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對于英語口語教學中教師角色的認知和定位的問題探討,提出應當重視教師在英語口語課堂上角色定位,針對中國大學生在英語口語課堂上呈現(xiàn)出的問題,筆者思考教師的多角色的課堂展示,對于英語口語教師有了新的認知和定位。
【關鍵詞】 大學英語 口語 教師角色 認知和定位
引 言
在《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中的重要部分貫徹著大學英語口語教學,在設計大學英語口語課程上,要重視“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教授英語口語的目的是為了溝通,需要有適合學生相互交流學習的環(huán)境,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而教師被看作是課堂的組織者和協(xié)調者。所以,正確的教學理念可以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但是給予學生的自主權同時,學生去沒有充分利用,在課堂上把漢語交流替換了英語討論;即使有同學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課堂上的也出現(xiàn)了不少中介語中錯誤、母語負遷移和語法錯誤等。
在真實的課堂教學中,因為英語教師的角色缺失并且缺乏正確的定位,致使教學任務的失當。筆者基于這一現(xiàn)象,并重視大學英語口語課程教學,結合理論反思中獲得對大學英語口語課堂教學中教師重新認知和定位。
一、傳統(tǒng)的大學英語口語課堂中教師的角色
傳統(tǒng)的大學英語口語課堂中,“導演”是教師的話,“劇本”就是課本,“演員”就是學生,“演員”總是被動地聽從“導演”指揮,按部就班按照“劇本”上課。劇本是:聽錄音——講解朗讀——做口頭句型練習——做語段練習等課堂活動,或者是教師找出幾個與課本相關的話題,讓學生自由討論或者分組討論。教師在選擇話題上缺乏目的性和系統(tǒng)性,并且缺失任務的完成要求,在課堂上開展各種口語活動,教師指導學生也只是表層的。整個口語課堂淪落成自由討論的大型“英語角”。在缺乏指導、目標、反饋評價下,學生的說和做都得不到預期和提高。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的口語課堂模式中,注重的是教師在課堂上的主導作用,教師在口語課堂上傳輸、傳授和支配,學生比較被動。這種模式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交際能力,阻礙學生提高語言技能。
二、大學英語口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口語課堂上,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組織課堂活動,在英語的環(huán)境中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強調學生的參與性和主動性,但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同時不是否定教師的作用;教師的任務和作用更為突出和重要。在適時的情況下教師以合適的方式講解知識點,使學生加強重點和難點的理解和記憶。
1、 課程設計上,任務設計過于簡單,在教材使用上過分注重學生的興趣。過去傳統(tǒng)英語口語課堂上,教師指揮學生聽從,學生處于被動的狀態(tài),但原有的認知不能很好地被開發(fā)。但現(xiàn)在,一些教師又偏向另一個極端,脫離課本片面地認為應該擺脫課本才能更好地完成口語練習,課堂內容從實際出發(fā),只要提出學生喜歡的話題,就可以在口語課堂上自由討論。這樣缺乏教學目的性、系統(tǒng)性地挑選每個話題,也不符合學生水平和考試的要求。其實,有許多教材設計的任務都考慮到了學生的興趣熱點,合理地利用,以使課程條理清晰。
2、 在任務中,錯誤地認為學生自主與教師管理相矛盾,認為課堂教師管理會妨礙學生自主學習,因而在口語課堂上缺失了對學生的引導管理。
就課堂展開而言,在任務開始時沒有給出明確的達標要求;當同學們作各項口語活動時,教師只是在同學中走動,淺顯的指導一些,不能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在實際口語教學中,教師對教學過程的適當監(jiān)控有助于學生正確地進行自主學習。
三、大學英語口語教學中教師的角色新定位
在實施“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時,師生,特別是教師必須真正理解這種教學理念的真諦,不能浮于表面,對學生采取放任的態(tài)度,讓學生自行學習?!耙詫W生為中心”在強調學生參與的主動性的同時并沒有否定教師的作用;相反,教師的作用顯得更大,其任務也變得更重。
l、英語口語教師應盡可能為學生提供地道的語音環(huán)境。良好的語音是學好英語的基礎,也是使用英語順利進行溝通的保障。因此,教師有必要花時間和氣力來提高學生的語音水平。但在目前的大學英語口語教學中,由于教學時間有限,教師不可能花太多時間來幫助學生正音。在這種情況下,就要求適當增加教師的講話時間,同時在課余時間增加學生英語沉浸的時間(英語電影欣賞等)。 但對于學生的語音錯誤,教師不能姑息遷就,應該每隔一段時間集中歸納,并給予糾正。這樣,學生不但不會因此而受到影響,相反,他們會努力模仿教師的標準發(fā)音,并享受進步帶來的歡樂。
2、英語口語教師應增加英漢語言的對比,使學生盡量避免母語負遷移。 學生的英語口語輸出,中國老師很容易理解,而外國人能不能理解很難講。這是一種典型的母語負遷移。教師為學生提供標準的語音輸入,還必須經(jīng)常進行英漢兩種語言的對比,讓學生了解兩種語言在語法、語用等各方面的差別。
3、英語口語教師應經(jīng)常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針對學生的口語錯誤,英語口語教師應經(jīng)常進行反思。大學生口語中介語中的一個突出問題是很多單詞或詞組的使用不當。對于語法的學習,也應該摒棄傳統(tǒng)的框框方法,讓學生通過句型的強化和長期的浸潤來摸索;只有在必要的情況下,才給出詳細的解釋。同時,在詞匯和語法教學中,要突出中英兩種語言的差異;盡量在學生沒有出現(xiàn)母語遷移之前,就已經(jīng)了解這種差異;這樣就可以減少或避免負遷移現(xiàn)象的產生。
結語:對大學英語口語教師角色的重新認識與定位,有助于教師重新探索口語課堂教學的組織方式,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的反應和動態(tài)聯(lián)系。只有所有的教師都明確了自身在課堂內所擔任的角色,才能承擔起自己的責任,才能有效地利用課堂來構建學生的語言知識和技能,才能真正有效地實現(xiàn)“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推動大學英語教學的深化。
【參考文獻】
[1] Williams & Burden. 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劍橋大學出版社,2000.
[2] 龔嶸. 大學英語自主式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角色探微[J]. 外語界,2006(2):16-22.
[3] 高瑛瑛.大學英語互動教學模式探索[J].湖南農業(yè)大學學報,2007(2).
[4] 楊文秀.中介語石化現(xiàn)象與口語教學[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0.(9).
作者簡介:李敏,1982年3月出生,江西南昌,講師,主要研究方向英語教學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