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佩佩
1
最近做家務,整理出兩大包月寶的衣服和玩具,粗略算了一下,少說當初也花了大幾千,對于收入不高的我們,實在是一筆不菲的投入。
回想這三年,我對孩子的物質要求都是盡量滿足,我想給孩子最好的一切,別人沒有的咱要有,別人有的咱要優(yōu);而對自己,則是能省則省,能簡則簡。
有時候,我會被自己的這種想法嚇一跳,我從不認為對孩子的重視應該優(yōu)于自己,但是窮養(yǎng)自己,富養(yǎng)兒女的觀念卻早已在我的潛意識里根深蒂固。
母親小時候,外婆用僅有的棉花給幾個孩子做了厚厚的棉衣棉褲,自己穿得卻很單薄,以至于每年冬天手腳都生凍瘡,老了以后也經(jīng)常腿疼。
外婆那個年代是迫不得已,但是母親還是繼承了外婆的傳統(tǒng),對我的照顧不遺余力,對自己卻隨便敷衍。
在我成年后,縱然形成了異于母親的獨立價值觀,卻依然會繼承母親的傳統(tǒng),延續(xù)了窮養(yǎng)自己、富養(yǎng)兒女的觀念。
窮養(yǎng)自己,心里往往住著低價值感的自己。
心理學中,自我價值感是指個人對自身價值的主觀感受,反映了一個人對自己的悅納程度。當一個人的自我價值感較高時,會比較重視自己,多表現(xiàn)為自尊、自信和自強;當一個人自我價值感較低時,內(nèi)心就會有更多的恐懼和自卑。
父母窮養(yǎng)自己,富養(yǎng)孩子,會造成兩種教育結果:一些被富養(yǎng)的孩子學會了虛榮、懶惰,卻不懂體貼和感恩;還有一些被富養(yǎng)的孩子,心性是善良的,體諒父母,懂得感恩,但是他們卻繼承了父母身上的“低價值感的自我”。
2
隨著女兒慢慢長大,我慢慢體會到,一個幸福美滿家庭的核心,在于有一個善于富養(yǎng)自己的媽媽。
我是一個職場媽媽,業(yè)余寫作。在孩子3周歲后,我逐漸把重心向寫作上轉移,照顧孩子的時間自然不像之前那么多。對此,孩子的爸爸略有微詞??杉词谷绱?,我還是堅持把每個周六的上午都歸屬于自己,或者獨處,或者與朋友聚會聊天,或者泡書店,或者去上烘焙、瑜伽、插花等課程。
我十分清楚自己的狀態(tài):一周的繁重工作足以掏空自己,如果勉強陪伴孩子,一定會帶給孩子許多負面情緒。無論如何都要給自己半天時間來疏解掉一周的壓力,調整好自己的狀態(tài),高質量地陪伴孩子。
父母富養(yǎng)自己,是對自己的善待,也是對孩子的負責。唯有富養(yǎng)自己,才能有充沛的精力和積極的狀態(tài)去富養(yǎng)孩子。對于我來說,那半天的獨處,是我對自己最大程度的富養(yǎng);對孩子來說,那半天的獨處,就是母愛加油站,愛里加滿了油,孩子成長的小馬達自然更加運轉有力。
一個窮養(yǎng)自己的媽媽,縱使使盡渾身解數(shù)給孩子好的物質生活,但終究難以給孩子內(nèi)在的充盈感。我們要學會先善待自己,只有給自己足夠的款待和滋養(yǎng)時,才能真正做一個有底氣、有魅力的媽媽,才能真正富養(yǎng)孩子。
3
我們與孩子,從來都是兩個個體的存在,你想要孩子過什么樣的生活,自己一定先要過上那樣的生活。
你希望他富足,自己就要把貧苦的日子過成盛開的蓮花;你希望孩子生活在窗明幾凈的環(huán)境里,自己就得把房子打掃得井然有序;你希望孩子平和安寧,自己就不能戾氣暴躁;你希望孩子熱愛生活,那么你就要先有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我們不能一邊把自己活成了凄苦窮困的模樣,一邊幻想著孩子未來能有豐盈的生活。
如果你家境一般,你要讓孩子從你身上學會一種觀點,生活不是只剩清貧,更應是精心雕琢的日子;如果你家境富裕,你要讓孩子從你身上得到一種態(tài)度,除了獨立奮斗的自我耕耘,還有來自骨子里的自信、樂觀以及積極的進取心和張揚。
富養(yǎng)自己,并不是說毫無節(jié)制地追求奢侈品,而是盡可能地善待自己,多讀書,多旅行,提高自己的認知,擴大自己的格局,營造美好的心情。精致的妝容里、美味的飯食里、獨處的空間里、讀書的時光里,都藏著你對自己的珍視。
育兒即育己。唯有富養(yǎng)自己,讓自己的靈魂充盈起來,孩子才能耳濡目染。
父母應該活成什么樣?活成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