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鵬翔
又到飄雪的冬季,你是否已經(jīng)感受到冬的寒意?“立冬”宣告著冬季的開始,“小雪”帶來了冬季的第一聲“問候”,萬物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迎接這個寒冷的季節(jié),隱匿的隱匿,冬眠的冬眠,忙碌的忙碌……
“凍筆新詩懶寫,寒爐美酒時溫。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滿前村。”凍筆、寒爐、墨花月白、雪滿前村,詩仙李白在這首《立冬》中用寥寥數(shù)詞描繪出了冬雪將至,大地蕭瑟的冬日之景。每年11月7日至11月8日之間,太陽到達黃經(jīng)225度時,立冬節(jié)氣宣告冬季的開始。如同“立春”“立夏”“立秋”一樣,“立”就是初始、開始的意思,而“冬”在古代則有“終了”的意思,所以“立冬”也意味著一年進入終了階段。此時秋收結束,開始冬藏,就連小動物也已經(jīng)藏起來躲避嚴寒,準備冬眠。
我國古代將立冬分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為蜃。立冬之后,北方很多地區(qū),尤其是東北、西北地區(qū),天氣已經(jīng)十分寒冷,滴水成冰;大地開始封凍、萬物凋敝,沃野千里己是冷寂一片;立冬后,野雞一類的大鳥便不多見,而海邊卻可以看到外殼與野雞顏色相似的大蛤。古人認為雉到立冬后便成了大蛤,其實只是禽類冬眠,而大蛤正值肥美之時。
立冬前后,伴隨著由海上吹來的夏季風銷聲匿跡,我國大部分地區(qū)降水明顯減少。由于幅員遼闊,我國各地在立冬時節(jié)的農(nóng)業(yè)活動也不盡相同,此時東北地區(qū)冰封萬里,農(nóng)作物都已進入越冬期,農(nóng)民開始“貓冬”,也就是在家中躲避冬日的嚴寒;江淮地區(qū),“三秋”農(nóng)事已接近尾聲,所謂“三秋”即秋收、秋種、秋管;而淮河以南的廣大地區(qū)相比起來就暖和得多了,農(nóng)民會搶種冬小麥,這些麥子會在來年春夏之交時回饋農(nóng)民的辛勞;更靠南的華南地區(qū)正值“立冬種麥”的最佳時期。對于冬小麥來說,立冬前后的水分是否充足,小苗是否健壯都會直接影響來年的收成,所以這些地方的農(nóng)民依然要密切關注田間地頭的變化。對他們來說,一年的農(nóng)活兒似乎沒有結束的時候,但也正是他們的汗水換來了一年年糧食的豐收。
天氣方面,隨著11月份的到來,秋天蠢蠢欲動的北方冷高壓已經(jīng)壯大,隨時可長驅直入、一路南下,給我國帶來災害性天氣——寒潮。所謂寒潮并不是海上的潮水,而是發(fā)生在大氣中的一種劇烈降溫現(xiàn)象。我們都知道東北地區(qū)一到冬天會特別冷,動不動就是零下幾十攝氏度。但是比東北更靠北還有一個叫作西伯利亞的地區(qū),這是一片靠近北極圈的廣袤土地。這里人口稀少,亞寒帶針葉林遍布,一年中至少有七個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其中奧伊米亞康還曾出現(xiàn)-71.2℃的北半球最低氣溫。在這種情況下,空氣會因為寒冷而下沉,形成地理上著名的蒙古一西伯利亞高壓。立冬之后,這個高壓已經(jīng)成型穩(wěn)定,在來自北冰洋的寒冷空氣的協(xié)助之下,蒙古一西伯利亞高壓變得寒冷無比,而此時我國大部分地區(qū)都成了低壓區(qū)域,就像水從高處流向低處一樣,這股冷空氣也要從高壓地區(qū)流向低壓地區(qū),在巨大的氣壓差下,一路向南飛速前進,就像失控的浪潮一般,由北向南侵襲我國。強大的冷空氣所到之處溫度驟降,一次寒潮可以讓所經(jīng)之處一天之內氣溫下降10℃左右。劇烈的降溫有可能會使大地結霜、小苗的細胞凍結,甚至使植物被凍死,因此寒潮也成為農(nóng)民冬季最關注的災害性天氣,一旦看到寒潮預警就要及時覆蓋作物、提高地表溫度以抵御寒潮侵襲。
