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攝影·百科”問答大擂臺啟動以來,全國各地的參賽者“來勢兇猛”,科普擂主也“見招拆招”。從本期開始,我們將篩選一些精彩問答來分享給大家!
螳螂:你瞅啥?
拍攝時間:2016年10月16日 晴
拍攝地點:北京大興
攝影作者:張藝嘉(女 16歲 北京第十四中學)
拍攝工具:Canon EOS 600D
螳螂亦稱刀螂,無脊椎動物,屬肉食性昆蟲。在古希臘,人們將螳螂視為先知,因螳螂前臂舉起的樣子像祈禱的修女,所以又稱禱告蟲。除極地外,螳螂廣布世界各地,尤以熱帶地區(qū)種類最為豐富。世界已知2000種左右,中國已知約51種,包括中華大刀螂、狹翅大刀螂、廣斧螳、棕靜螳、薄翅螳螂、綠靜螳等,是農、林、果樹和觀賞植物害蟲的重要天敵。
1、食性解釋
因為螳螂是捕食性的昆蟲,以捕殺和取食其他小型動物(包括同類)為生。但是螳螂平時都是獨立生活的“獨行俠”,雌、雄螳螂互相接觸的機會并不多,所以很少發(fā)生螳螂相互捕食的情況。
2、觀察記錄
在求偶交配期間,雌、雄螳螂彼此接近的機會增多,體型比雌螳螂“瘦小”的雄螳螂被捕食的可能性就增大了。由于雄螳螂一般發(fā)育成熟早于雌螳螂,當一只發(fā)育成熟的雄螳螂向未發(fā)育成熟的雌螳螂發(fā)起求偶、婚配行動時,就很有可能會被不明其來意的雌螳螂當作送到嘴邊的獵物享用了。
而當雌螳螂發(fā)育成熟后釋放出性引誘劑以吸引雄性螳螂前來交配時,會有一些雄螳螂由于動作不當引起雌螳螂的不適,被雌螳螂用捕捉足抓住并本能的送往口中大快朵頤。有些雄螳螂在被吞噬的情況下仍能完成交配,而那些動作正確的雄螳螂則可以成功完成交配安全離去。
3、實驗研究
有些實驗報告認為: 雌蟲吃掉雄蟲的頭部,由于沒有了咽下神經節(jié)對交配行動的抑制會使得交配更有力;還有些實驗報告認為:雌螳螂在營養(yǎng)條件較差時吃掉雄螳螂的頻率較高,在營養(yǎng)最差的雌螳螂對照實驗中,那些吃掉配偶的雌螳螂所產的卵鞘明顯較大且后代較多。
以上圖文為“科普·攝影·百科”問答大擂臺活動來稿選登!組委會邀請科普專家親自作答。
歡迎好奇的同學們走進大自然,“一拍、二記、三問、四答”,透過百科鏡頭,記錄多彩自然世界,帶著科學奇妙問號,闖關科普基地“問答大擂臺”,PK科普名家擂主!
活動詳情,關注“百科全書不知道”微信公號!
國家動物博物館是集動物系統與進化研究、動物標本收藏和動物科學知識普及三位一體的學術機構,由動物標本館和標本展示館兩部分組成。動物標本館是我國歷史最悠久的標本收藏機構,建筑面積8800平方米,館藏標本530余萬號,館藏量為亞洲第一;標本展示館于2009年7月1日正式開館,布展面積5500平方米。設有動物多樣性與進化、無脊椎動物、瀕危動物、鳥類、昆蟲、蝴蝶、動物與人、國門生物安全等8個固定展廳以及1個交流展廳,展出各類動物標本600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