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艷
肝臟作為機體消化器官之一,在糖類、蛋白質(zhì)、脂肪的合成與分解中具有重要作用,故肝臟發(fā)生病理學改變時,機體能量代謝也將隨之變化,而導致營養(yǎng)代謝失衡[1]。肝硬化是一種進展性肝疾病,患者肝組織呈不同程度病理學改變,可引起能量代謝紊亂,也有研究發(fā)現(xiàn),約80%肝硬化患者存在營養(yǎng)不良[2],且營養(yǎng)不良能使肝硬化患者腹水、酸堿平衡紊亂進一步加重,不利于患者預后[3]。 因此,給予肝硬化患者營養(yǎng)支持有其必要性。腸內(nèi)營養(yǎng)(EN)及腸外營養(yǎng)(PN)均為臨床常用營養(yǎng)支持方式,而有學者指出,EN 更符合肝硬化患者生理需求,于患者營養(yǎng)狀況改善效果更佳,亦能促進患者病情恢復[4]。 對此,該研究選取172 例肝硬化患者為研究對象,以探討EN 干預對其營養(yǎng)狀況及臨床療效的影響, 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 年2 月—2018 年1 月筆者所在醫(yī)院肝硬化患者172 例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 各86 例。 年齡40~63 歲。納入標準: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5]乙型肝炎診斷標準和《肝硬化中西醫(yī)結合診療共識》[6]肝硬化診斷標準者;肝炎后肝硬化者;簽署知情同意書且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者。 排除標準:合并肝癌或其他惡性腫瘤者;孕產(chǎn)婦或哺乳期婦女;合并酒精性肝硬化者;合并糖尿病等其他基礎疾病者;相關治療禁忌者;依從性較差者。 觀察組男47 例,女39 例;平均年齡(51.49±10.17)歲;肝功能分級(Child-Pugh)A 級28 例,B 級32 例,C 級26例;合并低蛋白血癥者75 例;水腫或腹水者49 例;肝性腦病者19 例;上腹脹者72 例,食欲缺乏者65例。 對照組男45 例, 女41 例; 平均年齡(50.27±10.03)歲;Child-Pugh 分級A 級29 例,B 級33 例,C級24 例;合并低蛋白血癥者73 例;水腫或腹水者47 例;肝性腦病者18 例;上腹脹者71 例,食欲缺乏者63 例。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兩組均給予保肝、退黃、降酶、利尿(合并腹水者)等基礎治療;并對人血白蛋白(ALB)<28 g/L的患者給予人血ALB(生產(chǎn)企業(yè):中國綠十字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規(guī)格:20 g,批準文號:S20083037)靜脈滴注治療。 對照組在此基礎上予以常規(guī)營養(yǎng)干預:限制氯化鈉攝入量<6 g,且飲食以大米、白面、豬肉、牛肉、羊肉、綠葉蔬菜、乳制品、豆制品、水果等為主,保證每日熱量需求值為30~35 kcal/kg,熱氮比為100~120 kcal∶1 g,蛋白質(zhì)為1.2 g/kg,脂肪為1 g/kg。 觀察組則予以EN 干預:給予能全素(生產(chǎn)企業(yè):德國美樂寶有限責任公司,規(guī)格:320 g,批準文號:H20090007)干預。 320 g 供能1500 kcal,滲透壓為320 mOsm/L; 首次予以500 kcal/d 能全素干預,待患者無不適反應后予以1000 kcal/d 能全素,并以此劑量維持干預;對能全素干預熱量攝入不足者給予飲食補充。 兩組均干預2 個月。
1.3 觀察指標 (1)干預前及干預2 個月后肝功能指標: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日本奧林巴斯株式會社生產(chǎn), 型號:AU640) 檢測其血清總膽紅素(TBIL)、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水平。 (2)干預前后血清蛋白水平:使用雙縮脲法(試劑由北京索萊寶科技有限公司生產(chǎn))檢測其血清總蛋白(TP)水平,使用溴甲酚綠法(試劑由上海復星長征醫(yī)學科學有限公司生產(chǎn))檢測其ALB 水平,采用免疫比濁法(試劑由北京九州泰康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生產(chǎn))檢測其轉鐵蛋白(TF)水平。 (3)干預前后血清炎癥因子水平:利用雙抗體夾心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試劑由北京北方生物技術研究所生產(chǎn))檢測其白細胞介素-21(IL-21)、白細胞介素-10(IL-10)水平。 (4)干預前后血清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IGF-1)水平:使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試劑由北京北方生物技術研究所生產(chǎn)) 檢測其血清IGF-1 水平。 (5)兩組肝功能分級:記錄干預4 周后兩組Child-Pugh 分級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用SPSS 19.0 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 檢驗,時間點比較采用配對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或百分率形式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使用Wilcoxon秩和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肝功能指標比較 干預2個月后,兩組血清TBIL、ALT、AST 水平均較干預前降低(P<0.05),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血清蛋白水平比較 干預2 個月后,兩組血清TP、ALB、TF 水平均較干預前升高(P<0.05),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干預前后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干預2 個月后,兩組血清IL-21 水平均較干預前降低(P<0.05),IL-10 水平則較干預前升高(P<0.05),且觀察組變化幅度均大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4 兩組干預前后血清IGF-1 水平比較 干預2個月后,兩組血清IGF-1 水平均較干預前升高(P<0.05),且觀察組變化幅度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2.5 兩組干預后肝功能分級比較 干預2 個月后,觀察組Child-Pugh 分級嚴重程度低于對照組 (P<0.05),見表5。
表1 兩組干預前后血清TBIL、ALT、AST 水平比較
表1 兩組干預前后血清TBIL、ALT、AST 水平比較
注:與本組干預前比較,*P<0.05。
組別 n TBIL(μmol/L) ALT(U/L) AST(U/L)干預前 干預前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 86 75.74±9.35 103.25±9.87 121.41±10.59 82.36±9.11*對照組 86 74.18±9.22 102.07±9.52 119.76±10.28 89.14±9.32*t 值 - 1.102 0.798 1.037 4.824 P 值 - 0.272 0.426 0.301 0.000干預后42.65±8.06*48.73±8.15*4.919 0.000干預后71.26±8.85*77.44±8.31*4.721 0.000
表2 兩組干預前后血清TP、ALB、TF 水平比較
表2 兩組干預前后血清TP、ALB、TF 水平比較
注:與本組干預前比較,*P<0.05。
組別 n TP ALB TF干預前 干預前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 86 61.05±5.47 27.65±3.74 1.71±0.28 1.97±0.21*對照組 86 61.76±5.21 28.13±3.69 1.77±0.25 1.88±0.20*t 值 - 0.872 0.847 1.482 2.878干預后33.65±2.96*32.41±2.84*2.803 P 值 - 0.385 0.398 0.140 0.005干預后75.24±4.32*72.85±4.11*3.717 0.000 0.006
表3 兩組干預前后血清IL-21、IL-10 水平比較
表3 兩組干預前后血清IL-21、IL-10 水平比較
注:與本組干預前比較,*P<0.05。
