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愷,袁海霞,范培麗,季正標,黃備建,朱 正,王文平,董 怡
1.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超聲科,上海 200032;
2.上海市影像醫(yī)學研究所,上海 200032;
3.太倉市第一人民醫(yī)院超聲科,江蘇 太倉 215400
肝癌是目前全球致死率第二的惡性疾病。我國肝癌患者約占全球總患者的50%以上,其中超過90%的肝癌為肝細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1]。HCC早期起病隱匿,無明顯臨床癥狀,因此早期診斷是提高療效的關鍵[2]。超聲檢查以其便捷、經(jīng)濟和無放射性等優(yōu)點,成為肝癌篩查的首選方法。然而,對于肝癌微小病灶,常規(guī)超聲診斷的準確率有所欠缺。超聲造影可動態(tài)觀察病灶血流灌注情況,近年來在肝癌的診斷及鑒別診斷中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Yang等[3]研究發(fā)現(xiàn),不考慮病灶大小時,HCC病灶有93%表現(xiàn)為動脈期高回聲增強,97%表現(xiàn)為延遲期減退,然而該研究中病灶平均直徑為5.7 cm。有學者發(fā)現(xiàn)超聲造影在小肝癌的診斷和鑒別診斷中具有重要價值,但其文獻中<1 cm的病灶僅占總數(shù)的5.29%[4]。為了進一步提高HCC的診斷準確率,本研究回顧性分析了≤10 mm HCC的超聲造影表現(xiàn)及增強時相特征。
將2013年1月—2016年10月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接受超聲造影檢查并經(jīng)術后病理學檢查證實為HCC(直徑均≤10 mm)的34例患者納入本研究。其中,男性26例,女性8例,平均年齡為(55.29±9.99)歲。
儀器選用具有實時諧波超聲造影成像功能的Philips iU 22、GE Logiq E9、東芝Aplio500、彩色多普勒超聲儀。超聲造影劑選用意大利Bracco公司生產(chǎn)的聲諾維(SonoVue),用0.9%NaCl溶液5 mL將5 mL干粉劑配制成六氟化硫微泡懸浮液。采用二維超聲肝臟掃查,記錄腫塊位置、形態(tài)、大小等;然后選用實時諧波成像模式,經(jīng)上肢淺靜脈快速推注SonoVue造影劑2.4 mL,實時觀察記錄病灶增強方式及時相變化,持續(xù)觀察至少5 min,錄像記錄造影全過程。將超聲造影過程分為3期,動脈期(10~40 s)、門靜脈期(41~120 s)及延遲期(>120 s),以肝實質回聲為參考將病灶的超聲表現(xiàn)分為高回聲、等回聲及低回聲,記錄病灶各期超聲造影表現(xiàn)及開始增強時間、達峰時間、等回聲時間及低回聲時間。所有患者均由2名有5年以上超聲診斷經(jīng)驗的醫(yī)師進行資料回放分析。
使用SPSS Statistics V21 M統(tǒng)計軟件,超聲造影時相中的開始增強時間、達峰時間、呈等回聲時間及呈低回聲時間以x±s表示。
本組34例患者均為單發(fā)病灶,經(jīng)病理學檢查證實均為≤10 mm HCC。腫塊切面直徑最小為5 mm,最大為10 mm,平均8.7 mm。其中12個病灶位于左葉,21個位于右葉,1個位于尾狀葉。26個(76.47%)病灶病理學檢查顯示病灶周圍肝硬化,14個(41.18%)顯示肝細胞不同程度脂肪變。
二維超聲聲像圖表現(xiàn)為弱回聲/無回聲1個(2.94%),低回聲9個(26.47%),稍低回聲15個(44.12%),等回聲6個(17.65%),稍高回聲2個(5.88%),高回聲1個(2.94%)。注射SonoVue造影劑后(表1),所有病灶均表現(xiàn)為動脈期高回聲增強,門靜脈期有不同程度減退。其中21個(61.8%)門靜脈期低回聲增強(圖1),13個(38.2%)門靜脈期等回聲增強。門靜脈期病灶呈等回聲的患者中7例在延遲期表現(xiàn)為低回聲(圖2),6例在延遲期仍呈等回聲(圖3),其中3例有HCC病史。
表1 ≤10 mm HCC超聲造影不同時相回聲表現(xiàn)
圖1 ≤10 mm HCC超聲造影后門靜脈期減退表現(xiàn)
圖2 ≤10 mm HCC超聲造影延遲期減退表現(xiàn)
圖3 ≤10 mm HCC超聲造影延遲期等回聲表現(xiàn)
本組34個病灶的開始增強時間、達峰時間及呈等回聲時間分別為(18.56±3.94)、(23.88±4.59)及(32.33±6.54)s。其中6個病灶表現(xiàn)為延遲期呈等回聲,無法獲得呈低回聲時間;其余28個病灶呈低回聲時間為(134.21±66.38)s。
