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爽
母雞下蛋后“咯噠、咯噠”的顯擺聲,在院子里此起彼伏,把我從夢中吵醒。我睜開眼睛,發(fā)現(xiàn)太陽已經(jīng)騎在門前的大樹丫上。閑不住的奶奶盤腿坐在炕頭兒,嘴里叼著她的大煙袋,不時地“吧嗒”一口,手里是一只套在襪底板兒上的破襪子,正在細心地縫補著。
爸爸媽媽每天在地里做農(nóng)活兒,姐姐也上學(xué)去了,只有我和奶奶守在家里。我無端地泛起憂傷,眼淚溢滿眼眶,卻不忍打斷奶奶的針線活兒,只好忍著沒有哭出聲。后來我打了一個哈欠,淚水便從眼角一路滑下,奔向耳朵眼兒。
奶奶發(fā)現(xiàn)我醒了,趕緊放下手里的針線,在炕沿下的矮墻上磕掉煙灰,將煙袋鍋朝外搭在炕沿上,過來給我穿衣服。奶奶看到我落淚,連忙說:“大孫子別哭,是餓了吧?奶奶給你熱飯去。”我沒有吭聲,用袖子抹一下眼角,又用手指摳著癢癢的耳朵眼兒,趴在窗臺上往外看。
夜里總是疑神疑鬼的大黃狗,比我還愛睡懶覺;遠處誰家的雞,開始了新一輪“咯噠”,把屯子反襯得更加寂靜;有“干豆腐”的叫賣聲,漸行漸近,又漸行漸遠;前街又隱約有“鋦鍋鋦缸——焊洋漆盆嘍——”的吆喝。
姐姐常給我講在學(xué)校里玩的各種游戲,對我很有誘惑。我要上學(xué),再也不待在家里了??砂职謰寢尣煌猓f我還小,沒到上學(xué)的年齡。沒辦法,我只能無所事事地閑在家里,盼望著快些長大。
奶奶在做家務(wù)活兒時,我總喜歡在一旁觀察??催^幾次做飯的過程,覺得不難,認定自己能把飯做好??赡棠滩蛔屛也迨?,說鍋頭灶腦兒的,哪是爺們兒應(yīng)該做的事兒?
有一天早飯后,奶奶收拾完廚房,就到院子里打開雞架門,把在里邊圈了一夜的雞們一個個放出來。除了那只大公雞,每只母雞都被奶奶摸一遍屁股,判斷它們有沒有蛋。沒有蛋的被扔到院子里,可能還會挨句罵,但也獲得了自由;有蛋的又知道下在雞窩里的,也可以在院子里溜達覓食。最慘的是那些有蛋卻又不知道回窩下的,被扣在雞罩里,要等下了蛋才能放出來。
觀察了一會兒,我對給雞摸蛋產(chǎn)生了好奇,想試一試。奶奶皺著眉說:“別胡鬧!哪有爺們兒給雞摸蛋的?”
哼!這也不讓學(xué),那也不讓學(xué),還能不能讓我干點啥了?
奶奶給雞摸完蛋,就回屋了。我假裝在院子里玩兒,然后偷偷從雞罩里抓出一只雞,模仿奶奶用食指按壓雞屁股偏上的部位摸蛋。再把挨了罵沒蛋那只雞抓過來,相互比較著摸。我換來換去摸了幾次,便有了體會——按下去隱約觸碰到有硬物的就是蛋,而感覺虛軟空洞的則是沒有蛋。
我會給雞摸蛋了!
