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娟
胡雪巖在經(jīng)商的過程中,常常會引薦前人的好方法。有一次,他聽說了這樣一個故事。
那是在雍正年間,京城有一家規(guī)模很大的藥店,他們的藥物質(zhì)地好,連皇上都信得過他們,并允許他們給皇宮供藥。
有一年,由于前一年是暖冬,沒怎么下雪,一開春的時候,氣候反常,所以在三月里的會試能不能順利進行,就成了朝廷最為擔心的事情。因為當時清廷招募考生,都是在科場號舍舉行的,那里多為應(yīng)付考試搭建的,里面空間狹窄,伸不開腿,也直不起腰。考生從開考到結(jié)束,三天不能出號舍,這樣身體差一點的就會支撐不住,再加上天氣的原因讓很多考生精神萎靡。
根據(jù)這一年的實際情況,那家藥店趕制了一批治時氣的藥散,并托付內(nèi)閣大臣奏明皇上,說要送給每一個考生,讓他們備不時之需。雍正帝正在為會考的事情發(fā)愁,見這家藥店主動為皇上解憂,自然大加贊許。于是,這家藥店派專人守在考場門口,給每個考生發(fā)派藥物,并且附帶一張宣傳單,上面印上了他們藥店最有名的藥物。結(jié)果,一半是因為藥店的支持,另一半是由于當年考生的運氣好,很少有人中場離席。由此一來,不管是中舉的還是沒中的,人們紛紛來這家藥店買藥。由于考生們來自全國各地,自此以后,全國的人都開始知道了這家藥店,并且都來支持他們的生意。
只用了很少的本錢,卻換來了大生意。這對于同樣開藥店的胡雪巖來說,是一個很好的經(jīng)驗,所以他效仿了這家藥店的做法,也通過行善的方式,開辟出了自己的商業(yè)天地。那個時候,社會動蕩,百姓流離失所,再加上戰(zhàn)亂,瘟疫流行。而百姓又都是貧寒之人,沒什么錢來買藥。于是,胡雪巖就制定出了一種策略:準備大量應(yīng)急的藥物,施與逃難百姓,因此,這些藥被百姓們稱為“胡善人”的“救命藥”。胡雪巖還給曾國藩的江南大營送去了免費的藥物,博得了曾國藩的好感。因為胡雪巖的行善舉動,朝廷對胡雪巖贊賞有加,封他做了二品官員。而那些難民和士兵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的,因此全國的人都知道了有個“胡善人”。所以,胡雪巖的生意自然越做越好。
就事情的本身來說,胡雪巖雖然將大眾的生死看得很重要,也表現(xiàn)出了他救世的熱情,但是他更懂得宣傳和輿論的重要。用現(xiàn)代人的眼光來看,胡雪巖送藥之舉,其實就是一種特殊的廣告方式,而且是一箭雙雕的上策。商家能夠重視自己的名聲,懂得行善積德,不僅可以讓處于災難之中的人受惠,更能擴大自己的名氣,提升自己的影響力。這要比花大量的錢在廣告上來得更快、更早。
所以說,商中行善,絕對是一石二鳥之計??墒?,很多商家看不到這其中的利害關(guān)系,寧可將大把大把的銀子花在電視廣告、報紙推廣上,也不愿意給予受難者一點支援。其實,經(jīng)商,靠的是大眾的消費,只有獲得了人心,才能給自己帶來更大的利潤。如果連一點小恩小惠都不舍得回報社會,那么受損失的也只有商家自己。
(宋寶強薦自《讀書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