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文銘(東方肝膽外科醫(yī)院病理科,上海 200483)
我國肝細胞癌 (肝癌)的年發(fā)生率和病死率均占全球的50%以上,我國肝癌肝移植接近肝移植總數的一半,肝移植已經成為我國肝癌外科治療的重要手段之一。雖然符合米蘭標準的早期肝癌肝移植術后5年生存率可達到70%,但突破米蘭標準的肝癌肝移植仍占較大的比例??傮w上來看,肝癌肝移植術后的5 年復發(fā)率可達36% ~ 57%,成為嚴重制約肝癌肝移植遠期預后的主要障礙。
導致肝癌肝移植術后復發(fā)的因素復雜多樣。從病理學的角度上講,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是肝癌最具特征性和代表性的侵襲性生物學行為,也是評估肝癌肝移植術后復發(fā)風險最重要的病理學因素。MVI是指在顯微鏡下于內皮細胞襯覆的血管腔內見到實性癌細胞巢團,MVI多沿門靜脈系統(tǒng)小分支分布和播散,還可以在肝內或肝外轉移器官內長期潛伏和休眠,在適宜的免疫微環(huán)境下復蘇生長,形成轉移性腫瘤。顯然,精細化評估術前及術中肉眼看不見的MVI的數量和分布特點,對于臨床制定肝移植術后個體化抗復發(fā)治療方案以及評估預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要做到對MVI的精細化診斷和分級,首先要做到對肝癌大體標本的規(guī)范化取材,因為有限的取材部位和取材數量難以客觀反映MVI的數量和分布特點,兩者相輔相成,互為前提,缺一不可。已有越來越多的文獻報道顯示,無論是肝癌根治性手術切術還是肝癌肝移植,伴有MVI始終是影響肝癌術后復發(fā)和遠期生存的重要獨立因素之一。
為此,中國病理學者首次提出了肝癌大體標本“7點基線”取材方案和肝癌MVI病理診斷和分級方案,這不但適用于根治性手術切除肝癌的病理診斷,原則上也適用于肝移植肝癌的病理診斷。中國肝癌規(guī)范化病理診斷方案引起了肝臟外科和肝臟移植外科的高度重視,為此,病理學應在規(guī)范采用肝癌大體標本“7點基線”取材方案的基礎上,向臨床提供準確可靠的肝癌MVI等重要生物學特性信息。今后還應注重研究肝癌肝移植全肝標本的MVI分布特點,以期為提高肝癌肝移植遠期療效提供更加精細化的病理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