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司法改革背景下“捕訴合一”的推行動因、困境與改革進路

2019-02-19 08:49:27周慕涵
四川警察學院學報 2019年4期
關鍵詞:合一檢察院檢察官

周慕涵

(山東大學 山東青島 266237)

“捕訴合一”與“捕訴分離”之爭在學界與實務界由來已久,自這兩年各地的“捕訴合一”改革試點以來,捕訴關系已然成為當下刑事訴訟法學界最熱門的學術話題之一。支持“捕訴合一”的學者們認為,“捕訴合一”能夠提高訴訟效率,減少不必要的訴訟環(huán)節(jié);有助于降低逮捕率并縮減犯罪嫌疑人審前羈押時間,提高辦案質量;強化檢察機關對偵查機關的監(jiān)督與引導,規(guī)范偵查取證行為。反對者則稱,提高效率的前提應當保障公正;“捕訴合一”破壞了檢察機關在審查批捕階段的中立性原則,異化了審查批捕與審查起訴的性質,不能形成良好的內部監(jiān)督制約機制;壓縮了辯方的辯護空間,不利于犯罪嫌疑人與辯護律師權利的保障。

根據(jù)已發(fā)表的相關文獻來看,在這一場學術辯論中反對實行“捕訴合一”的學者占據(jù)多數(shù),然而最高人民檢察院近來的改革措施卻并未采納多數(shù)學者的意見。2019年初,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布了檢察院內設機構改革的方案,決定撤銷偵監(jiān)廳與公訴廳。至此,最高人民檢察院完成了整合審查批捕權與審查起訴權的改革,決定全面推行“捕訴合一”,并計劃于2019年3月底之前在全國的檢察系統(tǒng)中正式實施。從最高人民檢察院于2019年1月3日的新聞發(fā)布會上可以了解到,最高檢推行“捕訴合一”改革是基于辦案需要方面的考量,其目的是為了提高辦案效率,提升案件辦理質量。但筆者認為,在當前司法改革不斷深化的大背景之下,全面推進“捕訴合一”改革有其更深層次的原因。最高檢推行“捕訴合一”并非是由于“捕訴合一”相比“捕訴分離”更優(yōu)越而主動進行改革,其背后真正的驅動力是因一系列司法改革措施給檢察院辦案帶來的更大壓力,實為形勢使然?!安对V合一”改革的全面推行已經(jīng)昭示了我國當前司法體制改革步入深水區(qū)。

一、“捕訴合一”推行的動因

在過去的十幾年間,個別地方檢察院也曾嘗試過進行“捕訴合一”的改革,調整辦案模式,然而最終大多將之廢棄,在沒有外界壓力推動的情況下又轉回到“捕訴分離”,并未堅持在這條改革道路上走下去。這足以表明,“捕訴合一”相比“捕訴分離”沒有多少優(yōu)越之處。但最近幾年“捕訴合一”改革提議重新被提上臺面的原因是員額制改革、刑事速裁與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等司法改革措施的推行,導致當前檢察院尤其是東部發(fā)達地區(qū)檢察院辦案壓力逐漸加大,案多人少矛盾不斷加劇且難以在短時間能得到解決。為了應對這些司法改革措施帶來的壓力,也為方便檢察機關內部上下級業(yè)務之間的銜接,檢察機關“捕訴合一”改革應運而生。

(一)檢察院員額制改革削弱了一線辦案力量

檢察官員額制改革全面推進以來,全國檢察系統(tǒng)內能夠獨立承辦案件的檢察官隊伍規(guī)模大大減少,從原來的16萬名檢察官精簡到8.7萬名檢察官,人數(shù)減少了近46%[1]。由于能夠獨立承辦案件的檢察官數(shù)量減少,平均一名檢察官需要辦理的案件較以往多出近一倍。但在《刑法》第九修正案正式實施后,輕罪類型的罪名數(shù)量增加,案件數(shù)量也隨之不斷攀升。然而由于員額制改革的推行,全國檢察官人數(shù)難以跟住案件數(shù)量的增長速度,這使得當前檢察辦案人員面臨了非常大的辦案壓力。一方面是刑事案件數(shù)量的不斷攀升,另一方面是員額制推行導致獨立承辦案件的檢察官人數(shù)減少,案多人少的矛盾便日益突出。此外,檢察院院內領導雖然入額,但因需要承擔行政上的事務,實際參與辦理的案件并不多,許多都分配給其他入額檢察官辦理,因而院內領導的入額給其他入額的檢察官的工作量也帶來不小的壓力。盡管目前許多地方檢察院喊出了“領導入額一樣辦案”的口號,但實際上由于檢察院領導承擔起了繁重的行政事務及其在本單位所處的特殊地位,決定了其辦案數(shù)量很難與其他入額檢察官相比,這導致其他入額檢察官身上的辦案壓力勢必更重[2]。

