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懿暄
摘要:作為美國電影史上最受歡迎的電影之一,《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蘊含了豐厚的美國文化理念[1]。其中主人公對于自由的追尋尤其令人印象深刻,這種追尋自由的精神不僅是促使該電影長盛不衰的重要原因,也是美國個人主義價值觀的體現(xiàn)。本文基于對電影《肖申克的救贖》的研究,指出電影從三個方面體現(xiàn)美國個人主義價值觀,即:個人獨立,追尋自由以及英雄救贖。
關(guān)鍵詞:肖申克的救贖 個人主義 自由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改編自斯蒂芬·金的小說《麗塔海華絲與肖申克的救贖》,曾7次獲奧斯卡獎提名,主要講述了銀行家安迪的故事。安迪因被誣陷謀殺妻子和其情夫,被法院判決入獄。雖深陷囹圄但他始終堅守希望,在灰暗壓抑的監(jiān)獄中尋求自由,同時利用自身的技能,改善自己和獄友的生存狀況。最終花將近二十年時間,安迪用一把石錘鑿通了監(jiān)獄的石墻,并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爬出石墻逃出監(jiān)獄,重獲自由。電影以其獨特的敘事風格、高超的電影技巧以及逼真的視聽效果,深入地剖析了美國個人主義思想,以及安迪對于尊嚴和希望的救贖。
一、美國個人主義概述
《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對個人主義(individualism )的定義是“一種政治和社會哲學,高度重視個人自由,廣泛強調(diào)自我支配、自我控制、不受外來約束的個人或自我”[2]。加利福尼亞大學社會學家羅伯特·貝拉赫(Robert Bellah認為“個人主義是美國文化的真正核心”,平等、自由和權(quán)利、自我實現(xiàn)(個人愿望的滿足)正是美國個人主義的基本內(nèi)涵[2]。
美國個人主義源于西方近現(xiàn)代個人主義,它的形成與發(fā)展可分為二個階段。一是美國獨立戰(zhàn)爭時期,美國開國文獻《獨立宣言》融匯了孟德斯鳩、托克維爾等思想家對于個人價值的言論,它的出現(xiàn)是美國個人主義價值觀的雛形。其二是是美國的西進運動時期,大批移民進入美國,為尋求更好的發(fā)展機會,他們不斷探索、不斷西行,由于身無分文地來到這片大陸,他們沒有對財富和地位的擔憂,勇敢奮進,自力更生,大膽地追求平等和自由,這些為個人主義思想注入了新內(nèi)容,使其日益發(fā)展成熟。
現(xiàn)如今,個人主義思想作為美國核心價值觀之一,深深地根植進美國的社會文化當中。好萊塢和迪士尼將美國個人主義融入電影,將美國個人英雄主義價值觀與令人印象深刻的電影故事和角色融合,在潛移默化中產(chǎn)生了巨大的文化影響力。而《肖申克的救贖》正是好萊塢式電影的典型代表,是此類電影的一個高峰。
二、《肖申克的救贖》中個人主義解讀
(一)個人獨立
個人主義是一種基于以個人為中心的價值體系,強調(diào)人的價值,強調(diào)社會中獨立個體的重要性。在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主人公安迪妻子在情夫家中被殺,而他被誣陷入獄,從入獄前擁有較高社會地位的銀行家轉(zhuǎn)變?yōu)橐粋€在監(jiān)獄中毫無地位的階下囚。人生劇變之際,安迪雖難過自責,但始終堅守自我,沒有歇斯底里,怨天尤人,保持著自己獨立的人格。影片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情節(jié)之一,在得知老布假釋出獄后因無法適應(yīng)獄外生活而自殺的訊息時,眾人皆疑惑不解,唯有在獄中已經(jīng)呆了幾十年的瑞德深有感觸,并說出了一個詞“體制化”。自由人在進入監(jiān)獄后如籠中困獸,起初想要逃離,最終卻逐漸被體制化,失去自己原有的個性,即使重回“自由”社會也再難自由。
