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輝
“恭喜發(fā)財,紅包拿來!”每到春節(jié),孩子們最開心的事之一就是拿壓歲錢了。
春節(jié)一過,孩子們的錢包也鼓了起來,收幾千元的壓歲錢是很普通的事,一些孩子甚至收到幾萬元。
“把壓歲錢沒收了吧,孩子會傷心;讓他自己管,又怕他養(yǎng)成亂花錢的壞習(xí)慣。”各個家庭對待壓歲錢的態(tài)度都不一樣,我總結(jié)了一下,主要有三種類型:一是全部上交型;二是放任自由型,隨意支配;三是理智理財型,讓孩子從小就樹立理財意識,幫孩子把錢存起來。
我們當(dāng)然支持第三種壓歲錢打理方式。不過,在幫助孩子進行壓歲錢理財時,多數(shù)家長偏向保守,主要存定期,或者買穩(wěn)健的銀行理財產(chǎn)品。因為在他們看來,壓歲錢滿滿的都是情誼,進行投資理財賺多賺少無所謂,不虧損就好。
如果換一種方式打理壓歲錢呢?在進行壓歲錢理財時,不妨激進一些,也許更有利于幫助孩子培養(yǎng)理財觀念,提高財商。
我們做一個假設(shè):用最穩(wěn)妥的方式進行壓歲錢理財,10年后會怎么樣呢?如果每年有七八千元的壓歲錢,10年后也許能積攢成10萬元錢。這是一筆不小的收入,但也就僅此而已。要是做一些激進點的理財呢?不妨做一個有趣的假設(shè):每年都用不同方式進行理財,去年的壓歲錢買保險,今年收的買股票,明年買基金,后年買黃金,大后年存定期……每年都讓孩子參與,每年都總結(jié)一次,10年后會怎么樣呢?賺到的錢也許會比10萬更多,也許會虧掉一些,但孩子的收獲肯定會更多。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培養(yǎng)理財意識,遠(yuǎn)比積攢一些錢更重要。從小懂得一定的金融知識,財商滿滿的,長大肯定不吃虧。國外就有不少這樣成功的事例。華裔男孩司徒炎恩被《華爾街日報》譽為“股市神童”,他10歲就開始讀《華爾街日報》,14歲的時候用爺爺奶奶給的700美元零花錢買了一家軟件公司的股票,3個月后,這只股票猛漲114%。憑著這次成功,司徒炎恩動員全家人出資3.3萬美元,組成了一個“基金”,由他來管理、操作,年平均收益達(dá)30%以上。我們不期望培養(yǎng)“股市神童”,但從小就經(jīng)歷理財鍛煉的孩子,長大了起碼能比普通孩子能更正確地認(rèn)識金錢,對待財富。
用孩子的壓歲錢理財,不僅是為孩子創(chuàng)造財富,也是對孩子進行財商教育和啟蒙。因此,壓歲錢不僅僅是壓歲錢,它也是孩子財商成長的教材。多和孩子一起進行財商開發(fā),不僅有利于孩子全方位的成長,也使得壓歲錢的使用變得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