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吳之振詩歌中“鞋”意象的文化蘊涵與成因

2019-03-08 02:51:26馮小娟馮采玲
西部論叢 2019年5期
關鍵詞:文化意蘊意象

馮小娟 馮采玲

摘 要:吳之振是清初詩壇上的重要詩人,其詩歌有大量的“鞋”意象詩句。這些“鞋”意象具有豐富的文化蘊涵,一是以“鞋”意象來寄寓詩人的閑情和野趣,二是以“鞋”意象來表達詩人的隱逸情懷和懷古幽思之感,體現(xiàn)了詩人淡泊名利,向往高蹈世外的隱逸生活。“鞋”意象的詩歌書寫既有歷代詩歌的文學淵源,也與詩人個體的性格氣質和個人經歷密切相關,同時又受清初遺民和隱逸群體的時代影響。

關鍵詞:吳之振 “鞋”意象 文化意蘊 文化成因

吳之振(1640—1717),字孟舉,號橙齋【斎】,別號竹洲居士,黃葉村農,晚號補衲庵主。浙江石門縣人。吳之振自幼聰穎,文才雋秀,十四歲即童子試,為諸生。他留存至今的一千余首詩,按照題材來劃分,大致可以分為:山水田園詩、酬唱贈答詩、雜詠抒懷詩、論詩詩、羈旅行役詩以及反映民生疾苦的現(xiàn)實主義題材的詩歌。而最被人稱道的是其山林詩,以山水田園為描寫對象,表現(xiàn)出對隱逸生活的向往之情?!肚迨妨袀鳌吩疲骸翱滴醭跄?,山林詩,之振最有名?!笨梢娖涑删?。

吳之振,作為清初浙派詩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早年師從文壇老宿呂留良、黃宗羲學詩,青壯年時期因編纂《宋詩鈔》名滿京師,并結交眾多文壇名流巨擘,斐譽天下,旋即歸隱黃葉村莊至歿,一生多詩酒唱和。著有《黃葉村莊詩集》10卷,經吳之振手定的為前8卷,后人收集補錄《續(xù)集》1卷,《后集》1卷,共收詩1000余首(此文以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吳之振詩集》2002年版為藍本)大致反映了吳之振一生行藏及人生姿態(tài)。在現(xiàn)有詩集中,有大量用到“鞋”的意象,如:鞋、芒鞋、青鞋、屐、蠟屐、游屐、客屐、高人屐、謝公屐、匡廬屐、芒屩、高齒屐等等,詩歌多達60多首。本文試通過分析吳詩中“鞋”的意象、論述其表達的文化意蘊及其產生原因,以此來關照吳之振的思想及其精神狀態(tài),為全面研究吳之振提供一個思路。

一、“芒鞋任短笻”:閑情野趣的抒寫

吳家是洲泉遠近聞名的鄉(xiāng)紳大戶,吳之振家庭富裕,自小接受良好的教育,他本人又淡泊名利,是一位典型的文人。從古至今,文人都向往閑情野趣的雅致生活,吳之振詩集中也有許多這類題材的作品,并且善于以“鞋”意象來寄寓其閑情和野趣。

一是對閑情的抒寫。這主要表現(xiàn)在對清初遺民和名士的交往中。如吳之振通過侄子吳自牧結識呂留良,十七歲授母意,拜師呂留良,學習詩文,并因呂留良結識了一大批明遺民詩壇名流,過著詩酒唱和、賞花題畫、悠游卒歲、寧靜雅致的文人生活。康熙二年,重陽節(jié),吳之振與呂留良、高旦中、黃復仲等人冒雨集會于力行堂賞畫。對此,詩人作有《九日集飲力行堂分韻》。其二曰:

蠟屐隨人去,沖泥過市街。蟻封窺石迸,鸛井破云排。勝節(jié)多幽事,良朋盡好懷。香粳初入甕,留貯土中埋。

詩人興致高昂,應約赴會。所謂“蠟屐隨人去,沖泥過市街”,即是足踏木屐,踏泥而行,不避雨水,隨著眾人過街而往。重陽節(jié)日,秋景勝收,良朋相聚,美酒醇飲,文人雅聚的閑情逸致之趣躍然紙上。