但無論天氣怎樣變化也阻擋不了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熱愛。北方地區(qū),人們喜歡在立冬這一天做各種餡料的餃子。餃子形似耳朵,于是老人們常說:“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痹谀戏降貐^(qū),立冬這一天人們愛吃雞鴨魚肉進補,如“羊肉爐”“姜母鴨”“四物雞”等。紹興人還會在立冬之日開始釀造紹興黃酒,用寒冷的氣溫控制微生物的繁殖?!耙蝗斩諄恚f家補冬忙”,一桌好酒好菜、全家圍坐,哪怕外面寒風漸起,屋里也是其樂融融的。
冬季蕭索,但偶爾飄來的雪花卻像精靈一般為冬季增添了幾分靈動。立冬之后,我們迎來了第一個和雪有關的節(jié)氣——小雪。每年的11月21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jīng)240度時即為小雪。明代王象晉編著的《二如亭群芳譜》中有“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的記載,也就是說,小雪時節(jié)由于天氣寒冷,降水形式由雨變?yōu)檠?,但此時由于“地寒未甚”,雪花落地后不會久留,一日之后便消失不見,所以稱其為“小雪”。由此可見,小雪表示的是降雪的程度,和“大雨”“小雨”“谷雨”等一樣,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節(jié)氣。
我國古代將小雪分為三候:一候,虹藏不見;二候,天氣上升地氣下降;三候,閉塞而成冬。意思就是由于氣溫降低,北方多雪,不再下雨,彩虹也就看不見了。為什么下雪天就看不到彩虹呢?下雨天我們之所以能看到彩虹是因為雨滴的形狀和光滑的表面使其可以折射太陽光形成彩虹;而雪花是表面會反光的六邊形晶體,這樣的形狀使雪花成了一面面“小鏡子”,把照射在它表面的陽光反射到我們眼中,形成我們所見的白色雪花。此外,古人認為世界是陰陽兩股氣調和而成的,小雪時節(jié)由于陽氣上升、陰氣下降,陰陽不交匯、天地不通,所以萬物失去生機。當陰陽不和,自然之氣閉塞,冬天就到了。
小雪時節(jié),北半球大氣環(huán)流已經(jīng)進入穩(wěn)定狀態(tài),冷空氣頻繁南下,遇到暖濕空氣時就會形成降雪,因此我國東部地區(qū)的第一場雪通常是在這個時節(jié)來臨。
與北方類似,此時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qū)也進入冬季,氣溫日漸走低。但是與北方雪花紛飛不同的是,秦淮以南地區(qū)一天中的最低氣溫多在0℃之上,所以此時的南方如果有降水依然是雨水,而非雪花。雖然沒有雪,但是南方降水產(chǎn)生的潮氣和比較低的氣溫會讓人產(chǎn)生陰冷的感覺。
天氣變冷了,農(nóng)作物或是放慢了生長速度,或是開始冬季休眠,但在作物過冬期間,農(nóng)民依然無法閑下來,他們還要給作物澆水、鋤地,時刻關注天氣變化,防止作物凍傷或者霉變。北方冬季寒冷,降水少,小雪落在地面上既可以給土地保暖也可以增加土壤濕度,降低土壤中的病蟲害,因此北方有農(nóng)諺:小雪雪滿天,來年必豐年。此時,長江中下游地區(qū)還沒有降雪,而過冬的作物又需要養(yǎng)分,因此南方就有農(nóng)諺:立冬下麥遲,小雪搞積肥。
與農(nóng)民相比,北方的牧民在這期間更加忙碌。冬天不像其他季節(jié)可以放牛羊自由自在地吃草喝水,牧民不僅要根據(jù)牲畜的數(shù)量準備足夠的草料,還要根據(jù)需要準備多種飼料,保障牲畜們的營養(yǎng)。此外,冬天牛羊產(chǎn)崽時,牧民還要注意棚舍保暖,為新生命創(chuàng)造適宜的環(huán)境。
冷空氣來了,你那里有沒有降溫、降雪呢?植物和動物都要保暖,你也要注意增添衣物、健康過冬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