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承鍇
這個假期,我讀了一本中國唯一一位獲得過國際安徒生獎的作家曹文軒的長篇小說《山羊不吃天堂草》,這本書主要講述了一位來自小豆村的少年,他叫明子,因為生活所迫,拜村中一位手藝很好的木匠三和尚為師。明子跟隨他一起進城做木匠活,后來,明子憑著聰明和靈性,掌握了許多木匠的技巧與手藝??恐辗e月累的經驗,明子最終獨立撐起門戶,直到離開三和尚,獨擋一面,出師收徒……這本書多處情節(jié)令我至今記憶猶新。
令我印象最深的情節(jié)在第二十四章,明子的父親用錢買了一百多只羊,想要冬天養(yǎng)肥之后賣錢,可是小豆村的草因種種原因不夠羊吃的了,父親只好帶著羊群翻山越嶺來到了幾十里開外的一片被當?shù)厝朔Q為“天堂草”的草地上。
這群饑渴難耐的羊,面對前方一片高貴誘人的“天堂草”,卻始終不肯低下倔強的頭。若干天后,它們竟一只接著一只壯烈地死去……后來,明子得出了一個道理:“卑微”的山羊遇上“高貴”的天堂草,無論山羊多么饑餓,也決不會低下頭,因為它們不肯吃自己不該吃的東西。
這是一本生動易讀、耐人尋味、文筆酣暢、極具立體感的長篇小說。作家曹文軒細致地描寫了人們生活的艱辛,深刻表達了主人公明子坎坷的心路歷程。
這本小說敘述了一個少年進城打拼的故事,所以內容難免有些許傷感:從明子的師兄黑罐為了給家人治病不惜一切代價,到明子出師時對城里朋友道別時的戀戀不舍;從開頭城市秋夜的寂寞,到結尾處借初夏的太陽抒發(fā)明子離別時的惆悵,處處體現(xiàn)著曹文軒說過的一句話:“兒童文學需要一點悲情?!?/p>
我對這句話同樣回味無窮。我曾經聽過一個關于曹文軒的故事:他小時候生活在農村,常常由于經濟條件貧寒而饑一頓飽一頓。他們那里的村民最討厭春夏之交的時候,因為那時頭年的糧食吃完了,而來年的糧食還尚未成熟。在這青黃不接的季節(jié),饑餓到極限的時候,甚至有啃石頭的欲望。正是如此,作家曹文軒才認為兒童文學中需要一些悲情,而這些悲情并非是負面的,它會讓我們理解與珍惜現(xiàn)在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