寫文人們閑情雅致的生活,又如《癸酉花朝興游元暮以風雨中阻漫堂中丞留飲署齋即席次游元墓原韻六首》其四:“公余隨杖屨,小圃覓幽香。落瓣粘苔徑,低枝護藥房。雨還留夕照,老更惜春光。喚醒羅浮夢,歸途嘆望洋。”吳之振與群友相約,備好“杖履”出游,無奈卻被風雨阻隔在漫堂,只好一邊飲酒,一邊欣賞漫堂的景致。無論是飲酒集會,題畫和詩,還是出游賞花等活動,都是文人閑致生活的外在表現(xiàn)。以上諸篇詩中,作者都借“屐”來代指參與諸類活動,可以看出作者有意以“鞋”為意象來抒寫其閑情。

二是對野趣的抒寫。如果說“閑情”多著眼于日常生活抒寫,那么“野趣”則多指野外游興。如康熙二年(1663年)正月,黃周星來語溪訪呂留良,呂留良便邀黃周星,吳之振和石門教諭陳祖法等至東莊賞梅,吳之振作有《過東莊看梅》。其一曰:

迤邐東莊路,春風黑板橋。前溪通竹樹,比戶足漁樵。谷口風猶在,南陽興未遙。青鞋從此辦,不獨為花朝。

吳之振赴約賞梅,行走在通往東莊的曲折小徑上,沿途溪水小橋,一派寧靜祥和的田園風光。時值正月,雖寒冷依舊如冬,但也不減詩人興致。野外的清幽景致使得詩人興趣盎然,于是抒發(fā)出“青鞋從此辦,不獨為花朝”詠嘆聲,認為置辦好草鞋,隨時可以到野外賞景,不必等到花朝節(jié)才出去。這里的“青鞋”指向的是野外游興之趣。

又如《東莊看梅分韻》其一:“出郭少閑地,芒鞋任短笻。不須驚世路,聊此豁心胸。行藥幽人至,尋詩好景逢。東莊花信早,正值舍醅濃?!痹娙俗闾っ⑿种糁裾?,至山森野外看梅賞景。路曠人稀,偶逢采藥人,但詩人卻野趣高漲,因為幽靜的山林之中,“不須驚世路”,為塵世俗事所困繞,由此心胸豁然開朗,“聊此豁心胸”。詩人以足踏“芒鞋”這一獨特的意象來抒發(fā)其向往曠達高蹈、風流自賞的隱士生活。其他的如《次支硎曉發(fā)韻》:“蠟屐明年袖識路,擘窠題字在柴扉?!薄洞瓮泶逵^稼樓韻四首》:“收拾峰顛洎水涯,臥游不用辦青鞋。”這些詩歌都以“鞋”意象來傳達詩人向往幽居之野趣和隱逸之生活。

綜上所述,每當吳之振出門,無論是參加文人雅士的集會,還是獨自出游領略野外自然風光,都特意用“鞋”為意象,來抒寫自己對閑情野趣的體驗。

二、“倚石哦松屐齒侵”:隱逸幽思的寄托

康熙十四年,三十六歲的吳之振遷入黃葉村莊新居,因愛蘇軾詩“家在江南黃葉村,而居其所居之莊”。此后吳之振日益與親朋詩友吟詠于園中,他深居簡出,高蹈林下,真真過起了他一直希冀的隱逸生活,從此以后,吳之振開始了他長達四十二年的歸隱生活。黃葉村莊成為當時文人達士雅集的重要場所,與吳之振來往交游的有達官貴人,文人雅士、僧人、遺民等。此間,吳之振寫下了大量詩篇,借以向世人表達他隱逸情懷和懷古幽思之感。

吳之振的隱逸情懷往往表現(xiàn)在他與官員、遺民和僧人的酬唱詩篇中。

首先,吳之振與官員的酬唱詩篇中,即表達自己歸隱后徜徉逍遙的生活狀態(tài)和怡然自得的心態(tài),向官員表明他歸隱的決心。如《立夏日次青壇韻送書升北行》:

寸莛何當發(fā)大音,每來鸞嘯伴猿吟。圍爐聽雪簷牙折,倚石哦松屐齒侵。老去自知歡趣減,春歸更覺別情深。臨分不唱刀環(huán)曲,急調高張為鼓琴。

此詩是吳之振為勞之辨的送行詩。勞之辨(1639—1714),字書升,號介巖、介庵,浙江石門縣人,與吳之振是姻親,吳之振是其姑父。清康熙三年甲辰科進士,改庶吉士,授戶部主事,遷禮部郎中,歷官通政使參議、左副都御史。吳之振送別勞之辨時并沒有像常那樣表達出依依不舍之情,而是大書其歸隱的生活情景——聽鸞嘯猿吟、圍爐聽雪、依石哦松。其中,“簷牙折”、“屐齒侵”既表達了隱逸生活的幽靜,也是其寧靜心情的反映。因此臨歧分別,“不唱分環(huán)曲”,而是要鼓琴高歌。其他詩句如《次青壇丁卯元旦韻》其二:“過眼年華何鼎鼎,驚心物態(tài)已陳陳。一雙芒屩無容借,百衲襕衫尚可紉。底事吞他三斗醋,故園梅子已生仁?!薄洞雾嵈鹫勎粹帚尣俊菲淙骸爱斈昊潞G樵稳赵妷瘍r倍增。登頓自提高齒屐,咿哦仍伴短檠燈。”這些詩句中“芒屩”、“高齒屐”都指向詩人隱逸情懷的抒寫,借助“鞋”的意象來抒寫他超然世外的隱逸生活和自適情懷,以證明他遠離仕途官場的正確選擇以及保持獨立人格的決心。

其次,吳之振與遺民酬唱的詩篇更是抒發(fā)了其隱逸情懷。吳之振自己并不能算是遺民,但他從青少年開始便和遺民交往密切,師從遺民學習,受遺民影響。特別是與“浙東三黃”交往密切,如他與黃宗炎的酬唱詩《同舜江黃晦木寧都曾止山飲西園次晦木留別韻》:

長晝攤書轉木陰,朅來好友共登臨。不將名字依劉表,合有溪山著慶禽。賣履織席高士傳,綠樽明月故人心。何年踏浪追潮汐,一夢江頭柳十尋。

黃宗炎為黃宗羲的弟弟,均為劉宗周弟子,南明宏光朝亡后,曾徙步迎魯王,兄弟毀家紓難,起義兵,時稱世忠營,敗后,奔走四明諸山寨間,被清吏所捕,幾死。曾燦原名傳燦,字青藜、止山,自號六松老人,江西省寧都縣縣城人,為“易堂九子”之一,清順治二年 (1645)楊廷麟力保吉安、贛州,燦奉父應遴命往福建招集山間十萬游勇,以策應廷麟。剛走,父病逝,吉安、贛州相繼失守。曾燦服喪畢,削發(fā)為僧,游歷閩浙兩廣間。黃宗炎、曾燦都是清初遺民,他們抱負遠大,品行高潔,反清無望后決然歸隱。詩歌對他們的隱逸生活進行歌頌和表揚:“不將名字依劉表,合有溪山著慶禽。賣履織席高士傳,綠樽明月故人心?!庇秩纭洞位弈卷崱罚骸芭R風小閣聽珠串,踏雪平橋記履蹤。鎮(zhèn)日哀鳴憐謝豹,常年辛苦笑黃蜂。”詩歌亦以雪地履蹤來書寫隱逸生活。

最后,吳之振與僧人的唱和詩也抒發(fā)其隱逸情懷。僧人在生活上同隱士有相合之處,在中國隱士的文化中,僧人也是主要的一個部分。吳之振歸隱后,多與僧人交誼來往,論學問道,交談切磋,研習詩句。如《次韻贈筠士上人》其一:

君方勤白業(yè),我亦辦青鞋。樹色入秋老,山容得雨佳。新詩剛慰眼,奇石恰盈懷。 風急放船好,琳瑯在舫齋。

此詩是贈答宗渭的詩歌。宗渭字筠士,又字紺池,號芥舟,一號芥山,又號華亭船子,華亭(今上海市松江)人,一作江蘇太倉人。剃染于松江超果寺青壁大師,寓嘉定之西林庵,為清初著名的詩僧。詩中謂宗渭“勤白業(yè)”,詩人自己則“辦青鞋”,前者為佛寺修行,后者為山林隱逸,兩相對應,表達了詩人的隱逸情懷和山居生活。又如《十三日筠士過黃葉村莊用雙樹容聽法三車肯載書為韻分得容三字》其二:“獨抱看山癖,來尋落葉庵。椶鞋攜兩兩,藥徑劇三三。急響催歌板,清光斂鏡函。木樨香破蕾,得句好參同?!?“椶鞋”是棕葉編織的鞋子,“三徑”是指歸隱者的家園。詩人腳趿椶鞋,踩在深秋山林中的落葉上,尋找寺庵,突然歌板急響,木樨香飄,更顯出山寺的幽靜和安謐,而這正是詩人的隱逸情懷的心靈寫照。

除了隱逸情懷的詩篇外,吳之振還有關于懷古幽思的詩篇,詩歌亦借助“鞋”的意象來抒發(fā)其獨特的懷古之思。如《連兒窩》:

小憩江村暫息肩,青鞋隨地足留連。吟魂直到鴉翻外,句子收回夕照邊。高塚麒麟閑臥草,荒阡松柏墓生煙。臨風底事摩挲久,卻憶紅霞好墓田。

康熙十年(1671),八月,《宋詩鈔》初集成后,吳之振攜帶著十幾部《宋詩鈔》及大量財物,離鄉(xiāng)北上。經過連兒窩(現(xiàn)河北省衡水市連鎮(zhèn)),一方面,該處如世外桃源般的田園景致吸引了吳之振的注意, 因此“青鞋隨地足留連”;另一方面該處的一處“高塚”古墓引發(fā)了吳之振對古人的慨嘆:擁有這般規(guī)格墓室的墓主人生前肯定身居高位,但也避免不了死后凄清千年,“墓上生煙”,抒發(fā)了對物換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

綜上所述,吳之振習慣性使用“鞋”的意象,鞋的足跡遍布山野田園,指代他歸隱后的生活,契合他作為隱士的身份,寓意逍遙自在的隱逸生活。以“鞋”寫情,縱情山水,并時感悟人生歷史,看透榮辱,忘懷人世,在懷古中感慨興衰,表達了深沉的歷史喟嘆。

三、“鞋”意象的文化成因

吳之振諸詩篇中,大量運用“鞋”的意象,有其多方面的原因,包含文學史淵源以及自身的性格氣質和生活經歷等有關。

第一,“鞋”意象的文學書寫有其文學史淵源。鞋不僅是行走的工具,還是貧富、身份的象征,所以也是行藏的見證,并引申到生存狀態(tài)的反映?!靶弊鳛椤半[逸”意象具有文學史上的傳統(tǒng)?!扒嘈薄懊⑿倍贾覆菪?,即草編織的鞋子,鄉(xiāng)間和山林的出家人多穿此鞋。一是比喻隱士或隱士的生活。二是喻有看破一切的含義。無論哪種指義,都含有與入世相對的出世內涵。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隱逸文化是傳統(tǒng)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歸隱生活以詩意、自由、寧靜、本真為特征,成為文人士子們夢寐以求的生存狀態(tài)。而“鞋”這一意象在中國傳統(tǒng)詩文領域中對構建中國隱逸文化起了重要的作用。相傳蒙城漆園吏莊子,家境貧寒,住于陋巷,以織草鞋為生,編織草鞋一方面雖貧賤,另一方面卻是隱逸自由的象征?!妒酚洝ち艉盍袀鳌酚袀€“圯上納履”的典故,遺履的圯上老人是一個避亂隱居的高士,此處的履也指草鞋,關注點不是貧賤,而轉為帶有神秘色彩的隱逸高人風度。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最先且頻繁地把“青鞋”寫入詩中,如“白頭厭伴漁人宿,黃帽青鞋歸去來”,“吾獨何為在泥滓?青鞋布襪從此始”。體現(xiàn)了詩人厭倦現(xiàn)實生活,并希冀歸隱的心里情感。但到了宋代,士子文人們的心緒普遍轉向平和,“儒、釋、道”相濟調和,奠定了他們生活中的價值取向“貴在適意耳”。因此可以看到以“鞋”寫適意隱逸生活的現(xiàn)象廣泛地出現(xiàn)在宋人的詩詞中。如宋辛棄疾“青鞋自喜,不踏長安市”。楊萬里“渡船滿板霜如雪,印我青鞋第一痕”。對這種遠離紛擾的歸隱生活的表達常常帶有怡然自喜的色彩,而且貧苦被豪放曠達取代,如蘇軾“竹杖芒鞋輕勝馬,哪怕,一蓑煙雨任平身”。

第二,“鞋”意象的文學書寫與作者的性格氣質有關。吳之振少年才名,十四歲即為諸生,名動鄉(xiāng)里,后又雖呂留良、黃宗羲等文壇老宿共舉盛會,名聲留播,清狂高傲難免,世俗事物似乎都不曾入得法眼,而獨對曠達,灑脫的人生態(tài)度則情有獨鐘。吳之振一個富家子弟,不諳世事,清狂秉性,少有歷練,要想有所作為便不得不違背本心去奉承去同流合污。既然現(xiàn)實不可期,吳之振歸隱之心漸生,但這歸隱是現(xiàn)實碰壁之后的無可奈何。吳之振的一生行藏幾乎可以見之其詩中,表現(xiàn)了不同歷史時期不同的詩人心態(tài)。特別是他對“仕與隱”的態(tài)度和選擇上,青少年時期的吳之振,對待“隱逸”并非依照傳統(tǒng)文人所提倡的“有道則仕,無道則隱”的準則所生發(fā)。吳之振是典型的文人,恰又處在人生初期,相對一般人來說,他的隱逸心態(tài)太過早熟,不是厭世棄世的情感訴求,而是出于對隱逸表面看似高蹈不羈,風流自賞的欽羨之情。

