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音
“好,被我發(fā)現(xiàn)了!”
尖而細(xì)的聲音從廚房窗外的地方發(fā)出來,說話的是我們那長睫毛的老三。這一聲尖叫有了反應(yīng),睡懶覺的老大,吃點心的老二,連那搖搖學(xué)步的老四,都奔向廚房去了。正在洗臉的我向窗外一伸頭,只見四個腦袋扎做一堆,正圍在那兒看什么東西。啊,糟了!我想起來了,昨天晚上……
“看!”仍然是三姑娘的聲音,“這是什么?橘子皮?花生皮?還有……”
“陳皮梅的核兒!”老大說。
“包酥糖的紙!”老二說。
“哪兒來的花生皮?”我被質(zhì)問了,匆忙之間拿了一句瞎話來搪塞,“王伯伯帶他家大寶來了,當(dāng)然要買點兒東西給他吃呀!”我一說瞎話就要咽唾沫。
所以我的瞎話一眼就被孩子們看穿了,然后四張小臉抬起來沖著我,長睫毛的那個,把眼睛使勁擠一下,頭一斜,來了一嗓子干脆的:“賠!”
我們喜歡在孩子睡覺以后吃一點東西,沒有人搶,沒有分配不均的糾紛。在靜靜的夜里,一面看著書報,一面吃炒花生??墒菃栴}來了,群兒早起,早在仆婦還沒打掃之前,就發(fā)現(xiàn)扔進(jìn)簸箕里的花生皮。
沒話說,最后我們總算講妥以一場電影來賠償昨晚“偷吃東西”的過失。跟他們講條件也不容易,他們喊價很高:一場電影,一個橘子,一塊泡泡糖,電影看完還得去吃四喜湯團(tuán)。一直壓到最后只剩一場電影,是很費了一些口舌的。
逢到這時,母親就會罵我:“慣得不像樣兒!”事實上,我實在不會管孩子,我假裝尊嚴(yán)的面孔常常被我的不夠尊嚴(yán)的心情所擊破。在屋小、人多、事雜的生活環(huán)境下,孩子們有時有些不太緊要的過錯,也忍不住讓人痛罵一頓。但是孩子們挨了罵的樣子實在令人發(fā)噱,我努力抑制住狂笑,用一張報遮住了臉,立刻把噘著的嘴唇松開來。這時我可以聽見老二的聲音,她輕輕地對老三說:“媽媽想笑了!”于是我們就笑成一堆,好像在看滑稽電影。
老大雖然是個粗心大意的男孩子,卻也知母甚深,三年前還在小學(xué)讀書時,便在一篇題名“我的家庭”的作文里,把我分析了一下:
“我的母親很能吃苦耐勞,不過她的脾氣很暴躁,大概是生活壓迫的緣故……”
看到這一句我又忍不住笑了,立刻想到套一句成語,“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兒女”。
我曾經(jīng)把我的孩子稱為“四只丑小鴨”,所以在我家里發(fā)生的日??梢苑Q作“鴨的喜劇”。我常常用食指輕劃著他們的小紅臉,看著這個從我身體里分化出來的小肉體,心中是一片快樂。人生有許多快樂的事情,可再沒有比做一個母親更讓人感到快樂的。
一米陽光摘自《在胡同里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