當前許多地方檢察機關出現(xiàn)“離職潮”的情況,也在加重檢察官的辦案壓力。首先,在入額壓力方面,員額編制以外的檢察官們成為了所謂的“檢察輔助人員”,許多未能入額或入額無望的檢察官選擇“逃離”檢察院,這進一步導致了檢察院辦案力量的流失。并且有的檢察官表示,在司法責任制的前提下,獨立辦案需要承擔較高風險,這使檢察官助理不愿意獨立承辦案件,所有案件都需要入額檢察官的親力親為,入額檢察官為此不堪重負[3]。其次,在晉升空間方面,檢察官的晉升需要進行全院同事之間的民主推薦、民主測評,并且本單位的領導還需要給參與評審的檢察官評定相應的分數(shù)。這意味著檢察官不僅需要承受巨大的辦案壓力,還需費在本單位人際交往方面費心勞神。在日常辦案中認真負責,時?!拜^真”的檢察官,反而很可能在晉升中處在劣勢[4]。因而負責公訴的檢察官也就不會輕易否定負責審查批捕同事的批捕決定。在入額壓力與晉升壓力的雙重壓迫下,許多檢察人員選擇辭職從事律師職業(yè),某些地方檢察院對于這樣的“離職潮”,也只能以不予準許辭職來應對。

由此看來,員額制改革以后,檢察系統(tǒng)內部案多人少的矛盾日益加劇,入額檢察官辦案壓力不斷增大。集中辦案力量,省略掉所謂的“重復性勞動”便成為了當前檢察院內設機構改革的必然方向。

(二)刑事速裁程序與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使檢察院承擔了更大的辦案壓力

刑事速裁程序與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實行后,適用速裁程序與認罪認罰從寬的案件在法院審判的程序上有著較大程度的簡化,法院刑事案件辦案壓力得到很大程度減緩也是得益于此。在認罪認罰從寬的案件中,被告人在審查起訴階段甚至是偵查階段就已經(jīng)認罪,與檢察機關簽訂了認罪具結書,一些輕微刑事案件的被告人也選擇適用速裁程序,這樣為法院節(jié)省了大量不必要的審理程序,僅需著重審查被告人認罪認罰的自愿性,許多速裁程序案件的庭審僅需不到半個小時,甚至是十幾分鐘就能完成全部庭審活動并當庭作出判決。但是這些制度改革尤其是刑事速裁程序的改革力度主要放在審判程序上,僅強調在審判環(huán)節(jié)上要進行程序上的簡化,對檢察機關辦案人員來說,這些制度改革并不能像在法院一樣,起到減少日常工作量或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反而是進一步加大了檢察官的辦案壓力。

首先,認罪認罰從寬案件與適用刑事速裁程序的案件會使得檢察院辦案人員的工作環(huán)節(jié)增加。若適用這些程序,檢察辦案人員首先需要委托司法行政機關對被告人進行調查評估,審查被告人認罪認罰自愿性并制作認罪認罰具結書。除此外,適用刑事速裁程序還需要與犯罪嫌疑人進行溝通[5],相比以往一般類型的案件,檢察官實際上承擔了更多的訴訟程序上的任務。其次,在這些案件中,檢察官的辦案時間還被壓縮了一半以上。在一般類型的案件中,審查起訴期限長達一個半月,承辦案件的檢察官通常會積攢數(shù)起案件后,統(tǒng)一前往看守所提審犯罪嫌疑人,既能節(jié)約時間也能提高提審效率。但是在犯罪嫌疑人認罪認罰且適用速裁程序的情況下,審查起訴期間則將被縮短至十五日,一旦啟動速裁程序就意味著辦案檢察官需要在更短的時間內完成與以往相當?shù)墓ぷ髁?,工作壓力驟增[6]。故法院所減少的工作量實際上是轉交給了檢察院負擔,這也是實踐中檢察人員在辦理這類案件時缺乏積極性,也不愿主動建議啟動刑事速裁程序的重要原因[7]。還有學者指出,在認罪認罰從寬案件中還存在著一些工作外的因素,給檢察官的工作帶來不小的麻煩。如簽署認罪認罰具結書需要偵查機關辦案人員、犯罪嫌疑人與檢察機關辦案人員三方到場方可完成,看似一項簡單的訴訟程序,在實踐中要操作起來卻面臨不小的障礙[8]。

故在推行刑事速裁程序與認罪認罰從寬程序以后,檢察官的工作量反而增加了許多,辦案期限也被縮短,使得檢察官面臨了更大的辦案壓力。這些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檢察系統(tǒng)尋求在訴訟流程上尋求更為簡便、高效的制度改革需求。