組別 n IL-21 IL-10干預前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 86 894.55±97.43 34.57±2.14 37.19±1.78*對照組 86 887.96±96.28 34.96±2.05 36.58±1.72*t 值 - 0.446 1.220 2.285干預后576.82±84.32*643.15±87.63*5.058 P 值 - 0.656 0.224 0.024 0.000
表4 兩組干預前后血清IGF-1 水平比較
注:與本組干預前比較,*P<0.05。
組別 n IGF-1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 86 32.69±6.14 52.94±7.63*對照組 86 33.38±6.22 48.32±7.45*t 值 - 0.732 4.018 P 值 - 0.465 0.000
表5 兩組干預后Child-Pugh 分級比較[例(%)]
目前,已有部分國家將營養(yǎng)干預納入肝硬化的常規(guī)治療方案,以及時改善患者營養(yǎng)狀況,避免營養(yǎng)不良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7]。 既往我國對肝硬化患者的營養(yǎng)支持未予以重視,使肝硬化患者營養(yǎng)狀態(tài)處于較低水平,造成肝硬化患者預后受到嚴重影響[8]。近年來,隨著臨床對營養(yǎng)風險篩查的重視,肝硬化患者的營養(yǎng)狀態(tài)也受到國內(nèi)學術界的廣泛關注[9]。也有部分國內(nèi)學者提出,給予肝硬化患者有效的營養(yǎng)支持可減輕患者營養(yǎng)不良風險,也能改善患者肝功能,于患者預后有利[10]。 EN 療法可輔助降低腸黏膜通透性, 避免細菌易位, 以降低感染發(fā)生率;而PN 則在營養(yǎng)素補充過多時,能增加肝臟代謝負擔,不利于調(diào)節(jié)肝臟代謝功能[11],且EN 療法也為國外學者普遍接受的肝硬化營養(yǎng)支持方法[12]。 因此,該研究對EN 支持療法干預效果展開分析, 以探究肝硬化患者的最佳營養(yǎng)支持方法。
研究結果顯示, 給予EN 療法干預的觀察組干預后血清蛋白TP、ALB、TF 水平升高幅度均大于予以常規(guī)營養(yǎng)干預的對照組, 說明EN 療法可為患者提供更為全面的營養(yǎng)支持, 更適于肝硬化患者,利于調(diào)節(jié)其蛋白質(zhì)代謝功能, 而促進患者營養(yǎng)狀態(tài)改善。TF 為反映機體鐵代謝的重要指標,當鐵負荷過重時,可促進氧自由基生成,而刺激肝組織纖維化[13]。 故上述結果也提示,EN 療法不僅能改善患者蛋白質(zhì)代謝狀況,也能緩解肝纖維化情況。 此外,觀察組干預后肝功能 (血清TBIL、ALT、AST 水平)改善情況也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原因可能與EN 療法充分發(fā)揮其與患者生物需求相符合的優(yōu)點,提高患者蛋白質(zhì)合成能力,糾正患者負氮平衡狀態(tài),而降低肝纖維化程度,并促進肝細胞再生,使肝功能提高有關[14]。 另外,觀察組干預后血清IGF-1 水平升高幅度明顯大于對照組。 IGF-1 與肝細胞的再生與肝臟的合成功能密切相關,不僅能促進肝細胞功能恢復,也能減少肝纖維化,于患者預后有積極意義[15]。這也進一步證實,EN 療法可促進肝硬化患者肝纖維化緩解,于改善患者肝功能有利。
另據(jù)文獻報道,IL-21 及IL-10 為肝臟病變中的重要炎癥因子;IL-21 可輔助激活肝星狀細胞,引起膠原蛋白上調(diào),使肝纖維化程度加深[16];而IL-10為有效的抗炎細胞因子,具有抗纖維化作用,且于肝硬化細胞損傷有保護作用[17]。 而該研究中,觀察組干預后血清IL-21、IL-10 水平明顯較干預前改善。 提示EN 療法還能通過調(diào)節(jié)肝硬化患者炎癥反應狀態(tài),使肝纖維化程度減輕。 考慮此結果由以下因素引起:肝硬化導致部分肝細胞壞死,使肝細胞清除促炎性因子能力及分泌抗炎性因子降低;而EN 療法使患者營養(yǎng)狀態(tài)改善, 減小負氮平衡造成的肝細胞損傷,而提高肝細胞對炎癥因子的調(diào)節(jié)能力,利于改善機體炎癥因子水平[18]。 觀察組干預后Child-Pugh 分級嚴重程度低于對照組。 這也提示EN 療法還能發(fā)揮其降低肝硬化患者肝纖維化程度的功效,使肝臟儲備功能提高,于患者病情轉歸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