若以動脈期高回聲增強,門靜脈期及延遲期低回聲增強作為診斷指標,超聲造影診斷≤10 mm HCC的準確率為61.8%。若以動脈期出現(xiàn)高回聲增強,門靜脈期呈等或低回聲增強,延遲期呈低回聲增強為診斷指標,其準確率為82.4%;若再結合既往腫瘤病史,其診斷準確率可達91.1%。
肝癌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分別居我國惡性腫瘤的第4位和第2位[5]。早期肝癌且肝功能良好的患者,外科手術切除是其最佳選擇[6],因此小肝癌的診斷及鑒別診斷尤為重要。微泡超聲造影劑因其大小不能通過血管內皮進入周圍間隙,從而能動態(tài)地觀察局部病灶的血流動力學情況,在臨床得到了廣泛應用,對原發(fā)性肝癌的檢出及鑒別有重要作用。由于原發(fā)性HCC肝動脈血供及動靜脈瘺等因素影響,典型的HCC超聲造影表現(xiàn)為動脈期高回聲增強,門靜脈期及延遲期低回聲增強,即造影劑“快進快出”表現(xiàn)[7-8]。而≤10 mm HCC因分化程度及部分門靜脈血供等原因HCC,其超聲造影表現(xiàn)常常與不典型增生結節(jié)產(chǎn)生重疊[9]。目前,≤10 mm HCC超聲造影研究仍然比較少見,本研究嘗試歸納≤10 mm HCC的超聲造影表現(xiàn),以期提高超聲造影對≤10 mm HCC的診斷準確率。
HCC超聲造影的典型表現(xiàn)為動脈期高回聲增強,門靜脈期及延遲期逐漸減退[10],這種增強方式見于>97%的患者[11]。本組患者中34例均表現(xiàn)為動脈期高回聲增強,與以往經(jīng)驗相符。而在門靜脈期,有13個表現(xiàn)為等回聲增強,21個(61.76%)表現(xiàn)為門靜脈期低回聲。本組≤10 mm HCC病灶的超聲造影表現(xiàn)中,符合典型HCC“快進快出”表現(xiàn)的患者明顯少于既往報道(75%~96.7%)[12-14]。若只以動脈期出現(xiàn)高回聲增強,門靜脈期低回聲增強,即“快進快出”作為≤10 mm HCC的診斷指標,準確率為61.8%,明顯低于以往文獻報道。有文獻報道隱匿性HCC病灶較小,腫塊血供常以靜脈為主,且部分為復發(fā)病灶經(jīng)過治療后導致造影增強方式改變,不減退比例較高[15]。由此可見,單純以“快進快出”作為診斷≤10 mm HCC的診斷指標,準確率相對較低。本組13例門靜脈期表現(xiàn)為等回聲的患者中,7例至延遲期表現(xiàn)為低回聲,6例仍表現(xiàn)為等回聲,21例門靜脈期低回聲的患者延遲期均表現(xiàn)為低回聲。延遲表現(xiàn)為低回聲強化的患者共28例,占總患者數(shù)82.4%,較既往文獻報道的97%明顯減少[3]。若以動脈期出現(xiàn)高回聲增強,門靜脈期呈等或低回聲增強,延遲期呈低回聲增強為診斷≤10 mm HCC的標準,準確率達82.4%,與既往≤2 cm HCC超聲造影研究中門靜脈期至延遲期減退比例79.6%相近[16]。而本組延遲期仍呈等回聲的6例患者中,有3例為復發(fā)病灶,若在以上診斷指標基礎上結合考慮既往腫瘤病史,準確率可達91.1%。
分析本組患者中門靜脈期及延遲期減退比例相對較低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① 腫瘤分化程度:超聲造影的診斷準確率很大程度受腫瘤分化程度的影響,低分化HCC主要由肝動脈供血,在門靜脈期廓清后與強化的肝實質對比呈低回聲,部分文獻報道典型的增強表現(xiàn)出現(xiàn)在17%的1級HCC和41%的2~3級HCC中[17]。減退時間亦與HCC的分化程度有關,分化良好的HCC傾向于表現(xiàn)為晚期減退或不減退,而低分化的HCC傾向于表現(xiàn)為快速減退[18]。通常,門靜脈期低增強的病灶較等增強或高增強的病灶分化差,延遲期低增強的病灶較等增強的病灶分化差[19]。② 腫瘤直徑:Yang等[20]對276例肝癌患者的研究認為,>3 cm的肝癌較小肝癌減退時間更早,但是腫瘤的增強及減退模式與腫瘤大小無關[20]。Von Herbay等[21]則認為,高分化肝癌增強方式與腫瘤直徑有關。HCC直徑是否影響其延遲期的減退仍有待研究。③ 肝臟硬化對血供影響:不同程度肝硬化背景與不同程度增殖狀態(tài)的肝癌增強持續(xù)時間不同[22]。肝硬化代償期肝竇內壓力升高,導致門靜脈血流減慢,而失代償期隨著門靜脈壓力進一步增高,導致門體側支循環(huán)的肝外分流,門靜脈血流量明顯減少[23]。
綜上,對于≤10 mm的肝內病灶,以動脈期出現(xiàn)高回聲增強、門靜脈期呈等或低回聲增強、延遲期呈低回聲增強為診斷指標,可顯著提升此類肝癌的診斷準確率。在既往有HCC病史的患者中,所有動脈期呈高回聲增強的病灶都應考慮有HCC復發(fā)的可能。因此,超聲造影時相分析有助于提高≤10 mm HCC診斷的準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