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近代中日通商條約的演變

2019-01-27 08:44宋芳芳
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 2019年8期
關鍵詞:通商條約貿易

宋芳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100191)

1 明治維新之前的中日貿易關系

在東亞朝貢貿易時代的18 世紀、19 世紀初,中日間的貿易關系是朝貢貿易秩序外的一個特例。明末清初中日之間的官方的朝貢貿易關系斷絕。由于德川幕府實施的鎖國政策,中日民間的雙邊貿易變成了單邊貿易。“日本商人絕無至中國者,只有漂風難船資給還送而已”。乘“唐船”赴日的“唐人”(即中國商人)通過信牌制度,在長崎開展中日貿易。這種狀況一直維持到西方的堅船利炮打開中、日兩國國門。

《日美修好通商條約》締結后,日本取消鎖國政策,開放對外貿易,并開始尋求發(fā)展海外貿易。1862年德川幕府派遣“千歲丸”赴上海開展貿易。這次派遣計劃的推動者是幕府,目的是希望緩和開港所帶來的物價混亂,日本民間尚沒有積極對外發(fā)展的要求。因此,由于幕府內部在貿易地、貿易方法上一直決定不下,以至于拖延了三、四年。最終從出入長崎會所的商人中派選3 名。日本打算援引無約國家章程之例,在上海設領事通商。1864年5月,日本使節(jié)以英國領事巴夏禮的介紹,攜帶貨物到上海貿易。1868年4月,又經英領事溫思達之手,轉送日本文書,要求通商。這些活動既表明了日本積極對華貿易活動的態(tài)度,也意味著中日間單邊貿易關系的結束。

2 1871年《日清修好條規(guī)》

1871年,中日締結《日清修好條規(guī)》及通商章程,以條約的形式確立了外交關系和貿易通商關系。它是中日兩國在以西方為主導的近代通商秩序下,對兩國貿易通商關系的架構。

1868年明治政府成立后,開始了民族國家的構建。在對外方面,也以近代西方主權國家的觀念開始對外交往。

1870年,日本政府派遣外務權大丞柳原前光、外務權少丞藤原義質、文書權正鄭永寧等人來華,要求訂約通商。對此,總理衙門以1862年以后日商在上海的貿易活動為例,以“大信不約”為由,拒絕訂立條約:足微中國與貴國久通和好,交際往來,已非一日。緣貴國系緊鄰之邦,自必愈加親厚。貴國既常來上海通商,嗣后仍即照前例辦理,彼此相信,似不必更立條約,古所謂大信不約也。惟于貴國貨物到上海時,先行通知上海道,驗貨納稅,兩無欺蒙,自可行諸久遠。似較之泰西立約各國猶為簡便。此乃中國與貴國格外和好親睦之意,諒貴國必明悉此情也。

對此,柳原等人一方面以華商在日貿易時,因無立約,“故諸事每形掣肘,常為泰西各國所欺凌”,說明簽訂商約對華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強調日本此次交涉繞過英美等國的中介,采取獨立、直接的方式,若中方不同意訂約,則會遭到英美等國的恥笑。

李鴻章等人認為,日本“未必不視中國之允否,以定將來之向背”,與其日后經英美介紹后簽訂條約,不如采取主動,因此表示同意與日訂約。

既往研究多關注于交涉過程中“中日聯(lián)合論”的外交意圖。但對于清政府而言,與日訂立條約含有籠絡、牽制的意圖。李鴻章對日懷有警惕之心,“籠絡之或為我用,拒絕之則必為我仇”,簽訂條約后派遣人員“管束我國商民,借以偵探彼族動靜,而設法聯(lián)絡牽制之,可冀消弭后患”。

中日之間的交涉雖沒有經過英美等國的中介,但在條約內容上,日本所擬定的草案則堅持要效仿西例。

日清對援引西例產生了爭執(zhí)。曾國藩認為,可以仿照西方條約,“但條約中不可載明比照泰西各國總例辦理等語,尤不可載后有恩渥利益施于各國者一體均沾等語?!币虼?,中方對日方的草案進行了修改。

而柳原不滿中方的約稿,要用日方的原稿,稱“交際之道只可畫一,不可特異開例,自破條規(guī),以招彼之覬覦也”,其潛臺詞是將清與英美等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作為適用于中日間的普遍法則,坐享各種權利。他威脅清政府,“徒使西人懷疑含妒”,又詭稱“如兩國真誠至好,不重在條規(guī)而重在交際”,“誠能心照意援,如其條規(guī)章程,不若故從西人痕跡,無事更張,不露聲色,以隱其心之為愈也”。