(三)不合理的考評機制異化捕訴關系

檢察院執(zhí)法辦案考評機制,本是為了保證各地方檢察分院、基層檢察院的檢察辦案人員在處理案件時客觀公正,防止出現(xiàn)徇私枉法的行為,但許多地方檢察院對審查批捕案件的考評辦法中存在諸多不合理的因素,尤其是以審查批捕之后程序的處理結果為評價逮捕決定的依據(jù)。促使了捕訴關系朝著異化的趨勢發(fā)展,尤其是在“捕訴分離”的情況下,這一弊病尤為突出,批捕與起訴無法發(fā)揮各自在刑事訴訟中本應呈現(xiàn)出來的功用。并且在辦案壓力逐漸增大的趨勢下,考評機制的缺陷將被不斷放大,這也促使了許多在辦案一線的檢察官更支持“捕訴合一”。

首先,在我國當前的刑事政策下,檢察機關過于注重對犯罪的打擊,將批捕行為作為懲罰犯罪的一種手段,故許多地方檢察院的考核規(guī)定對批捕率課以一定數(shù)值上的要求,限制不批捕案件數(shù)量。并且,承辦審查批捕案件的檢察官若要作出不批捕的決定,還需提請檢察長交由檢察委員會集體討論決定,程序上的繁瑣設置使得辦案檢察官也不愿意給自己與其他同事的工作“添麻煩”。此外,為了控制犯罪嫌疑人,防止不捕后犯罪嫌疑人脫逃導致手中的案件無法起訴,也為了便于日后的偵查取證活動,對于那些可捕可不捕的案件,辦案檢察官就更傾向于作出批捕決定。這些因素促成了較高的逮捕措施適用率,是檢察機關在實踐中出現(xiàn)所謂“夠罪即捕”現(xiàn)狀的重要原因[9]。

其次,就審查批捕案件質量的評價標準而言,后續(xù)訴訟階段的處理結果往往作為判定批捕決定正確與否的標準,所以審查起訴階段的處理結果就直接關系到審查批捕承辦人的業(yè)績考評。若負責審查起訴的檢察官作出了存疑不起訴或無罪不起訴的決定,那么負責審查批捕的檢察官的批捕決定則會被評價為“錯捕”,這將會給負責該案批捕檢察官的年度業(yè)績考評帶來重大不利,甚至在有些基層檢察院,檢察官可能因此徹底喪失該年度參加本單位先進評選的資格[10]。正是由于考評機制的掣肘,導致負責公訴的辦案人員礙于同事情面,對證據(jù)并未達到確實充分的案件難以作出不起訴的決定。這也是我國當前產(chǎn)生“批捕綁架公訴”這一問題最直接的因素。在這種評價機制之下,批捕與起訴的審查標準被同質化,“捕訴分離”時期負責審查批捕的辦案檢察官不得不拔高逮捕的證明標準,防止逮捕決定在審查起訴階段被否定。然而由于批捕后還可能會出現(xiàn)新的證據(jù),對逮捕證明標準的拔高到“事實清楚,證據(jù)確實充分”的程度也只是勉強。在這種考評指標存在的情況下,以往負責審查批捕的檢察官也就不再關注對逮捕的必要性審查了[11]。

最后,盡管檢察院考評機制因存在諸多不合理的考評指標,被學術界詬病已久,但畢竟還未達到無法容忍之地步,故許多地方檢察院對此僅是做了一些小修小補,并未有較大范圍的變革。然而在員額制改革、刑事速裁與認罪認罰從寬程序全面推行后,平均每位檢察官案件辦理數(shù)量不斷增多,扣分方式的“懲罰型”執(zhí)法辦案評價機制的弊病也因此隨之日益凸顯,檢察院考評機制的缺陷被無限放大。大多數(shù)地方檢察分院、基層檢察院的考評機制中,對于檢察官所辦理案件的后續(xù)程序中出現(xiàn)存疑/無罪不起訴、撤回起訴以及無罪判決等情形時,一般是以設置相應的扣分項作為辦錯案的懲罰措施。但是在平均每位檢察官辦案數(shù)量不斷增多的趨勢之下,與以往相比較,檢察官在一個考核年度內出現(xiàn)辦錯案的可能性也隨即提升,考評被扣分的幾率也就增加了許多。如此以來,“勞模檢察官”未必能比其他檢察官在年度考核時占據(jù)到多少優(yōu)勢,一旦其決定批捕的案件在后續(xù)程序中被推翻,最終得到的評分甚至要比其他檢察官更低。

二、“捕訴合一”改革后面臨的困境與挑戰(zhàn)

正如一些學者和檢察官所言,“捕訴合一”改革的確減少了所謂重復性勞動,使檢察院可以更為高效地利用本院的辦案力量,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緩解辦案壓力的作用,給一些案多人少矛盾尖銳尤其突出的檢察院帶來一場及時雨?!安对V合一”改革也將帶來一些負面效應,需要正視“捕訴合一”所帶來的問題,并采取相應的配套措施予以應對。

