天氣過程災情信息,確定致災雨量值,進而確定余慶縣“三個叫應”標準,以期科學合理地開展氣象防災減災決策服務。
本次選取研究對象為88例例泌尿外科患者,于2016年11月14日至2018年03月03日收治,隨機分為2組,即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干預、觀察組給予針對性護理干預,各44例;且對兩組患者的院內(nèi)感染發(fā)生率及護理滿意度進行觀察及評估。
縣域2 h強降水最大值出現(xiàn)在龍溪鎮(zhèn)(2014年7月1日01—03時),為97.9 mm,其次是小腮鎮(zhèn)的83.0 mm。圖1b顯示:北部、中部、東南部是高值區(qū),龍溪鎮(zhèn)為高值中心;西部是低值區(qū),構皮灘鎮(zhèn)為低值中心。
縣域24 h強降水最大值出現(xiàn)在龍溪鎮(zhèn),為159.3 mm,其次是大烏江的153.8 mm。圖1d顯示:中部、西部、東南部是高值區(qū),龍溪鎮(zhèn)為高值中心;北部是低值區(qū),松煙鎮(zhèn)為低值中心。
圖1 余慶縣最大降水量分布圖Fig.1 Distribution of maximum precipitation in Yuqing County
縣域6 h強降水最大值出現(xiàn)在龍溪鎮(zhèn),為148.7 mm,其次是大烏江的140.9mm。圖1c顯示:中部是高值區(qū),龍溪鎮(zhèn)為高值中心;北部、西部、東南部是低值區(qū),構皮灘鎮(zhèn)為低值中心。
3.1.3 縣域三個叫應標準 初步選用前20位致災雨量逐1 h和逐2 h值作為三級叫應的閾值,前10位致災雨量逐2 h和逐6 h值作為二級叫應的閾值,前5位致災雨量逐6 h值和24 h累計平均值作為一級叫應的閾值,綜合黨政領導關注情況、氣象災情及服務情況,略作訂正。一般按照“三種等級、三類對象、三個叫應”的原則開展電話叫應,其中一級級別最高。
表1 余慶縣強降水天氣過程災情統(tǒng)計Tab.1 Disaster statistics of severe precipitation process in Yuqing County
表2 余慶縣強降水天氣過程雨量統(tǒng)計Tab.2 Rainfall statistics of heavy rainfall in Yuqing County
縣域內(nèi)1 h雨量達45 mm或2 h雨量達60 mm及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續(xù)時,啟動三級叫應,縣氣象臺值班人員電話叫應縣應急、防汛、國土等部門及強降水落區(qū)鄉(xiāng)鎮(zhèn)(街道)值班室人員;縣域內(nèi)2 h雨量達70 mm或6 h雨量達100 mm及以上,可能導致較大災害時,啟動二級叫應,縣氣象局值班領導電話叫應縣應急、防汛、國土等部門和強降水落區(qū)鄉(xiāng)鎮(zhèn)(街道)主要負責人,以及縣政府分管領導;縣域內(nèi)6 h雨量達120 mm或24 h雨量達140 mm及以上,可能導致重大災害時,啟動一級叫應,縣氣象局主要領導電話叫應縣政府主要領導。
3.1.1 縣域強降水空間分布特征 近6 a,縣域1 h強降水最大值出現(xiàn)在龍溪鎮(zhèn)(2014年7月1日01—02時),為78.3 mm,其次是大烏江的72.5 mm。圖1a顯示:中部是高值區(qū),龍溪鎮(zhèn)為高值中心;北部、西部、東南部是低值區(qū),構皮灘鎮(zhèn)為低值中心。
3.2.2 縣城積水叫應標準 雨強達40~50 mm/h時,強降水積水影響較重,可啟動三級叫應,縣氣象臺值班人員電話叫應縣應急、防汛等部門值班室人員;1 h雨量達60 mm或2 h雨量達80 mm時,強降水積水影響嚴重,可啟動二級叫應,縣氣象局值班領導電話叫應縣政府分管領導及應急、防汛等部門負責人;1 h雨量達80 mm或2 h雨量達100 mm時,強降水積水影響特別嚴重,可啟動一級叫應,縣氣象局主要領導電話叫應縣政府主要領導。
圖2 強降水天氣過程雨量特征Fig.2 Rainfall characteristics during heavy rainfall process
3.1.2 縣域強降水閾值分析 根據(jù)余慶縣10次強降水天氣過程(見表1),統(tǒng)計分析每次過程受災鄉(xiāng)鎮(zhèn)的降雨特征,選出20個致災雨量值。由表2可知,余慶縣10次強降水天氣過程的逐1 h、逐2 h、逐6 h、24 h累計雨量,其最大值分別為78.3 mm、97.9 mm、148.7 mm、159.3 mm。
