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濤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制度的不斷深化改革,國家對學生的素質要求也在日漸增高。其中,閱讀是學生獲取和理解知識的重要能力,也是學生學習中的基本要求。因此,提升閱讀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老師在教學中就要對學生的閱讀能力從小開始注重培養(yǎng)。但就當前而言,我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面依然存在著許多缺陷與不足。所以,探討當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以及如何采取有效的舉措來解決此類問題。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閱讀能力問題對策
良好的語文閱讀能力有利于幫助學生提高獲取知識的能力以及寫作水平,是衡量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指標。但當下,仍然有大部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處在低水平階段,因此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就要從小抓起。所以在小學時期,老師如何采取合理高效的語文閱讀教學方式,幫助還處在懵懂階段的孩子來提升閱讀水平是十分關鍵的。
一、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意義
(一)豐富學生情感,提升寫作水平
老師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不僅能夠讓學生獲取豐富的知識來不斷充實自己,同時也能潛移默化地豐富學生的個人情感,讓其在指尖翻閱的書頁中領略世間百態(tài),為自己的寫作無形中收集了很多鮮活的素材。除此之外,學生在提升閱讀能力的過程中也在不斷地提升自身的文學素養(yǎng),這對今后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有利于幫助學生形成辯證思維和正確的三觀
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通過品讀不同的人物故事時,可以去分析和明白其中的人生道理,有利于引導學生從小形成正確的辯證思維能力,學會從多角度出發(fā)探究事物,追其本質。此外,閱讀能力的提升也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老師教學模式單一,缺乏創(chuàng)新
現(xiàn)如今,由于受傳統(tǒng)的語文閱讀教學方式的影響,大部分老師仍保留著老舊的教學方式來進行課堂教學,不斷單向地向學生進行知識灌輸,在閱讀教學上永遠都是老師一個人在分析解讀問題,就這樣日復一日地進行著填鴨式教學方式。最后的結果便是課堂收益甚微,達不到預期效果。
(二)教師缺乏教學熱情
課堂上擁有良好的學習氣氛是提升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就當前而言,由于老師的教學方法落后,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從而進一步的導致了老師對學生的閱讀教學缺乏熱情。一個引導孩子學習的老師如果對教學缺乏熱情,課堂的學習氛圍可想而知。此外,部分老師甚至沒有認真?zhèn)湔n,在教學的過程中出現(xiàn)內容超綱等問題,導致學生接受不了,教學效果也不容樂觀。
(三)小學生缺乏閱讀興趣以及語文素養(yǎng)
首先,小學生還處在懵懂稚嫩的成長階段,對閱讀的了解還知之甚少。所以在這樣的背景下,小學生很難對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加上小學生天性愛玩,要想讓好動的他們靜下心來閱讀還存在很大的挑戰(zhàn)。其次,正如上述提到,老師的教學方式缺乏創(chuàng)新,課堂不能夠吸引學生,導致學生缺乏閱讀興趣,惡性循環(huán)。再次,小學生的注意力不易集中,對老師課堂上的閱讀教學不能夠認真學習,導致學習效果差。除此之外,小學生還缺乏一定的語文素養(yǎng),導致老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上也存在較大的瓶頸。
(四)學生閱讀時間少
學生的閱讀時間主要集中在語文課堂上,但是當下老師為了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導致課堂上老師只是粗略的教授內容,剩下的靠學生自主學習,導致學生一知半解,閱讀能力低下。除此之外,在課余時間很少有學生會去主動閱讀。這樣一來,導致學生的閱讀時間非常有限,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興趣非常不利,同時也為老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上也增加了難度。
三、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水平的策略
(一)改變傳統(tǒng)教學,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老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要剔除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不符合時代潮流的教學方法,并要不斷對其進行創(chuàng)新。把傳統(tǒng)的單方面的對學生閱讀知識灌輸改變發(fā)展為和學生共同分析探討,對學生進行必要性的引導,如福州某小學的語文老師在教學《田忌賽馬》時,提問學生田忌最后反敗為勝給我們帶來的啟示是什么,從而引發(fā)學生思考。此外,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可以通過給出與文章相關的詞語來讓學生對上節(jié)課所學習的文章進行復述,考察學生對文章層次的把握能力。這樣的互動式教學,讓學生變成了課堂的主體,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
(二)重視閱讀教學,提升教學熱情
首先,老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路人,其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影響不言而喻。所以,老師應該改變缺乏熱情的教學態(tài)度,要不斷重視閱讀教學對學生發(fā)展的重要性。其次,老師也應該定期去進修學習來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不斷充實自我以去引導學生提升自身的閱讀能力。再次,老師要努力打造富有吸引力的課堂,在科技日益發(fā)展的今天,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的方式來活躍課堂氛圍,如播放與文章相關的視頻資料等,為學生在語文閱讀學習上營造良好的學習交流氛圍。此外,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要注意因材施教,對待不同年段的學生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旨在提升閱讀教學水平。通過這樣,才能進一步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成果。
(三)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語文素養(yǎng)
有效地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的關鍵在于老師的正確引導。如上述所說,枯燥的課程使本就注意力難以集中的小學生更加缺乏閱讀興趣,加上學生語文素養(yǎng)有限,更無法對閱讀產生好感。在這樣的情況下,老師可以通過情景化教學來打造有趣的學習環(huán)境,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廈門某小學的語文老師在上《南轅北轍》一課中,就讓學生進行情景模擬,讓他們通過自己的表演來詮釋文章中提到的南轅北轍所帶來的現(xiàn)實意義。這樣一來,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文章內容的記憶,而且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此外,老師應該多引導學生正確學習如何閱讀,爭取吸收每一篇閱讀文章的知識,對待老師也不要抱著畏懼的態(tài)度,要學會不懂就問,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地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
(四)增加學生閱讀時間
學生僅在課堂上所花費的閱讀時間是遠遠不夠的,課堂只是老師教導學生如何去學習閱讀文章的場所,學生要真正的去實踐這些所學到的閱讀方法才是提升能力的關鍵。所以,在這一方面,老師要正確引導學生進行課外自主學習,并定期推薦課外好書給孩子們進行閱讀,讓其感受閱讀的魅力,真正地讓閱讀成為學生的習慣。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本文主要闡述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上所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對策。隨著教育制度的不斷深入改革,提升小學生閱讀能力已經是大勢所趨。所以在這樣的形勢下,如何提升小學生閱讀能力就顯得至關重要。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此外,也能讓學生今后更高效地獲取知識,形成良性循環(huán)。
參考文獻:
[1]劉志梅.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對策[J].散文百家,2015,(04).
[2]張芳照.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課外語文,2016,(14) :108.
[3]李文霞.小學語文閱讀有效性教學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4,(15) :114.
[4]范秀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分析[J].新課程研究,2015,(10)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