(一)檢察官客觀義務被進一步貶損

逮捕權作為一項限制公民人身自由權利的刑事強制措施,為了防止其濫用,在當今西方的法治國家中常常以“令狀主義”的方式來加以規(guī)制,將發(fā)布逮捕令的權力交由中立的司法機關,檢察官須向負責簽署逮捕令的法官申請簽發(fā)逮捕令,方可逮捕犯罪嫌疑人[12]。在“令狀主義”模式中呈現(xiàn)出檢察官與犯罪嫌疑人兩造對立,法院居中裁判的訴訟構造,逮捕權因而具有了中立的司法裁判權的性質,審查逮捕證明也具有“準司法證明”的特質[13]。但我國當前的訴訟制度不同于西方法治國家的“令狀主義”模式,逮捕的權力配置與檢察院,這也就意味著我國的檢察官需要在審查批捕環(huán)節(jié)中臨時扮演“中立裁判者”的角色,這使得負責審查批捕的檢察官在客觀義務方面被賦予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檢察官恪守真實性與公正性的原則,甚至還需要將其自身保持在一定超然性的中立地位。因此在我國,能否得當?shù)匦惺古兜臋嗔σ簿统蔀榱藱z察官履行其客觀義務的重要體現(xiàn)。

如果文章目錄生成后,發(fā)現(xiàn)文檔內容和章節(jié)有變動,目錄就必須要更新,將插入符移動到目錄中,單擊右鍵打開快捷鍵,選擇“更新域”命令打開“更新目錄”對話框,根據(jù)需要選擇更新內容,確定退出,完成目錄更新。另外,將插入符移動到目錄中,按F9鍵,同樣可以更新目錄。如果目錄需要刪除,將光標移動到目錄的左側,光標變成向右的空心箭頭時,單擊鼠標選定整個目錄,按“Delete”鍵刪除目錄[2]。

與具有司法權性質的逮捕權不同,公訴權被普遍認為是一種帶有行政化色彩的權力,其中立性程度較前者便低了許多,負責公訴的檢察官以實現(xiàn)國家刑罰權為己任,在此環(huán)節(jié)中已不再具備審查批捕階段的中立地位,一旦作出起訴決定,檢察官將拋開審查批捕時的中立態(tài)度,竭盡全力去贏得訴訟[14]。而“捕訴合一”將兩者性質相異的權力集于一身,難免會使得審查批捕的中立性遭到侵蝕,進而妨害檢察官在審查批捕階段保持客觀公正。但一些捕訴合一的支持者卻反倒認為,逮捕權與公訴權的合并,會使得檢察官拔高逮捕的證明標準,從而減少批捕率與審前羈押率。似乎“捕訴合一”以后,逮捕權的中立性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征服”公訴權的對抗性。上述的理由咋一看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但實際上這樣的觀點和物質與能量運動的規(guī)律完全相違背的,甚至是反科學的。根據(jù)熱力學第二定律(或稱“熵定律”),宇宙中任何事物都是自發(fā)地朝著無序化、均質化的方向擴散,若無法從他處攝取到低熵值的能量,其自身的熵值就會逐漸增大,物質結構的有序性不斷消解,混亂程度也就愈發(fā)嚴重。正如一間屋子一樣,若東西不加收拾則會越來越亂,而要使物體重新歸于秩序就要進一步花費能量[15]。同理可推之,“捕訴合一”改革若無其他有力的配套措施以保證批捕的中立性不受影響,逮捕的中立性與公訴的對抗性必然相互中和,逮捕權的性質也將進一步異化。檢察官若要保持有序的中立性,需要其他制度來加以輔助,維持其自身的有序存在。故當前“捕訴合一”改革全面推行之后,我國檢察系統(tǒng)所面臨的最大的問題便是檢察官的客觀義務將被進一步貶損,若無其他制度加以約束,甚至可以說是走在一條放棄強化檢察官客觀義務的道路上,其影響之深遠以至于可能撼動其“法律守護神”的地位。

