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光華
麻辣味、家常味、怪味、魚香味,是川萊獨有的四大味型。其中的魚香味,把川菜調(diào)味的本事淋漓盡致地顯擺了一盤。四川人喜歡天府之國這個名號,總覺得自己的家鄉(xiāng),是天下物產(chǎn)極為豐富、食材琳瑯滿目的寶地。這固然不錯。不過,四川,特別是川西平原所產(chǎn)的東西,多乎哉?多也,不佳也。沒有海產(chǎn)自不用說,牛羊雞鴨魚也算不上優(yōu)秀,就連土豆、白菜,比起許多地方來,都只能算馬馬虎虎而已。因此,川菜的廚師被逼得在調(diào)味上使出渾身解數(shù),要把最平常、最普通的食材,做成人間的美味佳肴。魚香味的萊,就是川菜的“點石成金”。
魚香味,要吃得出酸、甜、辣、鮮以及蔥、姜、蒜七味,更要這七味渾然成濃郁的魚香。調(diào)料的品質(zhì)和比例、烹制的程序和火候的把握,都要拿捏得恰到好處。所以,考川萊廚師,做魚香味是必考的題目。一個館子,魚香味的萊做得不錯,其他菜的味道就基本可以放心。
可是,川菜的絕妙之味,能做的萊卻很少。真正擔得起魚香的絕配之菜,只有三種:魚香肉絲,魚香茄子,魚香紅油萊薹。三道魚香萊,所用調(diào)料都是一樣,所用比例和手法卻稍有些差異。就是這稍稍的差異,成萊的色香味形,便各有說道。
泡辣椒,川人叫魚辣子,是魚香味的“撒手锏”。初秋時節(jié),成都東山一帶出產(chǎn)的二荊條紅辣椒,老鹽水里泡上一個月以上,硬掙紅亮,味厚香醇,才能出得了讓人垂涎的魚香。至于說泡魚辣子,一定要在泡菜壇子里,放幾條活的鯽魚,完全是對魚香的望文生義。然后是泡姜、蒜末、香蔥花、醋、醬油、糖、鹽、芡粉、味精。足矣。
魚香肉絲是三道魚香菜中名頭最大的。它是炒肉絲,要刀工,講火候,碼味下料需得一些好手段。炒肉絲選肉也有講究,大多菜譜上都說要選里脊或者精瘦肉,其實三分肥、七分瘦的豬肉更佳,將其去皮細切成絲,炒出來才有脂香。吃豬肉,就要有豬肉的香味,而豬肉的香味主要來自肥肉?;劐伻狻⒓t燒肉為什么入口溢香,就在于煎熬中,肥肉的脂香熬煉了出來。
切三肥七瘦的肉,要斜刀,不然瘦肉部分就成了筋絲紋理一順風,炒出來很難嫩氣。肉絲切好,便要碼味。一點鹽,一點芡粉就好。鹽一是為了給肉絲底味,二是為了給肉絲上勁,炒出來才嫩而有韌性。但鹽不能多,因為泡椒、泡姜和醬油已經(jīng)有咸味。芡粉也不能多,否則肉絲會黏糊,吃起來不滑爽。一點淡鹽,一層薄粉,要用手揉勻。揉的時候,要給一點水,讓水揉進肉里,肉才滑嫩。最后,還要一點油淋入,讓油膜在肉絲表面保水,這樣入鍋滑炒,水分就不會流失。
醬油、醋、白糖、味精、蔥花(蔥花要多一些,魚香氣息更濃),用很清淡的芡汁勾成味汁。做魚香肉絲的芡汁,一定要淡薄。厚了,下鍋糊成一團,肉絲的顏色和口感就不好了。而魚香茄子的芡汁卻要濃稠,淋上去才掛得住,茄子吃起來才有魚味。魚香紅油萊薹就無須芡汁,一定要吃得清清爽爽。這就是三道魚香菜最大的不同。
真正傳統(tǒng)的魚香肉絲,是全肉絲,不加俏頭。但現(xiàn)在幾乎每家館子做魚香肉絲,都要加些冬筍絲、木耳絲或者青筍絲之類,據(jù)說是為了少肉。我覺得,加點俏菜雖不夠正宗,但也別有風味。最好就是青筍絲,要青皮萵筍,不要切得太細,用鹽微微腌漬幾分鐘就可,腌漬久了,青筍絲就沒有清香脆爽了。
單鍋小炒,一次定味,是川萊的拿手戲?,F(xiàn)在可以上鍋開炒了。鍋熱下油,要菜油和豬油混合,五五或者六四,都行。油熱七分,小火下切碎的泡辣椒、泡姜、蒜,同時加點蔥花。此時加蔥花,為的是給底味起香。炒出香氣來,改為中火,下肉絲滑炒散開,迅速下入青筍絲,大火翻炒幾下,接著勾入兌好的味汁,炒勻即可起鍋裝盤。肉絲微黃中透出嫩白,筍絲青綠,泡椒的亮紅點綴其中,魚香四溢——有它在,你會發(fā)現(xiàn)碗里的飯,下得很快。
有人說,我用這些調(diào)料和這種手法做魚,可不可以?當然可以。這些調(diào)料和這種手法,本身就是做魚的。只不過你總不能把做出來的魚,叫魚香魚吧。
鏈接:
魚香菜咋做“不三高”
魚香菜系具有魚香味,但其味并不來自“魚”,而是泡紅辣椒、蔥、姜、蒜、糖、鹽、醬油等調(diào)味品調(diào)制而成,具有成、甜、酸、辣、鮮、香等特點。從營養(yǎng)學角度看,魚香菜系是典型高油、高糖、高鹽的“三高”中國菜。
想做更健康的魚香萊,營養(yǎng)學家有如下建議:
1.準備升溫穩(wěn)定、密封性好的不粘鍋,以更好地控制油溫、減少用油量。
2.調(diào)味可考慮使用低鹽醬油、低鹽豆瓣醬,并減少糖的用量。盡量減少勾芡,如需勾芡,可使用綠豆淀粉或者少量藕粉,少用玉米或土豆淀粉。
3.豐富配萊種類,如筍尖、木耳、胡蘿卜、萵筍等,加入這些食材不但不會影響味道還能豐富萊品營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