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志國 攝影/郝 麗
這一天,我接待了劉華的預約來訪。劉華四十歲出頭兒,正是年富力強的好年華,卻說因為身體有病,自己開不了車,只好由朋友負責接送。劉華究竟病狀如何?
落座后,愁眉不展的劉華這樣訴說自己的病癥:“您看我挺好的吧?但是,我感覺病得不輕,主要是腦子不好、心臟不好。平時常會感覺全身乏力,渾身難受,沒精打采,迷迷糊糊。發(fā)作起來的時候,就更厲害了,心慌、胸悶、氣短,難受死了,有時候真的感覺自己好像要死了。我自己開不了車,也騎不了車,我怕腦子出問題,怕心臟出問題,怕路上出事。所以,我讓朋友帶我來了?!?/p>
我順勢問道:“既然身體有病,一定去過醫(yī)院吧。”
劉華打開了話頭兒:“您可說對了。自從鬧病之后,醫(yī)院可沒少跑,醫(yī)生可沒少看。中醫(yī)、西醫(yī)、本地的、外地的、小醫(yī)院、大醫(yī)院,這些日子差不多總是跑醫(yī)院了。腦科、胸科、心內科,連耳鼻喉科都看了,檢查結果都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問題。這兩個月來,花了不少錢,吃了不少藥,但是,我感覺都沒管事。這樣治來治去,讓自己和家人都越來越心里沒底了。這時候有朋友提議,是不是要看看心理醫(yī)師?我這才聯(lián)系上您。您看我這究竟是怎么啦?”
我肯定地說:“能從心理方面來考慮自己的問題,這很好。不用著急,我們來共同想辦法。請說說從什么時候開始出現(xiàn)這些癥狀的?”
劉華回憶道:“說起來很長時間了,有好幾年了。幾年來,陸陸續(xù)續(xù)鬧過幾次,不過那時候比較輕,鬧一陣就過去了……”
“你說好幾年了?這幾年來,你生活中有什么事情發(fā)生嗎?”
劉華好像遇到了知音:“您可問著了,事情太多了,真是一件接一件。最先是我離婚。離婚之后又再婚。再婚妻子有個女兒,離婚的時候法院判給父親了,可是生父不肯負擔孩子的學費,這樣我又把孩子的戶口轉過來,由我來負擔孩子的學費。隨后是我母親生病,反反復復住院治療。再后,我自己的孩子開電動車,把一個老太太撞了。過去還有父親幫我,最近父親骨質增生嚴重了,也不能做多少事情了。至于平時的小事,就甭說了。攤上這些事兒,您說哪件事不夠愁人的?”
我又問道:“這些事兒讓你感到很有壓力?”
劉華沉重地點頭:“是,接二連三的,這些事兒壓得我快承受不住了?!?/p>
我接過話來:“于是,伴隨這些事情就出現(xiàn)了這些身體癥狀?”
“是,我的病好像就是跟著這些事情來的……”
“每當身體鬧病的時候,會感覺怎樣呢?”
劉華想想說:“自從我身體鬧這些毛病,家人對我更關心了。妻子說,’你可別累壞了,家里的活兒我來干,你回家多休息‘。父母也更心疼我,盡心盡力幫我。孩子們也都更懂事了,有好吃的也都知道讓著我,我好像成了個孩子??傊?,我一犯病,就可以得到家人的照顧,心里就顧不上發(fā)愁的事了,就感覺輕松了許多……”
我接著問:“最近一次犯病是什么時候?”
劉華忽然有所領悟地說:“最近一次是兩個月前?,F(xiàn)在想想,我都找到原因了。那天,我在牌桌上輸了好幾百,當時沒咋樣,可回到家里就犯病了,心慌、胸悶、氣短,上氣不接下氣,真的感覺自己就要死了。家人嚇壞了,趕緊送我去了醫(yī)院。醫(yī)生最終也沒有檢查出什么問題,輸點液,我就沒事了。可是,從此我更擔心這個毛病了。您看我的病究竟是怎么回事?”
至此可以判斷,劉華的所謂癥狀,根本不是軀體疾病,而屬于軀體化現(xiàn)象。
所謂軀體化現(xiàn)象,就是在遇到生活困境難以面對的時候,潛意識地會讓心理壓力轉換成某種軀體癥狀。用一句形象的說法,叫作心病跑到身體上,是潛意識里在扮演病人。這是人在進行自我心理防衛(wèi),以減輕內心的痛苦和焦慮。人的自我心理防衛(wèi)機制,都是建立在潛意識中的,是不知不覺中使用的。扮演病人不是裝病。
前面我們看到,劉華的生活中面臨一個又一個難題,用專業(yè)的話說,面臨一個又一個應激事件。這些應激事件,都會對人構成心理沖擊,形成心理壓力。應激事件接二連三,導致心理壓力不斷累積。而最近這次輸錢事件,給他的心理壓力就更是顯而易見了,好像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后那根稻草,終于讓他承受不了了。承受不了了怎么辦?心靈就要尋求逃避。逃避到哪里?病癥,往往是最好的心靈避難所。一個正值中年的男人,也許只有躲到病里,才能讓心靈得到暫時解脫。于是,劉華開始扮演病人,出現(xiàn)了軀體化現(xiàn)象,這其實是一種心理自我防衛(wèi)機制。
解釋了上面的意思后我說:“知道沙漠里的鴕鳥嗎?據(jù)說當被敵人追趕而難以逃脫時,它的對策就是把頭埋進沙子里。因為既然難以面對眼前困境,怎么辦?把頭埋進沙中豈不就什么也看不見了?這樣可以暫時逃避痛苦。因此,這種心理防衛(wèi)機制也可以叫作“鴕鳥策略”。面對壓力,借助軀體化現(xiàn)象扮演病人,就好像鴕鳥把頭埋進沙中一樣。能理解這個意思嗎?”
劉華連連點頭:“我知道了,我沒病,這些都是心理壓力造成的。”
正如我所預料的,劉華轉而問道:“可是,心理作用真的有這樣大嗎?”
我先介紹了一個心理暗示試驗。試驗將100個醫(yī)學院學生分為兩組。第一組分配了紅色膠囊包裝的興奮劑,第二組則分配了藍色膠囊包裝的鎮(zhèn)靜劑。實際上膠囊里面的藥粉卻暗中調了包。結果兩組被試的反應是,吃了紅色膠囊的一組很興奮,吃了藍色膠囊的一組則很平靜??梢姡遣煌男睦戆凳居绊懥松眢w用藥后的生化反應。
劉華深有領悟,確信自己沒病,臉上終于有了輕松的笑容:“心理的作用是很大,我現(xiàn)在就好多了!”
我笑了:“如果說感覺最不好的時候打10分,那現(xiàn)在是……”
劉華想了想:“剛談到一半的時候就剩五六分了,現(xiàn)在,也就還有兩三分……”
任何心理問題的化解,都需要一個過程。為了幫助劉華后期的自我調整,我們取得如下共識:一是確信自己沒病,不斷給自己積極心理暗示;二是不再扮演病人,不再跑醫(yī)院看醫(yī)生;三是學會適當宣泄,通過和家人朋友增進溝通,來化解心理壓力;四是保持正常生活,面對癥狀迎難而上,該做什么做什么。
告辭的時候,劉華接受我的建議,決定回去的時候讓朋友當乘客,自己當回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