與之交涉的應寶時、陳欽對此加以反駁,稱“慮招西人之忌,則伊大臣不來中國,痕跡全無,更可周旋西人,豈非上策?”“中國與貴國不能有來無往,則西約斷不能盡同”。

經雙方協(xié)定,大體如中方達成協(xié)議,簽訂條規(guī)18 條,通商章程33 條。

1872年春,日本又派遣柳原要求修改條規(guī)。外務卿副島種臣在照會中以日本即將與西方各國修改條約為由,要求也修改中日間的條規(guī)。李鴻章要求日方守信,堅決不改成約。最終中日兩國于1873年4月30日正式換約,直至甲午戰(zhàn)爭后重立新約。

《日清修好條規(guī)》及通商章程的制定,使得中日兩國在建立了近代的貿易通商關系。一般認為,它是中日兩國近代在對等及平等的基礎上簽訂的條約。日本學者藤村道生總結其特點在于,“第一,不同于日本及中國以往簽訂的任何條約,《日清修好條規(guī)》不是在列強的強迫之下,而是雙方獨立簽訂的第一個近代條約。第二,盡管締約國雙方尚處于各國的領事裁判權之下,協(xié)定關稅率仍然受到強制,但在此條件下,兩國的平等性得到了貫徹,這一點有一定特色……第三,條約中寫明保全領土、相互援助等規(guī)定,也是一大特色?!?/p>

3 1896年《中日通商行船條約》

條約的不對等性[1]。與《日清修好條規(guī)》及通商章程中對雙方均有規(guī)定不同,二十九款條約中,有19 款是單面條款。李鴻章對日本條約草案進行修訂,將這19 款改為雙面,“所以改為兩面,以中、日兩國系同文之國,唇齒之邦,兩國商民,往來近便,中國既已遣派公使,必須保護旅居華民,不能不彼此從同,以期周妥。”但林董以各國未載對待華民的約文內容為理由加以反對,最終未能載入正文。盡管林董表示“至其將貴國商民商船應如何辦理之處,茍非于國內之益或平安有所妨礙,我政府期公允而昭睦誼”,但實際上這不過是一種外交辭令而已。

條約深化了日本及列強在華權益?!度涨逍藓脳l規(guī)》的通商章程的規(guī)定內容并未超過既有的中外通商條約內容。而《中日通商行船條約》則不僅使得日本獲得了最惠國待遇,而且條約規(guī)定權益大大增加。由于列強也能均沾利益,因此英國等對中日商約談判積極關心。如對于各國商稅內容,上海洋商商會請退休中的英使歐格訥(NicholasR.O'Conor)向日本提一些對外商有利的意見。而《馬關條約》中增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開放口岸及允許日本人在開放口岸設廠的條款,使得內河航運權和對外人在華設廠征收制造稅成為商約交涉的兩個焦點。最終,清對內河航行于蘇、杭做出讓步。而在制造稅的問題上,則以增開天津、上海、廈門、漢口等日本專管租界為交換得到日本的同意。

4 1903年《中日通商行船續(xù)約》

《中日通商行船條約》原定十年為限再行修改,而義和團運動加速了修約的時間。根據1901年清朝與十一國簽訂的《辛丑條約》,中國與各國代表重新商改通商行船條約,并合議新的稅則。

1902年5月,日使日置益、小田切萬壽之助提出十三款條約,與清朝議約大臣呂海寰、盛宣懷在上海議約。但雙方正式開始議約是在清英商約簽訂之后。中日雙方前后經上海、北京兩地議約。

對于上海中日議約經過,議約大臣呂海寰、盛宣懷、伍廷芳、張之洞、劉坤一如是上奏:

臣等往返會商準駁宗旨,薟以抱定英約為主,凡英約所有者,自應均照英約辦理,不能絲毫有異;英索而我未允者,仍不能稍予遷就。嗣臣世凱、臣廷芳奉旨會議,意見亦復相同,當以日月第一第二兩款為加稅免厘一事,既不能照英約加至十二五,而僅允值百抽十,并欲將由日本運進中國之煤炭棉紗及一切棉貨,概不加稅,尤與英約相背。按日本進口貨物,以此為大宗,不得不亟與爭論。每議必幾于決裂而后已,從未敢稍予松勁,是以議經數月之久,相持莫定,僅將第三款江川設施拖纜,第四款內港行輪及修補章程,第七款中日商民合股經營,第八款保護商牌,第九款改定國幣,均為英約所有,與之妥擬,款文字句叫英約稍有增改,而意義尚無出入。惟于商牌款內議增保護版權一事,內港行輪款,后議增照會,聲明往來煙臺、東三省輪船,亦系照內港章程辦理。因據總稅司查復,日本小輪在該處行駛已久,礙難駁拒。此外第五款索開各處口岸,第六款口岸城鎮(zhèn)任便居住,第九款第二節(jié)整飭度量衡,第十款請運米谷出口,均駁拒未允。城鎮(zhèn)任便居住一事辯論尤多,并用照會分晰城鎮(zhèn)二字之義存案。其第十一、第十二、第十三等款,為條約通例,亦尚未與議及。彼見我堅持不下,遂變計將擬定各款即作為定議,迫我畫押。臣等見日使如此辦法為各國從來所無,公同商酌,惟有嚴詞拒絕。遂于三月間暫行停止,允俟美約訂后再議。此臣等在滬議而未定之情形也。