(二)錯案將更加難以救濟

“捕訴合一”對刑事錯案的防范與糾正無法起到正面的推動作用,還可能會存在兩點不利之處。

第一,在對錯案的防范方面,最為突出的問題是律師辯護的難度將會變得更大。有不少學者從程序正當性的角度指出,“捕訴合一”違背了“無法律規(guī)定或正當理由不得參與到兩次不同的程序中”與“任何人不得作為自己法官”的訴訟原則,與程序正義背道而馳,這樣也導致了辯方的回避權利被軟性剝奪。除此以外,由于兩次程序都交由一名檢察官負責處理,其在審查批捕階段對犯罪嫌疑人有罪的內心確信將會被帶入到下一個訴訟環(huán)節(jié),容易強化先入為主的偏見。有些學者主張,在“捕訴分離”的情況之下,辯護律師從前需要與兩名檢察官溝通,要說服兩位檢察官,辯護難度較大,而“捕訴合一”以后,辯護律師只需要與一位檢察官進行溝通,辯護難度便得以降低[16]。然而,殊不知在“捕訴合一”的情況下,一旦檢察官作出批捕決定,由于受先入為主的觀念影響,在審查起訴時便會有選擇性地將目標集中于業(yè)已收集的有罪證據(jù)上,對于與檢察官內心的有罪確信不符的無罪證據(jù)容易給予較低的證明力,陷入“隧道視野”的心理認知偏差中[17]。并且推翻自己先前作出的批捕決定,辦案檢察官可能還要面臨追責的境地,在如此壓力之下審查起訴時對于新發(fā)現(xiàn)的無罪證據(jù)甚至會視而不見。如此一來,辯護律師的辯護難度不但沒能減小,反而就此加大了許多,律師辯護效果也必然大打折扣。

第二,在對錯案的糾正方面,檢察院監(jiān)督偵查能力與自我糾錯能力降低。首先,有的學者指出,“捕訴合一”會使得檢察機關對偵查行為的兩次監(jiān)督變?yōu)橐淮伪O(jiān)督,過去通過不批捕來把第一道關、通過不起訴來把第二道關的法律監(jiān)督格局不復存在[12]。況且,我國目前尚不存在建立起“檢警一體”的檢察領導偵查的制度條件,一旦檢察機關減少對偵查行為監(jiān)督的環(huán)節(jié),檢察監(jiān)督偵查的力度也必定隨之降低。其次,“捕訴合一”會削弱檢察機關自我糾錯的動力。從人性的角度來看,任何人都有著趨利避害的生物本能,在面對利益抉擇時堅持做到客觀公正甚是不易,當自我否定將遭受不利益后果時,良心便會受到動搖,難以下定決心推翻自己過去的行為。尚且不論因自我否定會受到利益損失,在某些場合下僅僅因遭遇尷尬都不太愿意承認錯誤。因此,“捕訴合一”的實施會使得檢察官即便發(fā)現(xiàn)先前批捕的決定存在疑問,但為了避免作出不起訴決定而承擔錯案追究責任,仍然會作出起訴的決定,并全力追求法院作出有罪的實刑判決。有的學者提出不同的看法,認為中國是一個人情社會,相比較否定自己而言,否定同事的批捕決定將會更難[18]。這樣的觀點確實有其合理之處,也是在“捕訴分離”時期批捕綁架公訴的一大重要原因,然而卻沒有考慮到人的絕大多數(shù)決定都是在自身利益的驅使之下所作出的,在面對利益抉擇時便會兩害相權取其輕。此外,利他行為的背后隱藏著利己主義的本質,人們有時愿意對朋友或親人作出利益讓步甚至是損害自身利益予以成全,實際上是將更重的感情利益排在首位,或是對將來的利益做了更長遠的打算。在“捕訴合一”的情況下,否定自己的批捕決定將使自己暴露在錯案追究的風險之下,而“捕訴分離”時否定他人僅是有損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同事情誼,二者相比熟難熟易便顯而易見。

(三)逮捕權的重新配置可能成為新的改革議題

作為對員額制、刑事速裁與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等一系列司法改革措施的應對,最高檢在全國檢察系統(tǒng)內全面推行“捕訴合一”,反映出我國當前司法改革已經(jīng)步入深水區(qū)。在各項司法改革制度推行以后,需要考慮如何促進各項制度之間的兼容與配合,采取何種配套的機制加以銜接等問題,并充分考慮一線司法工作人員的辦案壓力與利益訴求等現(xiàn)實因素。然而從當前的司法改革情況來看,各項改革措施的磨合與銜接方面存在很大的欠缺,最高檢推行的“捕訴合一”改革若導致上述問題且難以得到解決時,對逮捕制度進一步的改革必然會提上議程。