根據(jù)表2,統(tǒng)計分析前20位致災雨量逐1 h、逐2 h、逐6 h、24 h累計平均值,分別為45.9 mm、59.7 mm、84.2 mm、99.7 mm;前10位致災雨量逐1 h、逐2 h、逐6 h、24 h累計平均值,分別為53.8 mm、71.2 mm、102.5 mm、120.4 mm;前5位致災雨量逐1 h、逐2 h、逐6 h、24 h累計平均值,分別為60.8 mm、79.2 mm、122.5 mm、136.9 mm。(見圖2)
3.2.1 縣城強降水積水閾值分析 縣城通常作為人口密集區(qū),發(fā)生城市內(nèi)澇風險大,對人民生命財產(chǎn)影響大。余慶縣城積水的強降水主要特點是:強降水持續(xù)時間短、強度大。積水現(xiàn)象明顯滯后于強降水過程。統(tǒng)計2008—2017年余慶縣城18次強降水積水多小時累積降雨量變化,分析強降水積水與累積雨量和雨強的關系??芍?,大部分積水現(xiàn)象主要出現(xiàn)在強降水過程1~2 h以內(nèi)。因此,選擇積水閾值指標時,主要考慮1 h雨強和2 h雨量。由表1可知,雨強為30 mm/h時,就會出現(xiàn)強降水積水;雨強達40 mm/h時,強降水積水影響較重。
表3 余慶縣城降水積水閾值指標Tab.3 Threshold of precipitation and water accumulation in Yuqing County
2009年10月3日,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華語環(huán)球廣播的《中國之窗》,以《跨越歷史的音符》為題向全世界介紹了桂濤聲、冼星海創(chuàng)作的《在太行山上》。節(jié)目中,國家二級作曲家王學軍評價說:“這首歌為什么我們唱得那么舒服?因為我們覺得情緒在這個歌里得到釋放。這首歌詞不多,但句句都精彩。最令我感動的,就是慢板的后半部分,它的旋律很美。我每次唱到這里,心里會涌出一陣熱浪來?!?/p>
通過肥密組合最優(yōu)方案可以看出,如果要獲得1 875 kg/hm2的產(chǎn)量,種植密度、氮肥、磷肥和鉀肥的最優(yōu)取值范圍為:種植密度為120 465~128 295 株/hm2,施N 40.49~54.66 kg/hm2,施P2O5 42.92~56.24 kg/hm2,施K2O 57.91~65.93 kg/hm2。
縣域內(nèi)人口聚居區(qū)、地災隱患區(qū)、中小流域區(qū)、山洪易發(fā)區(qū)、旅游景區(qū)(點)、大型施工區(qū)應列為“三個叫應”氣象服務的重點區(qū),綜合黨政領導關注情況、氣象災情及服務情況開展叫應服務。當縣域內(nèi)1 h雨量達45 mm或2 h雨量達60 mm,可啟動三級叫應;2 h雨量達70 mm或6 h雨量達100 mm,可啟動二級叫應;6 h雨量達120 mm或24 h雨量達140 mm時,可啟動一級叫應。此外,還要結合歷史災情、地形地貌、前期雨情等因素,科學合理、靈活機動地開展電話叫應。氣象、防汛、國土等部門應加強致災閡值的會商研判,不斷完善三個叫應標準。既不能因叫應標準偏低而頻繁叫應,也不能因標準偏高而錯失叫應。
圖1 所示為輥殼式流漿箱結構示意圖。由圖1可知,漿料從錐管布漿器進入各布漿支管,與來自稀釋水支管里的稀釋水混合后進入均衡室,然后漿料在輥面環(huán)形溝槽高速運動的摩擦作用下,跟隨輥面運動方向,進入到溝槽內(nèi)和間隙內(nèi)[5]。處于兩者之間的漿流受到一個強大的剪切力,可產(chǎn)生尺寸小而強度高的湍流,實現(xiàn)對纖維絮聚團的分散;同時溝槽之間的擋板還能盡量減少稀釋水的橫向擴散,增強稀釋水添加的效果,溝槽輥如圖2所示。溢流室用于維持恒定的液位與氣壓并吸收壓力脈沖、消除漿料中的空氣和泡沫[6]。當漿料流動到圓筒形殼體另一側的漿流出口時,在壓差的作用下流出流漿箱。
余慶縣城坐落于地勢低洼白泥大壩,積水現(xiàn)象一般滯后于強降水過程1~2 h。雨強達30 mm/h時,縣城就會出現(xiàn)強降水積水;雨強達40 mm/h時,強降水積水影響較重,可啟動三級叫應;1 h雨量達60 mm或2 h雨量達80 mm時,強降水積水影響嚴重,可啟動二級叫應;1 h雨量達80 mm或2 h雨量達100 mm時,強降水積水影響特別嚴重,可啟動一級叫應。
余慶縣境內(nèi)中小河流眾多,其中縣際河流——余慶河貫穿縣城,且在縣城上游建有2座水庫,防洪壓力大。本文未分析中小河流流域的三個叫應標準,下一步應建立完善針對中小河流域跨行政區(qū)域的上下游聯(lián)防工作機制,并將其作為“三個叫應”氣象服務的進一步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