閼伯臺在商丘民間叫“火神臺”,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觀星臺。它位于商丘古城西南3千米處。在一個初冬的上午,我們拾階登上這座40多個世紀前建造的古臺臺頂,極目而望,眼前是坦蕩如砥的豫東平原。同來的當?shù)嘏笥严蛭覀兘榻B說:“豫東平原是黃河、淮河沖積而成,從衛(wèi)星遙感圖上看可算是一處‘最平的平原。整個商丘最高的芒碭山海拔不過160米左右,而這座閼伯臺就是平原上由人工建起的制高點,古人在這里觀星,當然會有‘離天最近的感受?!?/p>
在技術條件不發(fā)達的古代,平原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無論是和平時期的耕種農田、修造建筑、集貿通商,還是在戰(zhàn)時大規(guī)模集結軍隊,在平原都比在多山地區(qū)要容易得多?;蛟S正是這“最平的平原”的地形特質,再加上豐富的河湖水源,使商丘成為華夏文明的發(fā)祥地。在上古傳說的“三皇五帝”中,燧人氏、炎帝(即神農)、顓頊和帝嚳都來自商丘。只從這一點來說,我們到商丘的旅程就是不折不扣的文明尋根之旅。
“火神臺”正是上古帝王帝嚳的兒子閼伯觀星的地方。史書記載,閼伯名叫“契”,受封在商丘;他的弟弟——賢君堯帝繼位后,又封他為“火正”。這里“火”并不僅指人間的火種,更是天上的大火星。每年三月末火星出現(xiàn)時,閼伯會號召民眾放火燒荒;到了九月后黃昏不見火星時,閼伯則嚴禁人們在外燒荒。以星辰運行定農時、分節(jié)令是農業(yè)社會必不可少的知識技能。這個集天文觀測與農時管理于一身的重任,令閼伯自然成為民眾最信賴的首領,他也由此成為商族部落的始祖。
我們現(xiàn)今看到的閼伯臺雖然只是一座35米高的土臺,但氣勢巍峨,臺上并建有閼伯廟,陳設著閼伯與子孫的彩塑。閼伯的家族無疑是一支極為顯赫的族群:據(jù)統(tǒng)計,在《百家姓》的438個姓氏中,有242個源自商丘;像宋、孔、湯、朱、戴等姓氏均以商丘為郡望,后裔哪怕是定居海外,也會回商丘尋根問祖。
在禹建立夏朝后,商族日益強大,部族領袖也多有創(chuàng)舉。相傳閼伯的孫子相土首先用馬拉車,閼伯六世孫王亥發(fā)明牛車,馴服牛馬供人使役,并帶領族人用牛車拉貨與其他部落交易?!豆茏印返摹拜p重戊”一章講到“殷人之王,立皂牢,服牛馬,以為民利,而天下化之”,正是指商族開創(chuàng)了華夏商業(yè)貿易的先河。而王亥也因此被尊為商業(yè)的始祖,商丘成了“商人、商品、商業(yè)”的誕生地,亦稱“三商之源”。
離閼伯臺不遠處有一座華商文化廣場,紀念的正是王亥創(chuàng)始商業(yè)的功績。兩年一度在這里舉辦的國際華商節(jié)已經(jīng)成為商丘的城市名片。2018年的華商節(jié)落幕不久,我們在廣場上還能看到未撤去的陳設,可以想見活動的盛況。廣場一端矗立著氣勢不凡的王亥塑像,地面上共嵌刻著兩萬多個不同書體的“商”字,巧妙地表達著“萬商源于商丘,萬商云集商丘”的寓意。
首先打動我們的是古城恢弘的格局。我們從正南的拱陽門登上城樓,這里有俯瞰全城的好風景。向城外瞭望,周圍水域之開闊讓我們不由驚嘆:近萬畝的圓形“城湖”將四方的古城環(huán)圍于中,造型恰似—枚古代的銅錢。
朋友向我們介紹說:商丘在歷史上多次遭受重大水患,商周乃至宋元的古城都早已被泥沙掩埋,成為地下的遺跡。如今我們看到的商丘古城是明代在更古老的城池遺址上興建的,所以有“城摞城”的美譽。
我們從城樓上仔細打量這座古城全城外圓內方,內城城墻聳立,建筑壯觀而富于韻味。從城樓陳設的沙盤模型看,古城南北的拱陽門、拱辰門遙遙相對,而東西的賓陽門和垤澤門則分主火、水,所以要根據(jù)風水理論的講究略微錯開。城內共有93條街道,形成了“棋盤樣”的嚴謹布局。建筑史專著中原本生硬費解的術語“八卦城”“城摞城”“水上城”仿佛活靈活現(xiàn)地浮現(xiàn)在我們眼前,與“城墻”“城湖”“城郭”的三位—體結構,共同形成了這座中國古代建城藝術的典范之作。在目前國內保存至今的古城中,規(guī)模如此宏大、格局如此規(guī)整、形態(tài)如此精巧的,商丘可謂獨一無二。
朋友告訴我們,古城地勢呈“龜背式”,四面低、中間高,排水設計特別巧妙;哪怕是暴雨滂沱,城內也不會有什么積水。據(jù)說1931年的黃河洪水尤其猖獗,水位緊逼古城,高到了可以讓人在城墻上洗腳,但受古城庇佑,內城的建筑仍然未受水患侵蝕。古城較為完整地保存至今,無疑可歸功于當年建城者的匠心。
