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穎哲
摘? 要:羅伯特·勃朗寧(Robert Browning)是維多利亞時期代表詩人之一。本文選取他的經(jīng)典愛情詩《夜會》Meeting at Night作為素材,主要從意象的角度進行分析,從而使讀者體會詩人對于愛的闡釋最后得出詩歌是意象編織的感情這一結(jié)論。
關(guān)鍵詞: 羅伯特.布朗寧? 《夜會》 Meeting at Night? 意象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9)-36--01
1.引言
羅伯特·勃朗寧(Robert Browning)(1812-1889),19世紀英國著名詩人,他對英美20世紀詩歌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本文選取勃朗寧的經(jīng)典愛情詩《夜會》Meeting at Night作為素材,主要從意象的角度進行分析,從而使讀者體會詩人對于愛的闡釋最后得出詩歌是意象編織的感情這一結(jié)論。
2.詩歌《夜會》的音韻特點
整個詩歌分為兩節(jié)。在第一節(jié)第一行中,blank land 其中a發(fā)音相同押母韻。在第二行中l(wèi)arge and low,以及第四行的pushing prow,第六行的slushy sand, 第二節(jié)第三行中sharp scratch這些都屬于頭韻。第一節(jié)中,land和sand押韻,第三行l(wèi)eap和第四行sleep押韻,第二節(jié)中第一行的beach和第三行的scratch,第四行match以及each押尾韻??v觀整首詩,由于詩人使用了頭韻,母韻和尾韻使得整首詩渾然一體,節(jié)奏感非常強,更能使讀者感受到詩人的迫切想見到心愛之人的心情。
3.詩歌《夜會》中意象的使用
意象是詩歌最重要的要素,分為視覺意象,嗅覺意象,聽覺意象以及味覺意象。無論是漢語詩歌還是英文詩歌,詩人的感情不會直接流露出來,總是會借物言志,而不太會直抒胸臆。因此,意象是詩人借助物體或自身感官體驗來捕捉和描寫客觀世界和主體意識的基本方法。意象使得詩歌形象化。例如王維的詩句: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就使用了意象使讀者通過人,桂花,夜,春山這些具體的事物勾勒出一幅圖畫,烘托出寂靜這一氛圍。
而勃朗寧的《夜會》中也用了大量的意象來描述一個小伙子盼望見到愛人的急切心情。在整個詩中,詩人多次用到了視覺意象,如:他看到了 the gray sea, the long black land, the yellow half-moon, the startled little waves, fiery ringlets, the cove, prow, the slushy sand, beach, a farm, pane, blue spurt。通過這些景物,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這是一幅清晰的路線圖,這個小伙子跨過了大海,到達沙灘,穿過農(nóng)場,最后來到了心愛之人所住的地方,這也是他穿洋過海的目的地。通過這一長長的路程體現(xiàn)出小伙子不畏艱難只為見心愛之人的一片癡情。
詩歌中還運用了味覺意象,如:大海的氣味(sea-scented), 聽覺意象,如:他聽到海浪的拍擊聲(leap), 我的扣門聲(tap), 她的急切的開門聲(quick sharp scratch), 我們的驚喜談話聲(voice,through its joys and fears), 以及我們激動的心跳聲(two hearts beating)。還有觸覺意象,如:小船駛?cè)耄╣ain)。這些意象的使用把小伙子的迫切心理描述的更加生動,具體。
4.結(jié)語
羅伯特· 勃朗寧的《夜會》節(jié)奏感強烈,豐富的意象闡釋了愛的歷程,愛的感受和愛的終點。而讀者也用自己豐富的心靈,透過詩行體會到了詩人為了見到愛人的急迫心理,以及見到愛人的激動以及喜悅心理。意象使人在腦海中勾勒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使得詩歌形象化,因此可以說詩歌是用意象編織的情感。
參考文獻:
[1]Cleanth Brooks & Robert Penn Warren,Understanding Poetry[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
[2]高奮 :《小說,詩歌與戲劇探尋之旅》浙江大學出版社2013
[3]郭群英:British Literature (book11)北京:外語教育與研究出版社,2001
[4]郭嘉編譯:英美詩歌精品賞析。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9
[5]侯維瑞:英國文學通史,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