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蘋
作者單位:110112 沈陽市蘇家屯區(qū)中西醫(yī)結(jié)合醫(yī)院血液凈化科
近年來, 腎病高發(fā), 維持性血液透析為重要的治療方法,雖然能夠維持患者的生命, 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 但是, 血液透析中透析膜等異物激活的炎性反應、凝血系統(tǒng)紊亂, 體內(nèi)毒素堆積過多, 代謝緩慢, 導致患者血脂、電解質(zhì)異常等[1,2]。為此, 本文選取本院收治的終末期腎病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使用自擬補腎降濁方對患者進行治療, 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終末期腎病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納入標準[3]:①在入組前均采取透析并且時間>3個月, 堅持2~3次/周, 采取碳酸氫鹽透析;②自愿參加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出標準:①具有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嚴重感染、造血系統(tǒng)疾病者;②不愿意參加研究者。將80例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男20例, 女20例, 年齡45~69歲, 平均年齡(55.0±4.8)歲;試驗組男23例, 女17例, 年齡46~70歲,平均年齡(56.0±4.9)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血液透析, 采用德國費森尤斯4008S型透析機和標準碳酸氫鹽透析, 透析液流速為500 ml/min,血流速度為200~250 ml/min, 透析中予以低分子肝素抗凝, 透析頻率為2~3次/周, 4 h/次。在治療的過程中, 告知患者限制鹽攝入量, 積極控制血壓血糖血脂、糾正低蛋白血癥和貧血、補充營養(yǎng)等。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使用自擬補腎降濁方進行治療, 方劑組成為:黃芪20 g, 淮山藥15 g, 銀杏葉20 g,生首烏15 g, 丹參20 g, 生山楂15 g, 土茯苓15 g, 生大黃10 g,懷牛膝10 g, 甘草5 g。若有外感癥狀者加銀花10 g、連翹10 g、防風10 g;濕熱者加金錢草10 g、石韋10 g;肝失疏泄者加柴胡10 g、白芍10 g、郁金10 g;失眠者加酸棗仁10 g、遠志10 g、百合10 g。水煎服, 2次/d, 口服, 療程為30 d。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血脂情況, 主要包括TC、TG、LDL-C、HDL-C指標。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試驗組患者TC、TG、LDL-C、HDL-C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血脂情況比較( ±s, mmol/L)
表1 兩組患者血脂情況比較( ±s, mmol/L)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shù) TC TG LDL-C HDL-C試驗組 40 5.30±0.21a 2.75±0.23a 2.23±0.29a 1.14±0.22a對照組 40 5.99±0.30 3.09±0.32 2.72±0.24 0.99±0.26 t 11.917 5.457 8.233 2.785 P<0.05 <0.05 <0.05 <0.05
維持性血液透析為腎病終末期常見的治療方法之一, 將機體內(nèi)多余的水分和代謝廢物清除, 通過半透膜的原理, 對腎功有改善作用, 并且維持電解質(zhì)和酸堿平衡, 可以延長患者的生存周期。但是維持性血液透析還有一定的局限性, 主要表現(xiàn)為脂代謝異常, 患者在接受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后會出現(xiàn)營養(yǎng)不良、貧血、機體蛋白質(zhì)大量流失等癥狀, 并且時間越長, 其并發(fā)大血管疾病的危險性也越高。患者發(fā)生的微炎癥反應、內(nèi)毒素、免疫復合物等物質(zhì), 會導致體內(nèi)血小板聚集, 發(fā)生高凝狀態(tài), 同樣增加心腦血管并發(fā)癥的危險。在中醫(yī)學中, 接受維持性血液透析終末期腎病發(fā)病病機屬于“本虛標實”, 其本在于腎脾虛損, 標則為瘀血濁毒?,F(xiàn)代中醫(yī)學家總結(jié)該病的發(fā)生機理為:腎脾兩臟虧需, 脾失運化, 腎失藏瀉, 導致水濕內(nèi)停, 水道不通, 尿道閉塞, 瘀血、濁毒瘀滯發(fā)為水腫。有現(xiàn)代學者認為, 這一類患者的血液處于高凝狀態(tài), 可以通過“血瘀”進行辨證[4]。作者使用自擬補腎降濁方對患者進行治療, 取得了顯著的臨床療效, 具體方劑組成如下:黃芪為甘, 主要歸于肺脾經(jīng), 主要作用為補氣升陽,利水消腫, 主要消除水腫, 為方中君藥?;瓷剿幯a脾、生首烏補腎, 共為臣藥, 先天與后天同補。山楂活血化瘀, 丹參活血補血, 銀杏葉宣降肺氣為佐藥。配大黃增加活血化瘀之功, 又可通腹泄熱, 清熱解讀, 配牛膝引藥下行, 調(diào)補肝腎,甘草調(diào)和諸藥, 以上藥物連用, 健脾益腎, 活血通瘀泄?jié)?。如果患者有外感癥狀, 如惡寒發(fā)熱頭痛等癥狀, 可以加銀花、連翹、防風, 銀花清熱解毒、疏散風熱, 連翹清熱、散結(jié),防風解表勝濕, 有效的祛除外感癥狀;濕熱重的患者, 舌苔厚膩, 小便紅赤加金錢草利濕退黃、利尿通淋, 石偉利尿通淋,消除濕熱之邪, 并且協(xié)助主要消除水腫, 使水腫從小便而去;肝失疏泄者, 胸脅疼痛, 柴胡疏肝解瘀, 白芍斂陰揉陰、郁金解郁調(diào)氣;失眠者加酸棗仁養(yǎng)心安神, 斂汗, 遠志交通心腎安神, 百合清心安神。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 銀杏葉提取物,主要的化學成分為銀杏內(nèi)酯、銀杏黃酮類化合物, 可以降低血脂、血糖、降低血液的黏稠度, 抑制炎性反應、抑制高凝狀態(tài)、保護心、腦細胞的完整性, 其意義重大[5]。大黃可以有效降低維持性透析患者的肌酐。黃芪具有抗氧化抗自由基的作用;黃芪對腎小球基底膜有保護作用。丹參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huán), 增加冠狀動脈流量, 改善心肌缺血, 改善微循環(huán), 降血壓及降血脂的作用。何首烏中主要的成分可以結(jié)合膽固醇, 防止膽固醇在肝臟內(nèi)堆積, 起到降血脂的作用[6]。
綜上所述, 對維持性血透患者使用自擬補腎降濁方對脂代謝有積極的作用, 可盡量維持患者的血脂水平, 減少心腦血管危險時間的發(fā)生。但是本研究尚有不足之處, 對患者的研究樣本例數(shù)過少, 觀察指標過于單一, 希望廣大同仁繼續(xù)進行本方面的研究, 為臨床治療提供佐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