《肖申克的救贖》作為一部監(jiān)獄題材的電影,全片80%的故事都發(fā)生在監(jiān)獄中,高度渲染了監(jiān)獄嚴格的制度對于個人獨立性的剝奪,通過監(jiān)獄一成不變的生活與外界環(huán)境的變化營造個體的恐懼,使其對制度屈服。但安迪卻是一個例外,他面臨高壓的、體制化的監(jiān)獄生活,沒像其他犯人一樣麻木地接受現(xiàn)實、隨波逐流,而是始終保持著高度獨立的意志。安迪的獨立主要體現(xiàn)為思想上的獨立和行為上的獨立。在思想上,他內(nèi)心始終充滿希望,從未放棄過對自由的追尋,同時不依附他人,懂得自己存在的價值;而在行為上,他在高壓體制下依舊保持自己一定的獨立性,行為不受他人左右。正因為他這種不隨波逐流的態(tài)度,任何環(huán)境下獨立思考的品格,使得他在十九年的監(jiān)獄生活中沒有被“體制化”,最終從牢獄生活中解脫出來。
美國個人主義價值觀崇尚個人的獨立與奮斗,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xiàn)目標,將個人的力量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而《肖申克的救贖》中安迪的形象閃耀著個人獨立的火光,是美國個人主義價值觀的典型代表。
(二)追尋自由
《肖申克的救贖》這部牢獄題材的電影突破了同類型電影的限制,影片中安迪和瑞德對于自由和希望的追尋以及他們身上體現(xiàn)出來的獨立意識,使得這部電影充滿著溫暖人心的力量。
安迪從不掩飾自己對于自由的追尋,他對于自由的追尋在電影中屢屢出現(xiàn)。在整理州議會寄來的書籍時,安迪擅用監(jiān)獄廣播播放《費加羅的婚禮》,那一刻歌聲穿透高墻,在音樂之美中安迪重獲自由,即使在這之后被罰獨囚兩周,但安迪毫不后悔并且認為這是他過的最舒服的兩周;在影片最后當安迪決意逃離監(jiān)獄時,他對瑞德說:“人只能二選一,忙著活或忙著死?!睘榱俗杂桑驳弦陨鳛橘€注越獄。正如美國獨立戰(zhàn)爭中的政治領(lǐng)袖帕特里克·亨利所言“不自由,毋寧死”[3]。雖然肖申克監(jiān)獄里的陽光帶著鐵網(wǎng)的陰影,但在這陽光下,安迪始終執(zhí)著追尋在他人看來渺茫的自由。正如瑞德所說,“有些鳥兒是注定不會被關(guān)在牢籠里的,因為它們的每一片羽毛都閃耀著自由的光輝”[4]。于是在經(jīng)歷了將近20年的黑暗生活后,安迪在一個雷電交加的夜晚爬過了污泥,逃離了監(jiān)獄,在滂沱大雨中涅槃重生,發(fā)自內(nèi)心地仰天大笑,重獲了期待已久的自由。
而瑞德,作為電影的旁白者,其身上體現(xiàn)出的是普通人對于自由的追尋。肖申克作為一個體制牢籠,犯人的人身自由受限,且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被體制內(nèi)的規(guī)則限定天性并逐漸習慣,最終被體制化。如若說安迪是在體制中保持獨立的自由者,那么瑞德則是在體制中苦苦掙扎的自由者。他更像絕大多數(shù)的普通人,一方面他難以抵擋內(nèi)心深處對于自由的渴望,另一方面,他又懼怕自由帶來的孤獨與未知的命運。在監(jiān)獄中他是強者,而在監(jiān)獄之外,他成了“不請示連一滴尿都尿不出來”的弱者。盡管如此,出于對于自由的渴望,他還是接受了安迪的邀請,跋涉千里想要看看太平洋的海水是否如他夢中一樣藍。在瑞德坐在前往德克薩斯州漢考克堡的大巴車中,有這樣一段來自于瑞德的獨白,“我激動地幾乎坐不住,腦子里思緒亂飛,但是我想這才是一個自由人該有的感受。”
在美國個人主義價值觀中,個人的自由被放在核心的位置,是他們執(zhí)著追尋的目標。安迪和瑞德對自由的追尋,可以說是美國人對自由渴望的一個縮影,是美國個人主義價值觀中追尋自由精神的深刻體現(xiàn)。
(三)英雄救贖
電影名往往具有傳遞主題信息的功能,“救贖”作為電影名的一部分,同時也是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著重表現(xiàn)的內(nèi)容之一。由于深受以自我拯救和使命感為主旨的清教思想的影響[5],美國個人主義思想中具有濃厚的個人英雄主義色彩。英雄主義作為個人主義的延伸,是美國人追求更高自我的體現(xiàn)。