第三,“鞋”意象的文學書寫與作者的身世經歷有關。早年吳之振也曾汲汲于功名,但兩試不中,遂進京納資得一內閣中書舍人。吳之振發(fā)覺京師的生活并不如想象般那樣美好,他認識的故友親朋雖在京為官,但都在官場不如意,許多人也只是為了勉強維持生計,迫不得已而已。另一方面,京師本是個名利場,內閣中書舍人一職只是虛閑,出于對現(xiàn)實仕途的失望,吳之振并未出仕,旋即歸隱黃葉村莊。一方面,吳之振,家產頗豐,富裕的生活條件讓他不必分心于生計,并且有條件去建造一個風景優(yōu)美的,雖名為村莊,實則同別墅的雅致莊園,也讓他有更多精力和條件過著吟詠山林的居士隱居生活

第四,“鞋”意象的文學書寫還受到清初遺民和隱士群體的影響。吳之振結交的人中有呂留良、黃宗炎、黃宗羲、黃周星、張履祥、曾燦、徐晟、徐樹丕、黃子錫等遺民隱士。其中呂留良和黃宗羲對他影響最大,對吳之振青少年時代人生觀,價值觀形成時兩個極有力的人物。因早年師從呂留良學習,吳之振小呂留良十一歲,諸事皆肩隨而兄事之。并因呂留良的關系結識了很多遺民及隱士,呂留良對清廷有著深痛之恨,堅決不仕清朝,通過“出而隱”的方式,表達自己對清朝不合作態(tài)度以及成全自我心態(tài),而這種思想對他的弟子吳之振有著潛微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清)吳之振. 吳之振詩集[M].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

[2] 張仲謀. 清代文化與浙派詩[M].東方出版社,1997.

[3] 嚴迪昌. 清詩史[M].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

[4] 李劍波. 清代詩壇對宋詩范式的重建與創(chuàng)新[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

[5] 錢仲聯(lián). 清詩紀事[M].鳳凰出版社,2004.

[6] 張仲謀. 論吳之振的詩學觀及其創(chuàng)作[J]. 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7, (2):6.

[7] 漆永祥. “關得雙扉堅似鐵,不容俗物浪相干”:吳之振·《宋詩鈔》·黃葉村莊·《種菜詩》及其他漫談[J]. 東方藝術, 2012,(20):38.

作者簡介:馮小娟(1989-),女,漢族,江西省九江市人,文學碩士,單位:浙江師范大學人文學院古代文學專業(yè)2017級研究生,研究方向:明清文學;

馮采玲(1982-),女,漢族,江西省九江市人,教育學碩士,單位:江西省都昌縣任遠中學,研究方向:課程與教學論。

猜你喜歡
文化意蘊意象
詩詞里的意象之美
詩詞里的意象之美
意象、形神
中華詩詞(2019年11期)2019-09-19 09:05:14
品讀余秋雨散文的文化意蘊和藝術魅力
云南南傳上座部佛教壁畫藝術及其文化意蘊
言外之意話“紅”色
考試周刊(2016年27期)2016-05-26 19:10:11
法語俗語、 俚語的特點及文化意蘊
考試周刊(2016年9期)2016-03-12 06:28:06
元雜劇愛情婚姻劇文化意蘊探究
戲劇之家(2016年1期)2016-02-25 10:30:57
“具體而微”的意象——從《廢都》中的“鞋”說起
“玉人”意象蠡測
习水县| 垫江县| 呼玛县| 双江| 澎湖县| 偃师市| 黑龙江省| 东明县| 遂溪县| 当涂县| 尚志市| 天水市| 万盛区| 许昌县| 平定县| 昂仁县| 榆树市| 信宜市| 城口县| 大新县| 丰顺县| 遂平县| 长宁县| 中方县| 兴山县| 陈巴尔虎旗| 四川省| 咸宁市| 枣强县| 武隆县| 繁峙县| 宜良县| 休宁县| 慈利县| 文山县| 赣榆县| 普兰县| 司法| 铜陵市| 高邮市| 武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