第二天早上,趁奶奶還在灶臺那兒忙著,我偷偷地溜出去,打開雞架門,像奶奶那樣給每只雞都摸一遍蛋。奶奶趕來后,經(jīng)一一驗證,發(fā)現(xiàn)我摸得都準(zhǔn)確。我仰著頭等著夸獎,可奶奶把嘴一撇,說:“瞧你一天天的,凈學(xué)些不著調(diào)的,趕緊洗手去。”
有一天,那只多日不下蛋的老母雞,一個勁兒“咕、咕”地叫。我問奶奶:“它這樣叫,是不是病了?”奶奶說:“它這是要趴窩孵雞崽兒當(dāng)老抱子?!薄袄媳ё印笔俏覀儺?dāng)?shù)氐姆窖?,指的是雞媽媽。
奶奶從草垛上拽下一捆稻草,拎進屋,噴上些水,慢慢滋潤著使其柔韌。接著又找出一個叫“橋樂”的工具,是專門用來穿縫雞窩的。那是一段手指粗細,又斜著削尖的動物骨頭,后來我還見過木制的和鐵制的。奶奶在穿縫雞窩,我看了一會兒,然后過去搶過來,說:“這可是爺們兒的活兒?!?/p>
奶奶忍不住笑,叼著煙袋在一旁指點著。
不一會兒,一個雞窩在我手里穿縫出來。奶奶把裝雞蛋的筐拿過來,數(shù)出20多個雞蛋放到窩里,再把那只“咕咕”叫的老母雞抓住,讓它看那一窩蛋,然后放開它。它便小心翼翼地過去,趴在窩里偎著那些蛋,不再叫了。奶奶說:“要孵21天,小雞崽兒才能出殼?!?/p>
于是我盼望著。
當(dāng)我已經(jīng)把這件事忘了的時候,小雞崽兒們陸續(xù)叨殼了。有幾個叨殼慢的,我想它們在里邊憋著一定很難受,打算用錐子摳開,讓它們透透氣。奶奶卻不讓,說自己叨殼出來的雞崽兒才壯實。
我背著奶奶摳開了一個蛋,發(fā)現(xiàn)那只雞崽兒的頭窩在蛋里,便幫它伸出來,又學(xué)著奶奶的樣子,嘴對嘴喂它一點兒唾液。
這個早產(chǎn)的小雞崽兒,果然蔫巴巴地弱不禁風(fēng)。
蹬掉蛋殼之后的小雞崽兒毛茸茸的,乖巧可愛。奶奶找來一個大紙盒子,去掉上蓋兒,里邊鋪墊上報紙,放在火炕上,再放一碟水和一碟小米,最后把老抱子和小雞崽兒放進大紙盒子里。
時間一天天過去,雞崽兒們也在漸漸長大。白天,奶奶讓它們在院子里玩耍、覓食;晚上,再把它們收回到大紙盒子里。我一遍遍仔細查看有沒有丟失的。
我有時會抓過一只小雞崽兒,放在手里玩一會兒,這時老抱子會不滿意地叫一聲。奶奶說,如果陌生人去抓雞崽兒,老抱子就會不客氣地用嘴叨。果然,當(dāng)有貓或狗出現(xiàn)在院子里,雞崽兒們會嚇得邊躲邊叫,就連其它大雞都會遠遠地躲開。這時的老抱子則張開翅膀,做出一副拼命的架勢,保護它的孩子們。它那勇猛的勁頭兒,只有當(dāng)老抱子時才會有。
老抱子在墻根或草堆旁刨撓著、尋覓著,每當(dāng)遇到可食的谷物或小蟲子,就會發(fā)出連聲的“咕咕咕”,叫身邊的小雞崽兒過來吃。起初它們不敢吃,老抱子就叼起放下,給它們做示范。我還見過老抱子捉到一只甲殼蟲,小雞崽兒們看那甲殼蟲沒有死,嚇得不敢上前。這時老抱子就把甲殼蟲叨碎,再讓雞崽兒們吃。
小雞崽兒們跟在老抱子身邊,幾乎形影不離。一旦有不小心走失的,便一聲聲鳴叫,老抱子也會“咕、咕”叫個不停地尋找。有一天,突然下起大雨。老抱子躲在墻根,張開雙翼,將二十多只小雞崽兒摟在身下,給它們遮風(fēng)擋雨,而它自己卻被雨水淋成了“落湯雞”。
秋天到了,雞崽兒們都長成了半大雞,羽翼也豐滿起來,老抱子也就不再照顧它們了。有的雞崽兒還戀戀不舍地跟著老抱子,老抱子就用嘴去叨它,讓它自食其力去。
也就在那個秋天,村小的杜老師來招新生。母親帶我去報名,杜老師讓我從1數(shù)到100。等我數(shù)完后,杜老師夸我真聰明,說新學(xué)期就去上學(xué)吧。
我開心極了,逢人便說:“我要上學(xu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