在檢察院進行“捕訴合一”改革試點以前,學習西方法治國家的“令狀主義”模式,將逮捕的權力交由法院的改革主張在我國學術界由來已久。有學者提出,將逮捕權配置與法院,符合逮捕權行使的中立性原則,也更符合程序正義的原則[19]。但也有一些學者指出,我國的司法體制與西方國家相比有較大的不同,在僅有一個法院體系的司法體制下再將逮捕權配置與法院,一是容易導致法官的審前預斷,不利于保持其中立的裁判者地位;二是會使得法官以判決的證明標準替代逮捕的證明標準,使得逮捕這一制度被架空,國家賠償程序也將虛無化[20]51-63。在對逮捕措施的適用上,法院與檢察院相比也沒有更加寬松,實踐中法院只要認為被告人可能判處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罰,就會傾向于將非羈押性的刑事強制措施變更為逮捕措施[21]。并且,在法院案多人少矛盾日益加劇的趨勢下,將逮捕權交給法院會加大法院的辦案壓力,這樣的改革舉措很難得到法院的配合,在當前看來顯得不切實際[12]。有的檢察官認為,這種論調只是在以剝奪檢察院逮捕權來威脅檢察院不再堅持進行“捕訴合一”改革,實乃“威脅論”耳[22]3-16。盡管將逮捕權完全交給法院的主張在學術界暫時沒有得到廣泛的認同,也未得到立法者的回應?!安对V合一”改革全面推行后,該項制度的諸多局限與缺陷將會隨著司法實踐的深入而逐一暴露出來,著實會促使學界與立法者再度思考逮捕權的重新配置問題,這并非只是在“威脅”而已。但是,近些年來出臺的司法改革措施還不成熟,在改革成果尚未得到完全鞏固,相應的配套改革措施沒有落實以前,再度提出逮捕權的重新配置,則改革步伐過于激進,同時將對我國的司法制度造成一定的沖擊,不利于鞏固當前的司法改革成果。這是當前最高檢推行“捕訴合一”改革所面臨的最為嚴峻的挑戰(zhàn),也是“捕訴合一”的改革之所以只能是權宜之計,而不宜作為長久之計的一大重要因素。

三、可行的進一步改革進路

從以上的論述來看,“捕訴合一”是我國檢察系統(tǒng)應對當前司法改革所造成的壓力下最為經(jīng)濟、快捷的解決辦法,其推廣對于緩解當下檢察系統(tǒng)辦案工作壓力巨大的現(xiàn)狀可能是一計速效藥。但“捕訴合一”的辦案模式不宜作為一項長久的制度執(zhí)行下去,而只能夠作為解決當前矛盾的權宜之計,否則對于解決我國當前司法制度中所存在的各種弊病只能是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無法根治。為了防止檢察機關逮捕權朝異化的趨勢發(fā)展,不僅需要從逮捕制度本身的重構來考慮,還需在其他相關制度方面加以配合,防止檢察機關實行“捕訴合一”后在刑事訴訟中形成過于強勢的訴訟地位,破壞控辯平等的訴訟原則。故筆者認為,“捕訴合一”需要從兩個不同側面予以配合與制約:一是要加強外部的監(jiān)督和制約,以應對檢察機關內部制約機制的弱化;二是要通過對其他司法改革制度的優(yōu)化,以削弱檢察機關對于“捕訴合一”的需求。

(一)強化外部制約

正如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軍于國新辦2019年1月3日舉行的新聞發(fā)布會上所言,辯護權利的行使是相較之前的內部制約來的更為實在的一種監(jiān)督手段[23]。因而采取措施保障和落實辯護方的訴訟權利,維護審查批捕的中立性是應對“捕訴合一”內部制約機制弱化的的重要舉措。

1.強化控辯平等的訴訟原則。在“捕訴合一”后,逮捕權與公訴權將集中在一位辦案檢察官手中,檢察機關在刑事訴訟中的地位將變得更為強勢,控辯之間的權力(利)天平也會繼續(xù)朝向控方傾斜。在“捕訴合一”已成定局的情況下,強化控辯平等的訴訟格局,保障辯護律師與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權益可以防止控辯地位進一步失衡??梢詮囊韵聝蓚€方面來強化控辯之間的平等:

第一,拓寬辯方律師的閱卷權,在審查批捕期間給予辯護律師一定范圍的閱卷權與核實證據(jù)的權利。審查批捕階段常被辯護律師們視為刑事辯護的“黃金階段”,但“捕訴合一”后,檢察官會容易受到公訴思維的影響,尤其是過去常年負責公訴的檢察官,更容易將公訴的角色代入到審查批捕環(huán)節(jié),在批捕時對犯罪嫌疑人形成有罪預斷。如此一來公訴職能便有了前移的趨勢,故審查批捕階段的辯護相較于以往則更加困難也更加至關重要?!缎淌略V訟法》第40 條規(guī)定律師自審查起訴之日起可以行使閱卷權,但有學者通過反對解釋的方法,認為該條并不排斥辯護律師在審查起訴階段之前獲悉專門機關掌握的案件信息,進而主張辯護律師在偵查階段享有部分閱卷權與現(xiàn)行法律并無沖突[24]。故在公訴職能前移的情況下,辯護律師行使閱卷權的階段也應當適當?shù)赜枰蕴崆?,以保證控辯雙方的攻守力量對等,維護控辯平等的訴訟原則,從而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權益。

