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
去電影院挑了一部看起來很陽光的電影,《老爸102歲》。102歲,就算死了,也不會難過吧?
這部電影無關(guān)情愛,也無關(guān)奮斗,兩個男主角,一個70多歲的兒子,一個102歲的爸爸。兒子巴布,70多歲,生活充滿各種健康指南,乃好死不如賴活的典范,他爹達特利,102歲,奉行另一種長壽方案,開心才會長壽,只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冰箱放滿蛋糕,看著就特別開心,到102歲,依然想痛痛快快人生無悔。
做人要怎么樣才開心?老爺子告訴活得很緊張,很小心翼翼的兒子,要做所有讓自己開心的事情。寫封情書給已經(jīng)過世的老婆,愛情很美的,就算曾經(jīng)擁有的愛情也很美,回憶自己的童年,回憶帶著自己小孩的童年。
劇情忽然從此處急轉(zhuǎn)直下,變成了另一個挑戰(zhàn),老頭跟兒子說:你兒子不怎么樣,去美國念大學花光你所有的錢,還老是惦記著你的家產(chǎn),這些年他從來沒回來過。為什么要這種兒子?
就是在這個地方,我忽然覺得中年人的焦慮得到了某種不可思議的緩解。
我這樣的成年人,最大的焦慮來自小孩。拼命工作努力養(yǎng)家,有時候目的很單純,想給小孩一個更好的未來。心想小孩一定要混得比我好才行,為了這個,很多人傾其所有在所不惜。
我以前一直覺得,我不需要孝順的小孩,我們每個人都有獨立的人格,自由的靈魂,我好好撫養(yǎng)你,將來相忘于江湖也不錯??!
是看了這部電影才發(fā)現(xiàn),不是說要培養(yǎng)小孩有一顆感恩的心,是制造出一個自私自利,只為自己的渾蛋精英,到底有什么用呢?
人的確是自私的動物,可“我們在這個世界上辛苦勞作,來回奔波是為了什么呢?所有這些貪婪和欲望,所有這些對財富、權(quán)力和名聲的追求,其目的到底何在呢?歸根結(jié)底,是為了他人的愛和認同”。
102歲的老頭,都看不下去老人像乞丐一樣,乞討子女的愛。
很奇怪,中國也有很多這樣的老人,每次在公益短片里,經(jīng)??匆娨粋€風燭殘年的老頭或者老太,在家包著餃子,做出一大桌熱氣騰騰的飯菜,喧囂過后,沉默下來,一個人坐在桌邊,沒有一個孩子回來。
老人很可憐,短片末尾大致都是一樣的呼吁:?;丶铱纯?,過年記得回去吃頓飯。
原因都是一樣的,小的時候,拼命想要培養(yǎng)小孩的優(yōu)秀,忘了培養(yǎng)小孩,愛很重要。
再過四十年,誰在乎這個小孩到底是不是能賺很多錢?
只會在乎一件事,他幸福嗎?不會成長為一個自以為是的渾蛋吧?
巴布的兒子千里迢迢從美國飛回來,想要爭點家產(chǎn),看著那張臉,我腦海中浮起了一些人的面孔,永遠有理由,永遠不真誠……
電影看到末尾,想到有一陣經(jīng)常跟朋友說:想要變老。
三十而立,每天忙得像狗一樣,有時候覺得自己是懸浮的,那個原本大大的我,被小孩、老公、工作、堵車……各種事情擠壓得只剩下小小的百分之五,夜里一點躺下想到第二天早上七點要早起。什么也不剩的我,越發(fā)覺得,如果退休就好了。
退休后,我要像《老爸102歲》一樣,只做快樂的事情,反正死了未必是壞事,活著也未必是好事。
看完這部電影,回家看兒子,心情輕松許多。
愛比優(yōu)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