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丁云
桃花塢社區(qū)有三口名字差不多的古井:周王廟井、周王濟急井、周王廟濟急會井。名字這么相似,會不會有重疊?但三口井的地址不一樣,分別在王廟弄28號周王廟內(nèi),周王廟弄22號前,高墩弄1號前。周王廟濟急會井離得有點遠?不,周王廟以前大得很,或許延到了高墩弄。密密麻麻的古井就像一副跳棋,而古城就像一副棋盤,這些“跳棋”把“棋盤”的歷史一一串聯(lián),并記錄了下來。
金閶街道域內(nèi)周王廟弄28號院子里的古井,根據(jù)井圈上刻的年款“康熙三十二年”字樣,判斷這口井距今已300多年歷史。主人周正華20歲搬入居住,今年81歲,相伴已整整60年。
雖說已有300多年,井水依舊清爽甘冽,每到夏天,依舊被用來冰鎮(zhèn)西瓜,而到冬天,井水溫暖宜人,用來漿洗衣物,不會凍手。周圍的居民也用這井水洗衣、澆花。
為了使這口井長期保持清澈,周正華用木板制作了井蓋,不用時蓋上,減少樹葉、塵土飛落井里。每年用自制的清淤小鐵耙清理井內(nèi)淤泥,保證水質(zhì)。
前兩年,一些操著外地口音的陌生人闖進他家院子,打聽古井歷史,直接對著井圈拍照、研究,更有人直接詢問收購井圈的價格。周正華一一回絕?,F(xiàn)在,他在院里養(yǎng)了一條狗,用水泥將井圈固定住,并將院門緊閉,不讓陌生人出入。
蘇州的水井,能老到什么程度呢?徐剛毅曾撰文說過,上世紀曾發(fā)現(xiàn)過戰(zhàn)國土井、漢代陶圈井、漢代井、唐井等。而現(xiàn)存古井,也大都屬于宋代以后。古井一般的辨認法是看井圈上的文字,但井圈是會遷移變化的,清光緒戊子年周急局在疏浚了一大批水井之后,便換上了“元邑官井”的井圈,所以不詳細考證井壁是很難確定年代的。
古井除了供老百姓日常使用外,用途還有許多。有屯軍所用,有壓城中火患所備,還有止瘧泉,史載禱水煎服可療瘧痢。有點綴景觀之用。此外,挖井以示紀念的也很多。蘇州古井有許多是義井,有些是積善人士捐資助建,而有些為超度亡靈所鑿。
桃花塢社區(qū)的古城保護小組成員湊一塊兒,說到今天要把古井保護好不容易。一是井本身。井圈要保護,周邊的環(huán)境很重要。不要讓人誤以為這口井已經(jīng)廢了,或沒人用了,那就亂來了。要像桃花塢社區(qū)這樣,安排責任人定期去巡視一下,情況就很好。二來是水質(zhì)。這個很難保證,一不小心就會壞。今兒看著挺好,過兩天附近陰溝一漏水,滲到井里就不行了。再比如有的井,相隔不遠就是廁所,味兒滲進去了,沒法再用。
井水水質(zhì),與環(huán)境、地勢等息息相關(guān)。上世紀60年代,海紅坊附近一家豆制品廠的關(guān)系,周圍數(shù)口井全部受到牽連。井水要常用,常用常清,才會不斷有地下水或泉眼里的水冒上來。
蘇州城曾大大小小過萬口井,除了小巷里的,還有很多深藏在院子、天井內(nèi)。古井的井圈藝術(shù)造型豐富,有單眼井、雙眼井、三眼井、四眼井,單眼井的造型有六角型、八角型、圓筒型、匏瓜型、四方蓮花型、盂形和石柱圍合形等等,井圈質(zhì)地也有青石、黃石、武康石、花崗石、水泥和磚砌之分。
當年井水是人們生活用水的唯一來源,人們保護、珍貴的意識非同一般。誰要是污染了井水,就是公敵。而隨著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變遷和生活方式的轉(zhuǎn)變提升,井成了一種擺設(shè),一步步走向衰落是必然。
40多歲時,周正華下過井。附近造房子,結(jié)了個水坑,把水都引去了。他借機掏干凈井里淤泥,買了黃沙、石子、水泥,全部鋪好。后來房子完工,水坑填平,井水又回到了井里,此后一直水質(zhì)清澈。他也一直與街坊鄰居堅持使用這口井。
過去清井,得一桶水一桶水地吊干,一口四眼井4個人幾個小時吊不完。而且很多井有噱頭,上面看著井口還好,到下面一看里面大得很。古井保護小組的街坊說到興奮時講,上世紀60年代清井時,眼見井下什么都有,菜刀子彈,甚至有人將珠寶藏井里頭?,F(xiàn)在,水泵抽水容易得多。清完,水自然會慢慢滲回來。到夏天,社區(qū)分發(fā)蘇打餅,撒到井里起消毒作用。
徐剛毅講,隨著城市建設(shè),古井正在消失,包括一批珍貴的水井。但作為歷史遺物,古城少了古井,是一種缺憾。蘇州古井大多有些來歷,發(fā)掘出內(nèi)涵,可以當作一種文化,讀成一門歷史。當古井與廟宇宮觀祠堂會館公所和名人故居珠聯(lián)璧合在一起,文物就會更顯出靈氣,古跡也愈見深沉。還有些古井位于街巷深處、老宅門前,兼實用與景觀為一體,是姑蘇獨特的小巷風情。
老周說,常州來的周瓊成了蘇州一帶玉器工匠的首領(lǐng),清朝時,行業(yè)為了紀念他建了周王廟。老周不知道,周王廟的來歷比他知道的要久,全稱周宣靈王廟,始建于南宋?,F(xiàn)存石碑記載,清同治九年(1870)周王廟重修,為珠晶玉業(yè)公所。曾有鎮(zhèn)廟之寶大型碧玉三足蟾蜍,現(xiàn)藏蘇州博物館。直到20世紀50年代,那里還占地約3300平方米。后存三座殿宇和一口康熙古井。這就是周正華家那口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