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瑩
(廊坊市第十三小學,河北 廊坊 065000)
如何在語文閱讀學習的過程中正確引導學生,使學生成為閱讀教學中的主體,這就需要作為語文教師的我們,充分發(fā)揮在閱讀教學中的主導地位,教會學生如何高效閱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對閱讀產生興趣,才能在閱讀中找到樂趣。實踐表明,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促使學生能夠持續(xù)閱讀的原動力,也是提高閱讀能力的前提條件。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目的就是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樂于與人交流。那么如何在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閱讀過程中最頭疼的事情就是遇到沒有學過的詞語,多數(shù)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由于詞匯量掌握得不夠,閱讀時遇到很多陌生詞,便會產生煩躁和厭惡的情緒,失去閱讀興趣。教師要注意循序漸進,引導學生學會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理解詞句,學會邊讀邊想,進而學會讀懂淺顯的文章。
教學中,教師應改變刻板單一的教學手段,積極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情趣盎然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勵,從而主動學習。
在課堂上教師應大膽地讓學生進行自由討論、交流,說出學生自己的閱讀感受。要贊揚學生一些獨特看法,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學習是快樂的。這樣自主學習的勁頭就更足了。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這一課程目標的實現(xiàn),離不開閱讀方法的支持。掌握了正確的閱讀方法,對快速和正確收集信息,并對信息進行判斷處理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三年級語文教學中,要讓學生大聲的朗讀課文。在讀課文之前,教師應針對所教課文內容提出疑問,并要求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在閱讀完畢后能夠了解課文大致內容,并從文中找到老師之前提出的問題。
略讀也可稱為跳讀或者瀏覽,是指盡可能快的閱讀,迅速地獲取文章的大意或主題思想,可以跳過某些不必要的細節(jié)。技巧有三:
1.以一般速度閱讀。閱讀文章開頭的一、二段,力求抓住文章的大意、作者的文章風格、或口吻等。
2.閱讀段落的主題句和結論句。據(jù)統(tǒng)計,絕大部分主題句是段落的首句,剩下的是尾句。因此,我們通過閱讀每段首尾句就能了解整篇文章的大意。
3.注意關聯(lián)詞。轉折詞如但是,可是等,序列詞如首先,其次等。
泛讀,是一種不求深入精研,只求瀏覽大一的讀書法。其基本特點是“關起大略”,簡言之,是以抓住文章主要信息問基本目的,大略地讀。泛讀是學生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時候運用的閱讀方法之一。主要技巧有:
1.只要能以最快的速度掌握大意即可。2.利用文章細節(jié),抓提示詞,如人物、事件、時間、地點等,當視線在文字上掠過時,一旦發(fā)現(xiàn)有關的內容,就要稍做停留,標示出來。3.閱讀段落的主題句和結論句。抓住主題句就掌握了段落大意,二胺后略去細節(jié)不讀,一提高瀏覽速度。
1.先精讀題目問題,做到心中有數(shù)。2.略讀全文,捕捉關鍵信息。例如要找一個人名,可以直接定位到有這個人名的句子。3.停下來讀這個句子,看看是不是答案。如果不是,繼續(xù)搜尋查找。
良好的習慣終身受益。實踐證明,高質量的閱讀活動中,除了眼球的轉動和翻書的動作以外,幾乎再沒有其他的動作和聲音。在教學中可以進行一些專項訓練,及時地糾正學生的不良動作提高閱讀教學質量。
培養(yǎng)學生的耐心,克服心理障礙,是養(yǎng)成閱讀習慣的重要的方面。要讓學生打好基礎,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習慣是由多次重復而達到的帶有穩(wěn)定特點的自動化的思維或行動方式。因此,教師要注重良好的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將其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
課外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墩Z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語文閱讀應注重引導學生讀書、多積累”;在總目標中提出要求“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在階段目標中,對中年級這一階段提出閱讀不少于40萬字的具體要求;在教學建議中又特別指出:“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味。提倡少做題,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關注學生通過多種媒介的閱讀,鼓勵學生選擇優(yōu)秀的閱讀材料。加強對可愛閱讀的知道,開展各種課外閱讀活動,創(chuàng)造展示與交流的機會,營造人人愛讀書的良好氣氛?!?/p>
在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時候,教師尤其要注意教會學生學會選擇。選擇,首先要選擇閱讀的內容,這是給學習定向的問題:—個是價值取向,一個是個性發(fā)展方向。小學生處在人生的萌芽階段,可塑性很強,不可能確立自己未來的發(fā)展方向,教師的正面引導幾乎有決定性的作用。在指導學生選擇閱讀內容時,要教會學生辨別是非、辨別優(yōu)劣、辨別正誤,選擇更合適自己的,選擇閱讀的重點等。
三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課外閱讀能力,讓學生通過課外查找資料,增強學習理解課文的能力。要使課內外閱讀有機結合,必須得法于課內而受益于課外。課內閱讀是課外閱讀的起點,課外閱讀是課內閱讀的延伸。課外閱讀時語文學習的過渡,是聯(lián)系課堂內外的紐帶和橋梁。在課外,學生離開學校以后也能自主閱讀,會自主的收集、選擇、整理信息,語文學習的目的才算真正達到了。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讓學生在正式的閱讀實踐中自己去摸索去感受,提高他們的認讀能力、理解能力、吸收能力和鑒賞能力,這將會使學生受益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