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兩點,在哈瓦那的一家夜總會,樂隊開始演奏了,衣冠楚楚的男士和衣著性感的女士,在舞池那一柱柱璀璨的燈光里,失了魂魄般地舞,舞舞舞、舞舞舞,舞出了滿池的乳波臀浪,舞出了滿池的誘惑挑逗,熱烈而又熱情,奔放而又狂放。到了凌晨三點,他們還是不知疲倦地舞,舞舞舞。而這天是星期二,難道他們明早不必上班嗎?我茫然了……
在古巴南部城市Santa Clara,周末,早上十一點到市中心去逛,遠(yuǎn)遠(yuǎn)地便聽到樂聲震天。走近一看,有樂隊在演奏,音符如酒,滿街的人都被灌得醉醺醺的,大家使盡渾身解數(shù),舞呀舞,舞得不知自己姓啥名誰。我注意到有對兒童,頂多只有四五歲,也拼命地扭腰擺臀,舞出了一種全然不屬于他們年齡的性感。
晚上的廣場上,人們又在瘋狂地跳舞,有位年輕的媽媽沒有舞伴,便對著坐在嬰兒車?yán)锬侵軞q小兒輕緩靈巧地舞著,進(jìn)退轉(zhuǎn)折地舞呀舞,周歲小兒仰頭看她,也手舞足蹈地回應(yīng)。舞蹈,成了母子之間最默契的語言。
來到聯(lián)合國列為文化遺產(chǎn)保護(hù)區(qū)的古城Trinidad,音樂的氛圍就更為濃厚了,準(zhǔn)確地說,這個樂聲處處的城市就好像是以音符鑄造而成的。
一日,看到一個拾荒的老婦,雙手伸進(jìn)垃圾桶里尋寶,腰部和臀部卻隨著廣場傳來的音樂不斷地扭呀扭。在這一刻,她忘了身上的邋遢與臭味,忘了生活的艱辛與困苦,音樂是她的忘憂草。
當(dāng)天晚上,我看到一位年過八旬的老嫗獨(dú)自一人上夜店,樂聲一起,她便站在桌旁,以優(yōu)雅的舞步來回旋轉(zhuǎn)。在這一刻,她忘了年齡的局限,忘了老邁的病痛,音樂是她的伊甸園。
有人說,在古巴,音樂就像河水一樣地流淌,這話可一點兒也沒錯。風(fēng)靡拉丁美洲加勒比海的音樂Salsa,便起源于古巴。有趣的是,Salsa 在西班牙語的意思是“醬”,泛指一種用番茄醬、辣椒、洋蔥和蒜頭混合煮成的醬料。而Salsa這種音樂,正適合于“五味雜陳”的街頭舞蹈。它熱情奔放,帶著無比豪邁和無限火熱的挑逗,把內(nèi)心的激情無拘無束地釋放到極致。
實際上,音樂和舞蹈,就是古巴人“精神的罌粟”。
面對美國“綿綿無絕期”的制裁,古巴人在現(xiàn)實生活里,物資嚴(yán)重匱乏,不管付出多少努力,都無法扭轉(zhuǎn)劣勢。國民要出國,比登天還困難,不管有多大的才能、多高的才華,也只能死死等待機(jī)會的到來。當(dāng)然,大家也知道,那樣的等待和“守株待兔”并沒兩樣。于是,他們在苦悶的大環(huán)境中,自尋樂子。
他們在燦爛的陽光下,在橙黃的月色下,在街道上、在廣場內(nèi)、在公園中、在草場里,一面瘋狂、忘情地扭舞,一面豁達(dá)、樂觀地喊著說:“我們死不了,非但死不了,我們還活得好好的!”
一位旅居古巴多年的中國人說得好:“古巴人,是窮開心的一群人,生活貧瘠不堪,他們卻笑口常開。每回聚在一起,不是沒日沒夜地唱歌跳舞,便是不停地說著各種自我挖苦的笑話,笑得東歪西倒,活得很快樂,快樂得很盡情!”
(摘自“尤今新浪博客” 圖/高加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