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病的防控是牛場和養(yǎng)殖戶極為重視的關鍵養(yǎng)殖環(huán)節(jié),很多的牛場都遭受到了各種牛病的侵害,其中牛寄生蟲病也較為突出,如何加強對牛主要寄生蟲病的診斷治療和預防是牛場亟待解決的問題。
1.闊盤吸蟲病。牛感染該寄生蟲,常突出表現為消化不良,并呈現消瘦,嚴重時會出現貧血的情況。觀察病牛下頜與胸前等皮下組織出現明顯積水情況,消耗性的寄生蟲感染,導致牛體質日漸衰弱,誘發(fā)拉稀,糞便外層可見帶有腸道粘液,嚴重的情況下預后死亡。從流行病學上看,該病經口傳播,牛采食被蟲卵污染的牧草,或者中間宿主蝸牛,均可感染這種疾病。該病表現出一定的季節(jié)性,牛發(fā)病率在秋季明顯高于其他季節(jié),這或許和蟲卵的季節(jié)性成長相關。通過糞便檢查中的蟲卵,對病死牛剖解胰管發(fā)現成蟲均可確實該病。
2.片形吸蟲病。牛感染此蟲后臨床上表現為:精神沉郁,被毛亂而無光澤,采食量減退或停食,進一步會體溫升高,貧血(觀察黏膜部呈蒼白)、黃疸與水腫(下頜間隙、胸下、腹下等低位處)等。嚴重患病牛在5日內死亡。剖解后,常于肝臟和膽管等處發(fā)現成蟲。流行病學上,不同區(qū)域發(fā)生率有差別,通常南方地區(qū)全年均可發(fā)病,北方地區(qū)春夏季節(jié)流行嚴重。椎實螺為該蟲的中間宿主,被污染的牧草成為疫病的主要傳染源。通常情況下,這種蟲體發(fā)病季節(jié)是在椎實螺大量繁殖的時候。南方溫差比較小,雨量比較充足,因而感染的高峰季節(jié)并不是非常的明顯,牛羊一年四季都會放牧,常年都有可能感染。但是,在春天與夏季感染比較嚴重,秋天次之,冬天感染最不明顯。
3.雙腔吸蟲病。由雙腔吸蟲感染而發(fā)生此病,呈現明顯的消耗性癥狀,牛只表現出快速的消瘦,病牛外在表現出低位水腫,內在出現肝腫大,膽管壁變厚,最后因體質衰竭而死亡。該病的病原雙腔吸蟲在其發(fā)育過程中有兩個關鍵的中間宿主(第一宿主為陸地螺或蝸牛,第二宿主為螞蟻),牛在采食牧草時,帶有雙腔吸蟲囊蚴的螞蟻被吃入腹中,囊蚴發(fā)育而成的幼蟲在牛腸道脫囊,經過“十二指腸—膽管—膽囊”路徑在膽囊發(fā)育為成蟲。從流行病學看,該蟲導致的疾病分布異常廣泛。在溫暖潮濕環(huán)境中,兩個中間宿主全年都存在,因而牛在這些地方全年都有感染的風險。在寒冷地區(qū),中間宿主季節(jié)性的減少,牛感染此病只有在春秋季節(jié)發(fā)生。
1.闊盤吸蟲病。該病的主要預防措施是強化飼養(yǎng)管理,首先對牛舍的環(huán)境衛(wèi)生做好管理,給牛營造干凈舒適的生存環(huán)境,提高牛的免疫力與抗病能力。其次進行預防性驅蟲工作,通常驅蟲時間選擇在初冬和初春分別進行一次驅蟲,當然養(yǎng)殖戶可以根據當地疫病流行情況做適當的驅蟲次數的增減。通常在疾病高發(fā)季節(jié),劃定區(qū)域范圍放牧要避開可能存在感染源的牧地,對闊盤吸蟲的第一宿主蝸牛進行清除殺滅。常用驅蟲藥物如下:1)吡喹酮,每千克體重腹腔注射40mg油劑。2)六氯對二甲苯,每千克體重??诜?00~500mg。
2.片形吸蟲病。對片形吸蟲進行綜合性預防措施才能做好該病的防控。定期驅蟲是必不可少的預防和治療疾病的根本方法,驅蟲的頻率根據當地發(fā)病情況與自家場發(fā)病情況,進行實施。通常情況下預防性的驅蟲應安排在春秋兩季實施,對糞便進行無害化處理(常用堆肥的老式方式對糞尿進行悶熱發(fā)酵,以清除糞便中的蟲卵)可以很好的預防疾病的發(fā)生。在飼養(yǎng)環(huán)節(jié),應該留意飼料和飲水的安全,防治蟲卵和中間宿主的污染。在放牧或采集牧草時,避開潮濕低洼處的草區(qū)域,尤其是大雨過后。應該對牛場的其他動物如犬、豬等動物進行驅蟲,防止寄生蟲的交叉?zhèn)鞑ワL險。對已經發(fā)生的疑似片形吸蟲病,通常通過糞便進行蟲體檢查來確診或排除該病。一旦確診為片形吸蟲病立即對該病進行治療,同時對大群進行加強性的預防驅蟲。治療過程中有多組治療方案,養(yǎng)殖戶可以根據自家場的情況選擇使用或者輪換使用,治療方案如下:1)硝氯酚,每千克體重一次口服3~4mg。2)五氯柳胺,每千克體重一次口服10mg。3)碘醚柳胺,每千克體重一次口服7.5mg。4)三氯苯唑(肝蛭凈),每千克體重一次口服6~12mg,停藥期半月。5)硝碘酚腈,每千克體重一次口服30mg,或者肌肉注射每千克體重10mg,殘留期1個月。6)硫雙二氯酚(別?。?,每千克體重一次口服40~60mg。
3.雙腔吸蟲病。該病的預防與前兩個病類似,進行定期驅蟲與糞便無害化處理,同時防控中間宿主螺類和螞蟻,避免飼料和飲水與中間宿主接觸。該病的診斷是采取糞便蟲卵檢查。該病的病理診斷主要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檢查膽管和膽囊,觀察是否有黏膜卡他性炎癥,嚴重病例常伴有肝臟邊緣出現硬變;另一方面通過剖開膽管觀察是否可見蟲體。確診該病后養(yǎng)殖戶可以根據自家場的情況選擇使用或者輪換使用如下治療方案:1)吡喹酮,按每千克體重一次口服60mg。2)海濤林,按每千克體重一次口服40mg。3)六氯對二甲苯(血防-846),按每千克體重一次口服300mg。4)噻苯唑,按每千克體重一次口服200mg。5)中藥方劑:木通18g,蘇木20g,厚樸20g,豆蔻12g,檳榔15g,澤瀉12g,貫眾15g,龍膽草30g。水煎取汁,牛一次灌服。6)中藥方劑:鴉膽子30g,生姜60g,大茶藥100g。水煎取汁,牛一次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