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范仲淹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yuǎn)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fēng)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fēng),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yuǎn)則憂其君。是進(jìn)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唐·李商隱
欲為平生一散愁,洞庭湖上岳陽樓。
可憐萬里堪乘興,枉是蛟龍解覆舟。
唐·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guān)山北,憑軒涕泗流。
唐·白居易
岳陽城下水漫漫,獨上危樓憑曲欄。
春岸綠時連夢澤,夕波紅處近長安。
猿攀樹立啼何苦?雁點湖飛渡亦難!
此地唯堪畫圖障,華堂張與貴人看。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和杜甫不同,我登上岳陽樓之際,并沒有那樣悲愴的感受,相反,從岳陽的街頭巷尾覓食過后的我,反倒有幾分歡暢,幾分雀躍。有湖南美食牛肉米粉、燈芯糕、刁子魚干等打前站,我對湖南景觀岳陽樓的期待又多了起來。
與黃鶴樓景區(qū)不同,我們在岳陽見到的岳陽樓不止一座,原來除了一座主樓外,景區(qū)還仿制了不同朝代的岳陽樓模型,這些模型比起黃鶴樓中的小模型大了很多倍。現(xiàn)在的岳陽樓樓高三層,看上去并不算高大,不過或許是我們到達(dá)的這天氣候懂得遂人愿,登樓遠(yuǎn)望,洞庭景色盡收眼底,真有幾分“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許多人登樓就是為了一睹范文正公《岳陽樓記》的風(fēng)采,進(jìn)了岳陽樓才發(fā)現(xiàn),不需登到頂層,在一樓大堂就可以看到一塊《岳陽樓記》雕屏,本以為這就是心心念念的千古文章了,卻不想,登上二樓,又有一塊雕屏!據(jù)說在宋代的雕屏被大火吞噬后,到了乾隆年間,書法家張照又重新寫下名篇,也就是二樓這塊真跡,而一樓的卻是道光年間一知縣為偷梁換柱調(diào)包真品請人仿制的偽作。
岳陽樓除了這篇《岳陽樓記》還有許多頗有意趣的楹聯(lián),特意去看了看何紹基的長聯(lián)與李太白的“水天一色,風(fēng)月無邊”,一長一短相映成趣。
走下岳陽樓,去景區(qū)各處賞玩,猛然間看到了小喬墓。雖然在安徽等地也有小喬墓,眼前這座亦不知真?zhèn)?,一段三國往事卻還是躍上了我的心頭。岳陽樓的歷史印記或許會隨著歲月一點一滴地消磨,但留給人們的千古風(fēng)流,始終不會退去。
(撰文/劉夢園 攝影/徐樹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