第二,落實律師調查取證權,平衡控辯雙方的取證能力。支持“捕訴合一”的學者認為,“捕訴合一”在引導偵查機關的偵查方向與規(guī)制違法或瑕疵偵查行為的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20]51-63。但也有學者持不同意見,認為“捕訴合一”后檢察官會為了獲取更充分的證據(jù)以滿足證明要求,拔高逮捕證明標準,所以對于偵查機關存在的瑕疵取證行為,則可能視而不見[25]。在“捕訴合一”的情形之下,偵查監(jiān)督能力既沒能得到強化,控方的取證效率又因權力的整合而得以進一步的提高。所以,應當盡快落實律師的調查取證權,防止控辯取證力量失衡加劇,承認辯護律師在偵查階段可以在不妨礙偵查的情況下享有自行調查取證的自由,保障律師申請檢察院、法院調查取證的權利,并設立律師偽證罪行政前置處理程序與集體回避制度[26],確保律師行使調查取證權不受職業(yè)報復。

2.建立逮捕聽證制度與逮捕決定書說理機制。鑒于“捕訴合一”對審查批捕中立性的消解,應當建立逮捕聽證制度,從訴訟架構的層面上幫助強化審查批捕的中立性地位,加快審查批捕程序的訴訟化進程。前述已有所提及,在我國當前僅有一個法院體系的情況下,將批捕權力完全移交給法院,設置類似“預審法官”的裁判者角色,則制度設計較為復雜,改革成本過于高昂。然而在審查批捕環(huán)節(jié)增設一項聽證制度,相對來說較為簡單便捷,制度設立成本也偏低,還可以在短期內盡快得以實現(xiàn)。在執(zhí)行過程中由于負責主持聽證的主體仍為承辦本案的檢察官,所花費的時間成本與人力成本也相對低廉。此外,設置逮捕聽證制度,在審查批捕階段便可形成偵查機關與犯罪嫌疑人兩造對立,檢察官居中裁判的等腰三角訴訟結構,依靠中立的訴訟地位來強化檢察官客觀公正的訴訟義務。同時,在設立該制度時仍然應當遵循繁簡分流的原則,兼顧公平與效率,僅對那些存在較大爭議的,以及因其他特殊原因確有必要進行聽證的案件納入聽證范圍[27]。

此外,為了方便外部監(jiān)督,還應當參照裁判文書說理的方式,建立逮捕決定書說理機制,將決定書抄送犯罪嫌疑人以及被害人或其近親屬。盡管不捕說理已成為檢察機關內部一項長效工作機制,并被列為績效考核指標之一[28]。但這種所謂的說理機制局限性較大,一是檢察官僅需對不批捕的決定進行說理,追訴傾向較為明顯;二是說理對象主要是檢察機關內部與偵查機關,而無犯罪嫌疑人與被害人或其近親屬。但對逮捕決定的說理,則可形成有效的外部監(jiān)督,對檢察官批捕的自由裁量權形成一定的制約,防止檢察官為偵查取證便利的需要而濫用批捕權力的行為。

(二)削弱檢察院對“捕訴合一”的需求

前述已經(jīng)論到,驅使檢察院推行“捕訴合一”的真正原因乃是一系列司法改革措施導致檢察院面臨更大的辦案壓力,并放大了執(zhí)法辦案考評機制的缺陷,進而強化了檢察院對于“捕訴合一”辦案模式的需要。因此,進一步優(yōu)化改良檢察院員額制度,并建立更為合理的考評機制是削弱檢察院對于這一辦案模式需求最為直接有效的途徑。

1.深度優(yōu)化檢察院員額制改革?!安对V合一”的直接動因便是檢察院案多人少矛盾的不斷加劇,然而當前檢察機關員額制改革在緩解檢察官辦案壓力方面的成效仍有待提升,尤其是在東部地區(qū)案多人少矛盾較為嚴重的地方檢察院,更是需要進一步優(yōu)化員額制改革。

從全國范圍平均而言,39%的員額比例在總體上的較為合理的,但是在案多人少矛盾較為突出的一些地方檢察院,應當允許其對于39%這一員額檢察官比例標準做一些適當?shù)淖兺?,如可以允許案件數(shù)量特別多的檢察院在現(xiàn)有員額檢察官比例的基礎上再進行一定比例的增加,并且還可以通過招聘編制外的合同制書記員等檢察輔助人員,來幫助緩解目前一線辦案檢察官巨大的辦案壓力,進而逐漸消解當前檢察系統(tǒng)對于“捕訴合一”辦案模式的需求。其次,保證每一位辦案檢察官都能夠配備一名助理人員來協(xié)助辦案,提高檢察官辦案效率,并且對于金融類犯罪等特殊類型的案件應當盡可能多的配備對該領域知識較為精通的專業(yè)人員,以確保辦案檢察官能夠在辦理特殊類型案件時得到相關專業(yè)化知識的幫助,使得檢察院不再需要在金融類犯罪等特殊類型案件中因案件類型的專業(yè)化的需要而施行“捕訴合一”[22]3-16,這也有利于檢察官將更多精力更投入到解決案件的法律問題方面,提高特殊類型案件的辦案質量。再次,入額的院內領導由于承擔行政事務往往不親自辦理案件,將本應當由自己處理的案件交由其他員額檢察官辦理,間接給其他員額檢察官增大了辦案壓力,或是直接將自己應當承擔的案件交由一些未入額的檢察官為其“掛名辦案”,這一狀況不利于調動員額檢察官與助理檢察官的辦案積極性,因而應當落實院領導入額同樣辦案的原則,在考評方面須為院內領導親自辦案的數(shù)量設立較為合理的指標。最后,在晉升渠道方面還需探索更為通暢和科學的機制,對于業(yè)務能力、科研能力較為優(yōu)秀的檢察官助理,尤其是具備出色獨立辦案能力的青年檢察官助理,應當給予更多的入額機會,以此留住檢察院的一線中堅辦案力量,遏制住當前的“離職潮”趨勢。