我們漫步在古城之中,不時會注目于院落的氣度莊嚴、建筑的古樸典雅,而每到一處古建筑,同行的當?shù)嘏笥褜Υ说卦l(fā)生的故事都能娓娓道來。商丘歸德府文廟是河南省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的文廟建筑;進門后有半圓形的泮池——朋友向我們解釋說,在古代,官員和有功名的人方能從上面的“泮橋”走過,而沒有功名的凡俗百姓則只能從兩邊繞行。走到東側,朋友特地指點我們看一棵大樹:“這棵皂角樹的年代比文廟還早三百年,趙匡胤在宋州任歸德軍節(jié)度使時,曾在樹上拴過馬。相傳樹皮被馬啃過后,被啃的一邊不再生長,皂角樹就這樣又長了一千年,變成了空心樹。
文廟建筑宏偉質樸,其中祭拜孔子的大成殿在左,講學應試的明倫堂在右,這個格局在全國也屬獨一無二。明代嘉靖、萬歷年間的重臣宋纁、沈鯉都出自歸德,朝中乃有“小小歸德四尚書”的美談。想到這些名臣都曾在明倫堂參加府試,我們不禁感嘆這里確實是文運昌盛的所在。
古域導覽
1.南城門
古城正南,由此登城樓可飽覽古城全景,并可從沙盤圖一觀古城的整體構造。
2.八關齋
古城南門外,是藏有唐代書法家顏真卿真跡石碑的碑亭。
3.張巡祠
古城南門外,是為紀念安史之亂中保衛(wèi)睢陽而殉難的張巡、許遠等人所建的祠堂。
4.應天書院
古城南門外,是北宋最具影響力的書院,“州縣置學之始”:著名文學家、政治家范仲淹曾在此學習。
5.歸德府文廟
商丘古城內,是河南省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的文廟建筑,文廟的學堂建在大殿右側,在全國獨一無二。
6.壯悔堂
商丘古城內東北,是明末才子、名劇《桃花扇》主人公侯方域的故居。
7.穆氏四合院
商丘古城內東南,是保存較完整、最具有代表性的四合院建筑群之一。
8.商丘市博物館
古城西南1.5千米,館藏文物兩萬余件,多有考古發(fā)現(xiàn)和民間征集而來的珍品。
在張巡祠、應天書院這些垂名青史的古跡之外,對于雅好文藝的游客來說,才子侯方域的故居“壯悔堂”是不可錯過的去處。侯方域是明末戶部尚書侯向之子,早擅文名。他在赴南京應試時遇到了歌伎李香君,兩人聚散悲歡的經(jīng)歷成為后世名劇《桃花扇》的故事原型。按照商丘當?shù)貍髡f,李香君嫁入侯家后,因出身卑賤不為家人所容,所以不久憂憤而死。侯方域后來深嘆平生行事可悔者多,因此建“壯悔堂”,著《壯悔堂文集》,在37歲的壯年就郁郁而終。
我們見到的壯悔堂,是一座“明三暗五、前出后包”的兩層別致建筑,其中樓柱與門窗的雕飾細膩精妙,是難得的木雕精品。壯悔堂西側有“翡翠樓”,據(jù)說就是李香君住過的地方,其中陳設雅潔,僅僅是樸素的幾案、字畫,便傳達出傳說的溫婉凄惻。
商丘是商貿之城。明清時歸德府的商業(yè)尤其興隆,居民中多有高官富商,曾有“七大家八大戶”的說法。古城內至今仍完整保留有五十多處舊式四合院,其中不少已經(jīng)辟為供公眾參觀的景點,讓我們也可以一窺古人日常生活起居的模樣。
古城中的“陳家大院”就是這樣一處院落。陳家本是江蘇宜興人,清初來到商丘,與侯方域家結為姻親,子孫也多為官宦,成為商丘“七大戶”之首;經(jīng)過歷世擴建,陳家大院在全盛時占地一萬五千多平方米,房屋上百間。隨著陳家在近代逐步敗落,原先的大院被不同的機構和住戶分割占據(jù);2014年來,商丘市依照原樣對其實施修復,讓這處民居建筑的典范重現(xiàn)出原有的風貌。
我們走入院內,所見處處是青磚灰瓦的回廊連院,展現(xiàn)著中原地區(qū)四合院幽深靜邃的獨有風格。在寬闊的院落中,規(guī)劃者特意用玻璃屋頂覆蓋,保留了一間房屋未修復的樣子,原有的木質梁架和斑駁的磚墻歷歷在目,可謂是給公眾上了一堂生動的古建筑結構現(xiàn)場課。
我們從古城的介紹信息中得知,陳家大院的修復只是古城全面保護性修復和展示工程的一部分:城湖的清淤、古城墻的加固、歷史街區(qū)的修復以及重點文保建筑的搶救維修等工作都在有條不紊地規(guī)劃和進行中。
更可喜的是,在國務院制定的“十三五”交通運輸體系發(fā)展規(guī)劃中,商丘位列“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京九鐵路與隴海鐵路、310與105國道、連霍與濟廣高速在商丘交會,構成了黃金“十字架”交通網(wǎng)絡;已通車的鄭徐高鐵、已開工或即將開工的商合杭高鐵、京九高鐵(商丘—雄安—北京段)及商丘機場等項目,將讓商丘向越來越多的游客展示華夏文明的全景風貌。高水平的古城修復、高定位的交通升級,正在令商丘古城這顆稀世鉆石拂去塵埃、綻放異彩,向世人呈現(xiàn)出一幅連通往昔、今日與未來的瑰麗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