在這部電影中,安迪就是這樣一個身負“救贖”職能的英雄。他不僅通過個人奮斗、個人努力實現(xiàn)了自我救贖,同時他還救贖了肖申克監(jiān)獄中的獄友們。
基督教強調(diào)“原罪意識”,安迪雖沒有親手殺害自己的妻子,但對妻子之死始終有愧。在律師敗訴后,安迪懷著贖罪的心理來到肖申克監(jiān)獄。但正如他與瑞德所說:“無論我犯下什么錯,我都已經(jīng)為此付出代價(十幾年的牢獄生活)了?!睖椎某霈F(xiàn)是安迪重獲自由的良機,然而典獄長卻因一己私欲殺死了湯米,扼殺了安迪通過正當途徑出獄的機會。在這種情況下,安迪只能自救,最終他通過用鶴嘴鋤鑿穿的石洞成功逃離了監(jiān)獄,實現(xiàn)了自我救贖。
而安迪對于他人的救贖,則主要體現(xiàn)在對于他們精神的救贖。在肖申克監(jiān)獄中,每個犯人都明白自己身處困境,他們渴望救贖,卻被監(jiān)獄體制限制難以實現(xiàn)自我救贖,日復一日地過著一成不變的生活,直至逐漸被“體制化”。安迪的到來,改變了監(jiān)獄一成不變的生活,他對于權(quán)威的反抗,對于自由的向往為監(jiān)獄昏暗絕望的天空撕開了一道裂口,讓獄友們重燃希望。
他以運用自己的理財能力為監(jiān)獄職員和典獄長報稅作為交換條件,為自己謀求權(quán)益,改善自我以及獄友們的生存條件。在他建立的圖書館里,他幫助獄友考取證書,充實獄友精神生活。在逃獄前,他向瑞德描述自己的夢想:一個太平洋上安靜的小島,開一家旅館度過余生。這使得自由的種子在瑞德心中生根發(fā)芽,最終促使著瑞德前往芝華塔尼歐。他將一個混亂絕望的肖申克監(jiān)獄改造成為了一個充滿友誼、希望和夢想的監(jiān)獄[6],使得自由和希望的思想再次遍布人們心中。
強者自救,圣者渡人。如果完成自我救贖可以說是“智慧”,那么完成對他人的救贖則可以說是“力量”。在電影中,安迪憑著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實現(xiàn)了對自己的救贖,也實現(xiàn)了對他人的救贖,以一個“圣者”的方式結(jié)束了自己的牢獄生活。
三、結(jié)語
電影是一種文化產(chǎn)品,具有傳達思想的功能?!缎ど昕说木融H》這部由斯蒂芬金的小說改編而成的高分作品,傳達出了豐厚的美國文化,其中最為典型的是個人主義思想。個人主義作為美國核心價值觀,對于人們了解美國文化,加強中西方文化交流具有重要作用。同時電影主人公安迪在困境中的獨立思考、不隨波逐流的精神以及在缺少人權(quán)的監(jiān)獄中對于自由的追尋,對當今社會處于困境的人們具有一定的啟發(fā)和教導意義,鼓舞人在困境中保持精神的自由和清醒以及對夢想的追求。
參考文獻:
[1]李靜.《肖申克的救贖》對文化意蘊的構(gòu)建與呈現(xiàn)[J].電影文學,2017,(13):153-155.
[2]朱平.美國個人主義析論[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9,(01):21-25.
[3]魏愛萍.自由與體制的博弈 希望與勇氣的攜手——《肖申克的救贖》主題解讀[J].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7,(02):40-42.
[4]張錦,滿雪倩.美國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的個人英雄主義解讀[J].戲劇之家,2016,(04):131-132+134.
[5]白靖宇,霍俐娜.美國文化中個人主義價值觀的多元因素分析[J].跨語言文化究,2014,(00):105-113.
[6]羅建波,丁旭.信念拯救希望──評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的救贖主題[J].遼寧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6):61-63.
(作者單位:江西省南康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