2.建立合理的業(yè)績考核評價機制。檢察官業(yè)績考評制度作為一項重要的內部制約手段,理應為更好地引導檢察官履行職責而服務,以促進捕訴關系正?;l(fā)展,使審查批捕與審查起訴都能做好偵查監(jiān)督工作,而不能束縛住檢察官的手腳。因而在業(yè)績考評制度方面應當探索更加合理科學的機制。

首先,檢察系統(tǒng)內部考核規(guī)定應當取消對批捕率的硬性要求,并在審查批捕的考核項目中,增設非法證據(jù)排除等糾正程序違法行為的加分指標,給予適當?shù)募臃诸~度。如此便有利于發(fā)揮檢察機關審查批捕的監(jiān)督作用,更好地履行偵查監(jiān)督的職能。此外,在取消對批捕率要求的同時,加強對檢察官審查批捕行為的監(jiān)督,防止出現(xiàn)權力尋租,濫用職權而放縱犯罪的行為,檢察官做出批捕或不批捕決定,都須將決定書備案留查。其次,由于人們往往都是以切身利益為其行為的出發(fā)點與導向,檢察官業(yè)績考評辦法也就成為檢察官辦案的“指揮棒”,如何在檢察院的正當事業(yè)目的與檢察官個人利益之間尋找到良性的互動模式,便是解決捕訴關系異化問題的關鍵所在。因此應當改革當前一些地方檢察院僅依據(jù)后一環(huán)節(jié)訴訟結果作為考評標準的考評機制,尤其需要改變捕后不起訴、捕后輕判的考核辦法。將原先以不起訴率、撤案率、輕罪判決或無罪判決率等作為考評減分項甚至是一票否決項的“懲罰型”考核辦法,改為以后續(xù)訴訟結果對批捕決定的維持率作為考評加分項的“激勵型”考核辦法。這樣一來便能夠幫助激發(fā)檢察官的辦案熱情,使檢察官在辦理批捕案件時真正落實檢察官客觀義務,并將批捕程序從“起訴綁架批捕”的困境中解放出來。

四、結語

在當前司法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的大背景下,由于各項改革制度之間缺乏相互銜接、配合的機制,“捕訴合一”辦案模式的全面推行有其必然性的一面,單純的爭論“捕訴合一”與“捕訴分離”孰是孰非已無太多意義。故正視“捕訴合一”的弊端,探索相應的配套措施與制約機制,調和各項改革措施之間的矛盾,處理好制度之間的銜接,方是解決之道。

猜你喜歡
合一檢察院檢察官
扶貧隊“砸鍋”——記山西省檢察院扶貧隊員武海龍
“檢察官讓我重獲自由”
人劍合一
故事大王(2019年11期)2019-12-20 08:48:29
由“三線合一”到“兩線合一”
西安市檢察院依法對白雪山案提起公訴
方圓(2017年6期)2017-04-07 21:06:42
雙十一,單身檢察官是怎樣煉成的
方圓(2016年22期)2016-12-06 15:02:40
基層檢察院檢務督察工作之完善
早期對外漢語中的“語”“學”合一
唐山文學(2016年11期)2016-03-20 15:25:57
未檢工作與檢察院組織法修改
關于“三規(guī)合一”的幾點思考
日土县| 葫芦岛市| 新竹市| 白水县| 治多县| 莱西市| 镇江市| 唐山市| 麦盖提县| 凤阳县| 临邑县| 三都| 云霄县| 鹤壁市| 荥阳市| 平安县| 清河县| 保靖县| 武陟县| 奉新县| 岳阳县| 鸡西市| 沙湾县| 若尔盖县| 旬阳县| 邓州市| 肥乡县| 永福县| 财经| 重庆市| 庆云县| 米泉市| 霍山县| 巫山县| 莫力| 梨树县| 临澧县| 邻水| 陈巴尔虎旗| 阳谷县| 龙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