張之洞返京后,日本駐華大使內田康哉提出北京開埠、加稅免厘、米谷出口三條在京與張之洞商議,其余條款仍在上海協(xié)商。但外務部要求無論京滬只能在一地議約,因此中日上海議約停止,改由張之洞與內田在北京交涉。雙方在上海議約的基礎上,或比擬英約、美約有所調整,經三個多月談判定約。1903年10月8日(光緒二十九年八月十八日)由呂海寰和盛宣懷與日使在中文商約上畫押。

《中日通商行船續(xù)約》(日文《日清追加通商航海條約》)共十三款,附件七條,涉及關稅、長江航船、中日合辦公司、商標、統(tǒng)一度量衡、統(tǒng)一貨幣、在北京、奉天府及大東溝在開埠通商、以長沙為通商口岸、中國整頓律例等。

《中日通商行船續(xù)約》與1896年《中日通商行船條約》一樣,在條約內容上具有不對等性,單方面地約定日本在華通商的各種權利。談判過程中,中方曾就保護在日華僑等問題提出補充條款,與日交涉。1902年9月26日中日第三次正式會議時,盛宣懷要求日本對于中國商民應與他國人民享同等待遇,尤其說明在日中國商民抽稅比他國為重,但小田切反對此說。會中決定所有在日本的中國商民均按日本通行稅則納稅。在9月29日的第四次會議上,中方提出三條補充條款。第一條規(guī)定中國所給予他國之一切優(yōu)惠利益,日本一律享受,亦同樣要求,中國旅日僑民,亦能享受日本給予他國僑民之同等優(yōu)惠利益。第二,中國逃犯逃至日本,日本政府合作印度交出罪犯給還中國。第三,凡日本人民或日民與華民在中國開報館者,如其言論不實,有捏造、誹謗之情,日本國必不予袒庇。會議時小田切表示對中方提案予以考慮,向日本政府報告。但最終僅對第三條,納入《中日通商續(xù)約》的第五款。

5 1926-1930年修約交涉

經過辛亥革命、五四運動,中國國內要求廢除不平等條約的呼聲越來越高。

1926年中日商約即將期滿之際,北洋政府根據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所通過的針對撤廢領事裁判權、恢復關稅自主權、返還租界等內容對日展開修約交涉。

在北洋政府正式對日交涉之前,8月23日日本外務省通商局內部協(xié)商是否回應中方的修約要求。討論認為,“為順應時局,保護邦人對支貿易乃至企業(yè)等經濟發(fā)展,除了獲得支那充分首肯、改正現(xiàn)行條約之外別無他途。從這意義來說,改正條約不僅是條約上不得不遵守的義務,從改善現(xiàn)狀看,可以說是得策”。

1926年10月26日外交總長顧維鈞與日本公使芳澤謙吉會晤,討論商約期滿改訂事宜。其后,北洋政府提出“根本性修訂”的修約要求。1927年1月21日,中日修約談判開始。日本以尚未承認北京政府為理由,將談判定性為非正式交涉。然而幾經談判,日本在最惠國待遇問題上不肯讓步。談判陷入僵局。直到1928年6月北洋政府倒臺,中日仍未達成協(xié)議。

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后,王正廷繼續(xù)與日本交涉。王正廷主張的北洋政府一致,均是重訂新約。然而為獲得關稅自主,王正廷最終同意單獨與日本簽署《中日關稅協(xié)定》,放棄重訂新約。中日之間舊商約仍延續(xù)下來。

本文梳理了1871年《日清修好條規(guī)》、1896年《中日通商航海條約》、1903年《中日通商行船續(xù)約》及1920年代末中日修約交涉等商約的制定與交涉過程,辨析近代日本對華貿易政策成立的條約性基礎和近代東亞貿易秩序的框架的兩個階段。

猜你喜歡
通商條約貿易
“2021貿易周”燃爆首爾
作為國際法淵源的條約
俄宣布退出《開放天空條約》
劉佳炎:傳承通商精神 深耕國際市場
美不續(xù)簽俄美僅存軍控條約?
貿易融資砥礪前行
貿易統(tǒng)計
通商達天下 僑心聯(lián)四海 南通警僑聯(lián)動打造“海外安全工程”新模式
清前期的商業(yè)政策與多民族國家的統(tǒng)一和鞏固
貿易統(tǒng)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