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的全面推進,我國科研成果不斷增加,發(fā)表的科研論文“越來越強”已成不爭事實,我國SCI論文不斷增長,2000—2018年,中國大陸第一作者的SCI論文,由2.26萬篇上升至37.67萬篇,其中在中國期刊發(fā)表的論文,由0.92萬篇上升至2.29萬篇,年均增加721篇;而在海外期刊發(fā)表的論文,則由1.34萬篇上升至35.38萬篇,年均增加1.79萬篇。2018年中國SCI論文占SCI全部論文的20.14%,其中第一區(qū)16.78萬篇、第二區(qū)10.06萬篇、第三區(qū)6.34萬篇、第四區(qū)4.11萬篇;2018年SCI收錄我國科技期刊只占SCI期刊總數的2.34%。我國本土期刊對我國SCI論文的貢獻率,由2000年的40.7%,下降至2018年的6.08%。
如果按照300~400篇/刊年來測算,約37萬篇論文可以滿足1 000~1 500種科技期刊的登稿數量需求,即我國創(chuàng)辦英文版SCI期刊的本土原產英文稿件是充足的。同時隨著開放獲取運動不斷深入,我國成為OA出版論文貢獻最多的國家,按照每篇論文1 000~5 000美元的論文處理費(Article Processing Charges,APC)計算,我國在國外金色OA期刊上發(fā)表SCI論文所交納的APC,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達到9.88億元人民幣,這些經費放到國內創(chuàng)辦英文版SCI期刊也是不小的數額。另外,我國科研人員的重要研究成果發(fā)表在國外,包括一些“借船出?!币劳袊H學術出版平臺的國內科技期刊,其期刊論文都進入了國際出版商數據庫,必須支付高額訂閱費才能獲取。據不完全統計,國外幾大出版商在我國每年收取的訂閱費高達幾億甚至十幾億元人民幣,這些費用用于充實自身數據庫平臺建設也是不菲數字。綜上形成了學術資源“兩頭在外”,需要“前后付費”的被動局面。
論文“越來越強”,期刊“不強反弱”現象的背后,其主要原因是科研評價以SCI為導向。當前,國內不少科研單位甚至某些科研主管部門,在研究評價中過于強調SCI,并將SCI論文數量和影響因子指標化、數量化地置入評價體系或方案中,這樣在很大程度上“強迫性”地將我國大量的優(yōu)秀科技論文引導到國外發(fā)表,大量高水平論文外流,使得國內科技期刊高水平稿源日益匱乏,處于低水平運行狀態(tài)。要改變這種狀況,需要科技部門、基金部門、出版部門和科研單位、圖書情報單位等聯手發(fā)力,共同治理論文發(fā)表與期刊出版政策環(huán)境,構建科技期刊良性發(fā)展的生態(tài)體系。
第一,政府應要求財政資金資助成果首先在國內發(fā)表,鼓勵最好的學術論文發(fā)表在本土科技期刊上并開放存取,構建國家資助成果知識庫。同時應建立合理APC價格機制,徹底改變國內外APC額度相差懸殊的不正常現象,對國內外發(fā)表論文的APC作出同樣額度要求,遏制國外部分開放期刊的掠奪性營利行為。
第二,由于科技期刊被SCI收錄需要一定時間,少則3年,多則5~8年,在我國優(yōu)秀稿件回流,中國科技期刊尚處于提升階段,不可避免地造成我國SCI論文數量及其總被引數量在短時間內的下降,有關主管部門或科研單位應該能夠理解包容這種局面,從評價導向入手,淡化SCI評價意識,科學編制重點建設科技期刊目錄,給予國內優(yōu)秀期刊與SCI期刊的“同質等效”獎勵政策。
第三,全球ELSEVIER、SPRINGER、WILEY和TAYLOR & FRANCIS四大出版社出版4 475種SCI期刊,約占全部SCI期刊的48.7%,全球出版期刊數量排名前10的學會、協會共出版466種SCI期刊,我國需要盡快打破期刊出版條塊分割、力量分散、小而散,編輯部“小富即安”的局面,探索學會、企業(yè)、高校、科研機構協同辦刊模式,鼓勵優(yōu)秀期刊社或集群出版單位兼并或創(chuàng)辦科技期刊,優(yōu)先批準優(yōu)秀期刊社科技期刊刊號,按照國際期刊出版的市場規(guī)律,培育科技期刊出版市場,形成優(yōu)秀期刊向優(yōu)秀出版社或學協會集聚的馬太效應,催生科技期刊發(fā)展新業(yè)態(tài)。
第四,在提升科技期刊集群化出版的同時,依托圖書情報數據單位,建設數字化知識服務平臺,集論文投稿、審稿、編輯加工、出版?zhèn)鞑ビ谝惑w,探索論文網絡首發(fā)、數字出版、數據出版、開放獲取、全媒體一體化出版等新型出版模式,提供高效精準知識服務,推動科技期刊數字化轉型升級,豐富和發(fā)展中國科技思想庫、技術庫、人才庫。
隨著社會經濟發(fā)展和科技進步,我國已經具備辦好科技期刊的基本條件,部分學科至少有足夠能拿得出手的成果,有相當的APC作為辦刊經費,需要重點進行政策調整和機制建設,引導學會將學術資源服務于期刊發(fā)展,調度企業(yè)投資參與科技期刊發(fā)展,鼓勵科研單位將其主辦的科技期刊作為提升國際話語權和學術影響力的重要手段并加以運營,提高本土科技期刊的學術引領力和對高水平作者的吸引力,全力推進科技期刊的數字化、專業(yè)化、集團化、國際化進程。
2019年,中國科協、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聯合印發(fā)《關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開始實施“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相信在有關部門協同推動下,我國優(yōu)秀科技論文會大量回流,并吸納全球優(yōu)秀稿件和國際學術專家資源,形成一批自主品牌的國際科技期刊,實現科技期刊良性循環(huán)的發(fā)展生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