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秦川
春秋戰(zhàn)國時期,韓國有一個特別睿智的君主名叫韓昭侯。一天,一位下人為他整理衣服時,清理出一條舊褲子,于是便問韓昭侯,以后是否還會穿這條褲子。韓昭侯看了一眼褲子后,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太舊了,不穿了!”
那位下人聽后,不好意思地向韓昭侯請求道:“如果君主不穿了,能否將這條褲子賞給我?”韓昭侯聽后直接拒絕道:“不可以?!贝藭r,韓昭侯的兒子剛好從旁邊經過,便不解地問父親:“只是一條不再穿的舊褲子,您為什么不舍得送給他人呢?再說,您這樣做,不是讓人覺得太吝嗇了嗎?”韓昭侯嘆息一聲,嚴肅地說道:“這件事并不是一條褲子那么簡單。君主固然要善于獎賞,但任何獎賞都要有所依據,一定要把獎賞頒給那些有成績、值得獎賞之人?!?/p>
說到這里,韓昭侯停頓了一下,進一步給兒子加以說明:“明智的君主,在獎賞上從來不隨便,即使只是一條不再穿的舊褲子,但如果隨便獎賞下去,就會給無功的人留下一種印象:不用努力也有機會獲得獎賞;同時也會給那些有功之人留下一種概念:君主賞罰是根據自己的喜好行為進行的,再努力也是白費。這樣一來,阿諛奉承之人就會有機可乘,投機取巧之人就會變本加厲,埋頭苦干之人則會心生失望。長此以往一定會形成大患,因此,雖然只是一條不再穿的舊褲子,我也不能養(yǎng)成隨便獎賞的習慣。”
《韓非子》有文曰:“是以賞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罰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大意是說,獎賞不要過于豐厚但要固守信用,讓人獲利;懲罰不要過于重苛但要嚴格執(zhí)行,讓人民畏懼。現實生活中,為官者的手中握有很多權力,但一定要慎用,必須做到事出有因,賞罰分明,小功小賞,無功不賞。只有這樣,才會受到他人的尊重和敬佩。
(摘自《演講與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