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
一、結合特定歷史背景答題
很多同學在解答主觀題時容易遺漏要點或跑題,這其實是因為大家沒有找到正確的解題切入點,解題的思維存在偏差。在解答歷史主觀題的時候,大家一定要結合特定的歷史背景和歷史環(huán)境進行分析,要根據(jù)相應的題設進行解答。同學們在解答時,首先要認真細致讀題,還要結合題中涉及的歷史背景,思考當時發(fā)生的一些重要歷史事件,在這個過程中要盡量讓自己的思維開闊,能夠做橫向和縱向的聯(lián)系。同時,大家要盡可能避免進入思維誤區(qū)。
例如,有這樣一個問題:中國維新思想和法國啟蒙思想在促進社會變革作用上有什么不同?在讀完這個問題后,不少同學覺得很簡單,就掉以輕心。很多同學都漏答了救亡圖存內容,原因就在于這些同學沒有從中國處于民族危機的時代背景方面來分析問題。大家在解答主觀題時一定要深入聯(lián)系當時的歷史背景和社會環(huán)境,將各種關聯(lián)因素都考慮在內,這樣才能夠使答案更加全面。
二、注重思維的發(fā)散與延伸
近年來歷史主觀題在題型變化和提問方式上比較靈活,有些試題還具有較大的思維難度。不少同學在遇到一些復雜問題或者對發(fā)散性思維要求很高的試題時就會一頭霧水,感覺讀不懂題意,或者無法形成有效的解題思路。這一方面反映出大家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另一方面,大家之所以會產(chǎn)生這樣的狀況,主要原因在于沒有進行思維的發(fā)散和延伸。如果思維受到限制,那么解題的思路就會很窄,也就無法進行有效的聯(lián)系。這樣,在解答試題時就會遇到各種障礙,錯誤答案也就隨之產(chǎn)生。因此,同學們在平時的訓練中要多做有針對性的思維訓練,讓思維得到發(fā)散和延伸。
可以基于一些有效的模式進行思維發(fā)散和延伸的訓練。同學們在平時的學習中可以多找一些有針對性的問題進行思考探究。例如:某兩場政變或兩種政策之間有什么異同點?為什么會有異同情況?這些說明了什么?其實,分析異同點也不復雜,無非就是從背景、性質、影響等角度去分析。大家還要注重橫向與縱向的聯(lián)系。經(jīng)常進行橫向和縱向的聯(lián)系,同學們就能較準確地分析出歷史現(xiàn)象的本質。思維能力和思維層面是決定大家在解答主觀題時能否得高分的關鍵因素。同學們在考試前應加強相應的訓練。
三、訓練表達能力
很多同學在解答主觀題時思維會有些混亂,這一點在他們的答題方式或者答題習慣中能夠直觀地反映出來。不少同學的答案缺乏層次和條理,這些同學在解答時想到什么就寫什么。這些是影響大家考試成績的因素。在平時的訓練中同學們一定要有意識地進行規(guī)范訓練,要使答案層次分明、邏輯清晰。
通常情況下,同學們對從哪幾個方面來回答問題要有預判。具體分幾個方面來回答,這里有個技巧,那就是:根據(jù)所給的分數(shù)決定要分幾個方面。一般一個要點的分值是2~3分,如果一道題的總分值是8分,那么很可能它的要點有4個。用這種方法可以有效減少漏答的可能性。同時,大家在答題時還要注意序號的安排,不同的層次用不同級別的序號,這樣就顯得層次分明,也不容易丟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