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莜琛
漢字,是我們祖先智慧的結(jié)晶,它有一種獨特的美。漢字之美,美在它的神秘的面紗,美在它華美的外形與其之中凝聚的忠貞的氣節(jié)。
漢字的筆畫雖簡單,卻有著自己獨特的韻味。細細品讀,就會發(fā)現(xiàn)它們的生機勃勃、迥然不同。每當你寫下一個字時,你就會發(fā)現(xiàn)它的獨特。它時而輕如鴻毛,時而剛勁有力,每一個字都是一幅精彩的畫面,猶如一個個跳動的音符,使我們的心也隨之躍動。一個“日”字,讓人感覺到太陽的溫暖,一個“月”字,讓人感受到月光的柔和。一個“喜”字,讓人不自覺地咧開嘴巴,喜上眉梢;一個“衰”字則令人眉頭一皺,輕輕嘆息。這何嘗不是漢字的獨特之美呢?
漢字的神秘在于其歷史的奧妙。是誰創(chuàng)造了漢字?又是怎樣的機遇創(chuàng)造了漢字?外形華美是《大學》中講的“外王”,它重點在于文筆字畫的柔美,每一筆的連暢與精神世界用文字表現(xiàn)出了自然。而忠貞氣節(jié)就是《大學》的內(nèi)圣,每個字都是一首詩,譬如“木”字,其豎表堅守,其橫意發(fā)展,而撇捺兩筆則是向外拓展,這不正是讀書人對讀書的態(tài)度嗎?
漢字擁有悠久的歷史,持續(xù)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漢字的演變過程是美的。目光縱向追溯至千百年前,文字產(chǎn)生了,而它是以甲骨文的形式,這是一種刻于甲骨與銅器的文字,在當時這種文字與陶器的花紋是相互契合的。因此,漢字之美就體現(xiàn)出來了。后來,幾百年以后,金文誕生。商代金文多為象形文字或以象形文字合成的會意字,它們像一幅幅圖畫,有的渾厚奔放,有的成團塊狀。在近代,篆書向我們緩緩而來,它將金文簡化,又不失圖畫風格—圓潤是它的特點。后來,隸、楷、行、草成為時代趨勢,其間架嚴謹,方正平直,渾厚剛勁,豪邁奔放。
漢字的外形是美的。說起來,不得不提書法。古代的文人書寫底蘊頗為深厚,提筆落筆,墨色便在紙上浮現(xiàn)。一筆墨,分隔了陰陽,分隔了虛實。筆法的時而輕快,時而疾徐,漢字的深厚剛勁表達得淋漓盡致。在世界文字之林中,一個個漢字是豐富的書法瑰寶,也是中國五千年古老文化的結(jié)晶,代表著一個民族的凝聚力量。
漢字的精神也是美的。漢字向來就有盡善盡美的稱號,所謂“善”,是人心之善,“美”,是自然之美。因此,書法的第一筆往往能決定整個藝術(shù)境界,黑或白,虛或?qū)崱鹿P時,萬物皆圍你旋轉(zhuǎn),時間就是永恒。這種忘我的精神也是有限度的,“虛則歧,滿則溢,興則正,正者,沖和之謂也”。它超越了政治上的束縛,擺脫了權(quán)力上的枷鎖,升華為精神上永不衰敗的財富。
漢字之美,美在我們義無反顧的與世界撞擊而守住文化,美在擁有真正的中國魂。也許,眾多人提筆忘字,縱使?jié)h字經(jīng)歷過這樣的悲劇——而這種悲劇依舊散發(fā)著動人光芒的美。想想伏爾泰的話:耕種自己的園地,不要急于膨脹自己,當我們用真正中國心堅守起這個大國,我們才有勇氣不忘初心,慎終如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