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娟
一日,閑來翻閱古書,無意中拾得古人對“色”的稱呼,細細玩味,果真風雅至極。無論是兩個字眼的,還是一個字兒的,都頗有意味。隨手挑幾個來:胭脂、竹青、黛藍、秋香、月白、檀、黎……一個個猶如從林風眠畫中走出來的絕代侍女,黛眉鳳眼,風姿綽約。想來,若用這樣的字眼輕喚自家的幼女,定是愛憐無限生、情致別樣濃吧。
讀到著名作家張曉風的《色識》。她說,顏色之為物,想來應該像詩,介乎虛實之間、有無之際。她還說,顏色理應屬于美術領域,不過,在中國,它也屬于文學。眼前無形無色的時候,單憑紙上幾個字,也可以想見月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的山川勝色。此番言論,可真熨帖我心。
從小就喜歡紅。紅,古人稱之為赤??傆X得紅是一種最熱烈奔放的顏色,它意味著喜悅、甜蜜、團圓。中國結、紅肚兜、紅雙喜、大紅燈籠……大凡帶“紅”的器物,我對之都有一種特別的情感。
家父生前愛喝小酒,常備有三兩壇“女兒紅”。寒冷的冬天,溫一壺“女兒紅”,炒兩個小菜,再煮幾個咸鴨蛋。母親安然地坐在他的左手邊,我和妹妹笑嘻嘻地坐在他的對面。父親替母親也斟上了一小碗熱氣騰騰的酒。橘黃的燈光下,父親的臉紅了,母親的臉更紅。窗外,風在呼呼地刮,屋內卻彌漫著融融的暖意,還有“女兒紅”醉人的香氣。
但我一直不明白,為何管這酒叫“女兒紅”?年幼時問父親,他總笑瞇瞇地撫摸著我的發(fā)辮不解釋。有時我急了,他就從兜里掏出兩粒糖哄我:“乖小囡,等你長到能喝酒的時候就告訴你。”
隨著閱歷的增長,我知道早年間江浙人家生了孩子,父母會釀幾壇子酒埋后院大樹底下,等孩子長大成人后挖出來喝。生兒子,讀書金榜高中時喝的叫“狀元紅”;生女兒,長大出嫁時喝的叫“女兒紅”??磥?,民間的智慧總有令你意想不到的絕妙。正如張曉風所說,世上如果只有喝酒之實而無“女兒紅”這樣的酒名,日子便過得不精“彩”了。
若說紅色是火熱、激情的象征,那藍色則應該是雅致、恬靜的代表吧!
一直對藍印花布情有獨鐘。它那樸拙幽雅的文化韻味,在我國民間藝術中堪稱獨樹一幟,千載之下散發(fā)著東方文化魅人的芳香。
我的家鄉(xiāng)南通便是有名的藍印花布之鄉(xiāng)。想起兒時蓋的被面,祖母、外婆的藍衫花衣以及頭巾、圍腰,都是用藍印花布做成的,樸素大方,色調清新明快,圖案淳樸典麗。如今,藍印花布儼然已成了一款時尚典雅又獨具品味的裝飾品。無論是掛在墻上,還是鋪在案頭,抑或制成衣裙、手袋、扇子,都是一幅畫,原汁原味,古色古香,富有情趣。不得不驚嘆于這簡單、原始的藍白兩色,竟創(chuàng)造出了一個淳樸自然、絢麗多姿的藍白藝術世界。
在我的家鄉(xiāng),以前女兒出嫁時一定要帶上母親早已準備好的一條用靛藍布做成的飯單,這樣的習俗是顯示女兒嫁到男家后“上得廳堂,下得廚房”的治家理政能力。而姑娘出嫁時的衣被箱里也必定會有一兩條藍印花布被面,大都是龍鳳呈祥、鳳戲牡丹圖案的“龍鳳被”,稱之為“壓箱布”。
真喜歡藍。從外太空漆黑一片的宇宙里看我們人類的家園地球時,白色浮云的輪廓間隙里透出震撼人心的光輝,就是這種顏色,一種不事張揚、安靜謙和、充滿了內在力量的孕育的色彩,一種母性的色彩。
突然想起另一個詞來:甜白。甜白,也是一種顏色。幼時愛吃的糯米糖藕,母親在宅溝里親手栽植的茭白,和小伙伴們一起拔的茅針尖兒,都是甜白色的,含在嘴里,甜從心起?,F(xiàn)在想想,吃著甜白的食物,過著甜白的日子,還有什么比這更為幸福的呢?
大千世界,何處無色,何時無色?正是因為有了色彩,山河有了笑顏,日月有了風情,平凡的日子也有了花開滿枝,每一朵都凝結著記憶的手紋,綻放出歲月的精彩。
(摘自《想想你,花就開了》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圖/黃文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