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坤
(遼寧省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遼寧 沈陽 110003)
受自然環(huán)境和區(qū)域間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的影響,我國水資源分布與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不相適應,改革開放以來,為了解決水資源供需矛盾,我國建設了許多輸配水工程。連接井是輸配水工程中重要的構筑物,尤其是長距離輸水工程中,由于地形和地質條件與輸水管道設計高程、管線路徑不相匹配,需要設置連接井,連接井主要用于水流的連接、轉向以及管道系統(tǒng)的通風排氣,而水體摻氣、漩渦等水力現(xiàn)象容易使輸水管道產生負壓和氣阻效應,不但降低輸水效率,而且對構筑物將會產生安全隱患。
水力現(xiàn)象具有多樣性和復雜性,目前,國內外均尚無法實現(xiàn)采用理論計算或數(shù)值模擬很好地解決復雜水流問題,特別是水體摻氣、漩渦等水力現(xiàn)象更無成熟的理論及經(jīng)驗,許多重大輸水工程均需通過物理模擬工程運行中的水力條件,驗證設計的合理性、可靠性和科學性。本試驗通過搭建連接井A物理模型,模擬原型水力條件,觀測供水流量變化時,連接井及連接后側輸水管道水水體摻氣、漩渦等水力現(xiàn)象,對于解決和減輕輸水配水系統(tǒng)中管道產生負壓和氣阻效應,減免構筑物安全隱患,提高輸配水效率等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連接井A位于無壓隧洞B出口,是輸水工程關鍵性連接構筑物,主要用于連接無壓輸水隧洞B和下游輸水管道,水流先通過隧洞進入連接井,連接井將水流方向調整為170.45°后,再進入輸水管道,隧洞底高程與輸水管底高程相差14m。隧洞B為呈半圓形,洞徑為6.0m,設計最大流量為35.0m3/s,最小流量5.0m3/s。連接井為不規(guī)則體型,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順水流方向左側邊長19m,右側邊長18m,井底至頂部蓋板距離21m,連接井底部與1根鋼制管道相接,鋼管直徑0.5m,如圖1所示。
圖1 連接井A結構圖
為了使模型與原型的物理量和物理現(xiàn)象保持相似,選取原型隧洞B長度300m、連接井A整體及輸水管長500m進行模擬。模型按重力相似準則設計,考慮試驗場地條件,采用正態(tài)恒定流模型,長度比尺Lr=10,面積比尺Ar=100,體積比尺Vr=1000,流量比尺Qr=316.23。根據(jù)SL/T155—2012《水工(常規(guī))模型試驗規(guī)程》,模型材料可選用木材、水泥、有機玻璃、塑料和金屬材料。為了便于觀察水流流態(tài),滿足結構穩(wěn)定和強度要求,本試驗模型整體采用無色透明有機玻璃制作。
試驗模型高程精度控制在±0.2mm,平面距離精度為±2mm,模型安裝采用在水準儀控制,基點精度控制在±0.3mm。在原型流量4.04~33.0m3/s區(qū)間共設置15個試驗組次,按原型流量每增加2.0m3/s為1個組次,起調水位為126.63m,工作水位為126.88、127.88、132.36、135.92m。試驗組次見表1。
試驗表明,自起調水位126.63m至連接井中水
體流動平穩(wěn),流態(tài)趨于層流的過程中,連接井中水體會出現(xiàn)摻氣和漩渦現(xiàn)象。其中,水體摻氣分為2個階段,第1個階段主要是由于開始起調時,連接井內水位偏低,水流從高處流入井中,部分勢能轉換成動能,沖擊井中水體和連接井邊墻、梁柱所致。第2個階段主要是由于隨著井中水位的升高,進水口水位與井中水面齊平,在連接井前側邊壁附近產生漩渦,漩渦導致水體再次摻氣。但當流量大于26.0m3/s時,由于進入井內的水流流速較大,受流速的影響,會提前在連接井前側邊壁附近產生漩渦,此時水體的摻氣是由于上述2個階段摻氣原因共同作用所致。鑒于此,為了明確連接井中水體摻氣、漩渦現(xiàn)象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分別研究不同流量下,漩渦開始出現(xiàn)對應的水位與流量之間的關系和摻氣、漩渦徹底消失對應水位與流量之間的關系??紤]試驗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產生系統(tǒng)與人為誤差,因此對試驗觀測結果進行線性擬合,見表2、如圖2所示。
擬合曲線1是針對連接井中漩渦出現(xiàn)對應水位和供水流量之間關系的擬合,可以看出:當流量在4.04~24.0m3/s區(qū)間,隨著供水流量的增加,漩渦出現(xiàn)對應的水位也隨之升高。當流量大于26.0m3/s時,由于流入井內的水流流速過大,導致井內漩渦提前出現(xiàn),此時漩渦出現(xiàn)所對應的水位較小流量情況明顯降低,大流量情況下,擬合曲線1的斜率趨近于0,漩渦出現(xiàn)對應水位基本保持在130.82m左右。擬合曲線2是針對連接井水體摻氣、漩渦消失對應水位與供水流量之間關系的擬合,可以看出:漩渦、摻氣現(xiàn)象消失時對應水位與流量之間呈明顯的線性關系,供水流量越大,消除井內產生的漩渦、摻氣等不利現(xiàn)象所要求達到的水位越高。總之,當連接井內水位在擬合曲線2和設計液面標高之間運行時,可以連接井中不出現(xiàn)水體摻氣、漩渦現(xiàn)象。
表1 模型試驗組次劃分
表2 連接井漩渦、摻氣對應水位流量關系統(tǒng)計表
圖2 連接井摻氣與漩渦現(xiàn)象與流量關系曲線
(1)連接井左前和右前側邊壁附近易出現(xiàn)漩渦。流量在6.0~33.0m3/s區(qū)間,隨著連接井內水位的不斷上升,在連接井左前側邊壁附近會產生漩渦,漩渦的大小及運動范圍隨流量的增加而擴大,當流量大于26.0m3/s,連接井右前側邊壁附近同樣會產生漩渦,右側旋渦規(guī)模相比左側旋渦略小,漩渦均可通過抬高井中水位的方式消除。
(2)連接井內漩渦可致周圍水體摻氣,產生的氣體可進入輸水管道。流量在11.50~33.0m3/s區(qū)間,由漩渦產生的部分氣體可進入輸水管道中,管道內水體局部摻氣,流量越大,漩渦產生的氣體越多,進入管道的氣體也越多,摻氣范圍也越大。
(3)供水流量較大時,在連接井內液面上升過程中,輸水管道容易產生氣阻。流量在16.0~33.0m3/s區(qū)間,自連接井中水位從起調水位開始不斷上升的過程中,會產生氣阻現(xiàn)象,當流量大于20.0m3/s時,氣阻現(xiàn)象更為嚴重,氣阻現(xiàn)象可隨井內水位的升高逐漸減弱、消失。
(4)當供水流量小于24.0m3/s時,連接井中漩渦開始出現(xiàn)對應的水位與流量之間具有明顯的正相關性,流量越大,漩渦出現(xiàn)時的對應水位越高;當流量大于26.0m3/s時,漩渦出現(xiàn)對應水位基本保持在130.82m左右。井內摻氣、漩渦徹底消失對應水位與流量之間具有正相關性,供水流量越大,摻氣、漩渦徹底消失對應的水位越高。
(5)正常工作水位126.88、127.88、132.36m不在安全運行水位范圍,連接井水體易產生摻氣和漩渦,長期運行較為不利;正常工作水位135.92m不會導致連接井及后側輸水管道出現(xiàn)水體摻氣和漩渦現(xiàn)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