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秋鳳
摘 要:平輿縣是河南省重要的產糧大縣,全縣各鄉(xiāng)鎮(zhèn)每年冬小麥播種面積都在都在90%以上,近些年隨著國家種糧補貼政策的進一步落實和補貼標準的提高,廣大農民種糧積極性普遍高漲,小麥產量也在逐年提高。與此同時,農業(yè)新技術的普及應用和推廣日益受到各級政府和種糧農民的重視。隨著平輿縣小麥產量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品種、氣候條件的不斷變化,部分病蟲害呈逐年加重趨勢。如果不及時防治,就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減產,小麥品質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為在最佳時期有效控制小麥播種期病蟲害,為明年小麥豐收打下堅實基礎,特提出如下小麥播種期病蟲害防治技術。
關鍵詞:平輿縣麥播期;病蟲害防治;技術推廣
平輿縣是河南省重要的產糧大縣,全縣各鄉(xiāng)鎮(zhèn)每年冬小麥播種面積都在都在90%以上,近些年隨著國家種糧補貼政策的進一步落實和補貼標準的提高,廣大農民種糧積極性普遍高漲,小麥產量也在逐年提高。與此同時,農業(yè)新技術的普及應用和推廣日益受到各級政府和種糧農民的重視。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平輿縣小麥產量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品種、氣候條件的不斷變化,部分病蟲害呈逐年加重趨勢。如果不及時防治,就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減產,小麥品質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如地下害蟲:金針蟲、蠐螬等;小麥土傳病害:莖基腐病、根腐病、紋枯病、全蝕病等,已經對全縣小麥生產安全構成嚴重威脅。近幾年小麥莖基腐病、小麥根腐病、小麥紋枯病在部分鄉(xiāng)鎮(zhèn)的部分地塊混合發(fā)生并造成重大災害,嚴重地塊減產30%以上;地下害蟲如金針蟲個別地塊減產10%以上。上述幾種病蟲害還有逐年加重的趨勢。而播種期是預防小麥多種病蟲害的最佳時期,為有效控制小麥播種期病蟲害,為明年小麥豐收打下堅實基礎,特提出如下小麥播種期病蟲害防治技術。
一、防治策略
麥播期小麥病蟲害的防治必須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針,以農業(yè)防治為基礎,協(xié)調各種防治技術,力爭全面控制病蟲危害,確保全縣小麥生產安全。
二、麥播期病蟲防治主要對象
根據全縣小麥病蟲害發(fā)生的特點,麥播期間防治的主要對象是:小麥紋枯病、小麥根腐病、小麥莖基腐病、全蝕病、稈黑粉病、吸漿蟲、地下害蟲(金針蟲、蠐螬、螻蛄)等,在防治這些病蟲害的同時還可壓低小麥銹病、白粉病、葉枯病、蚜蟲、紅蜘蛛的越冬基數,減輕春季防治壓力。
三、主要防治技術
(一)農業(yè)防治
在選擇抗、耐病蟲良種的基礎上,注意品種合理布局,避免種植單一品種。播種前還要清除田邊、地頭雜草、自生麥苗等,減少病蟲滋生源,同時施用腐熟有機肥,特別是要深翻土地。根據品種特性和當地氣候條件,在適播期內做到精量播種、足墑下種,促進麥苗早發(fā),培育壯苗,提高小麥抗逆能力。
(二)土壤處理
在病蟲害發(fā)生嚴重時還要同時采取土壤處理:播前整地時,每畝用15%毒死蜱顆粒劑(也可用48%毒死蜱乳油250-300毫升,拌細土30-50公斤)或5%辛硫磷顆粒劑1.5-2公斤加入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每畝400-500克,犁耙地前撒施地面,隨犁地或耙地翻入土中,預防土傳病害和地下害蟲以及吸漿蟲的發(fā)生。
(三)種子包衣
種子包衣是近年來推廣的先進農業(yè)技術,種子包衣劑中不僅含有殺蟲劑,還含有殺菌劑、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既能防治小麥地下害蟲,還能防治小麥其他早期病蟲害,促進小麥生長發(fā)育。推廣種植包衣種子是小麥增產的一項有效措施,但一定要注意種衣劑的質量。
(四)藥劑拌種
1.紋枯病、全蝕病、根腐病、莖基腐病發(fā)生嚴重時,每10公斤種子用2.5%咯菌腈懸浮種衣劑(適樂時)10-15毫升進行藥劑拌種,如果地下害蟲同時發(fā)生嚴重可加入40%甲基異柳磷乳油15毫升或50%辛硫磷乳油20毫升。
2.小麥全蝕病、紋枯病、根腐病、稈黑粉病發(fā)生嚴重時,10公斤種子用3%苯醚甲環(huán)唑(敵委丹)15-20克進行拌種,如果全蝕病發(fā)生較重,敵委丹可增加到40-50毫升,也可用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按種子量的0.1%拌種或用12.5%禾果利可濕性粉劑按種子量的0.2%拌種,同時可減輕或延緩銹病、白粉病、葉枯病等病害的發(fā)生。
3.小麥全蝕病、紋枯病、稈黑粉病發(fā)生較重的地塊,10公斤種子用2%的濕拌劑(立克秀)10-15克進行拌種。
4.在病蟲混發(fā)區(qū),要大力推廣殺菌劑、殺蟲劑混合拌種技術。用48%毒死蜱乳油+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種子量的0.3%拌種,既防病又治蟲。
在拌種時要注意:1.用粉銹寧拌種要干拌,以免發(fā)生藥害。2.藥劑拌種要先將藥劑按比例稀釋后,用噴霧器邊噴邊拌邊翻動,直至拌勻為止;麥種拌后一定要悶種3-4小時,千萬不要隨拌隨播,陰涼處晾干后播種。在悶種過程中還要不斷翻動,使藥液充分被麥種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