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醫(yī)藥大學 唐秀琴 王君向 姚佳佳 徐新宇)
生姜,為姜科植物姜的新鮮根莖,性辛、微溫,歸肺、脾、腎三經,屬于發(fā)散風寒藥。在臨床上生姜除了單獨使用外,還可通過與其他藥物的巧妙配伍,生姜可發(fā)揮諸如調和營衛(wèi)(陰陽)、調和脾胃、解表散寒宣肺、溫中降逆止嘔、宣散水氣等多種作用[1]。
《傷寒論·太陽篇》曰“發(fā)汗后,身疼痛,脈沉遲者,桂枝加芍藥生姜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主之?!惫鹬π录訙垂鹬由炙幧饕粌扇藚⑷齼尚录訙晒鹬又厣炙幧昧吭偌尤藚⒍?,主要治療太陽病汗后氣營不足身痛之證。該方在桂枝湯調和營衛(wèi)、益氣養(yǎng)營的基礎上加重芍藥增加和營養(yǎng)血之功,加人參益氣生津,加重生姜協(xié)桂枝宣通陽氣、和暢中焦。
《本草乘雅半偈》有云“姜,疆也,界也。味辛氣溫,宣發(fā)生陽之氣,充益火大之源,以消陰翳冷氣,寒酸木僵,設火毒熾盛,豈堪僭服?!北砻魃行枤獾淖饔谩H纭秱摗穂2]中炙甘草湯中用生姜配伍桂枝同甘草辛甘化陽,以溫通心陽,通利血脈。又如譚海川[3]運用生姜配伍附子、細辛、薏苡仁組成宣陽通竅之方,治療過敏性鼻炎。生姜主衛(wèi),可增強桂枝、附子等宣通陽氣之功。臨床上常用此方加附子、干姜治陽氣虛身痛之證,療效顯著。
胃主受納,脾主運化,兩者協(xié)調共同完成食物的收納腐熟,被稱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生姜大棗在方劑中廣泛配伍,生姜辛溫散寒,大棗甘緩辛散,生姜主衛(wèi),大棗主營,兩藥配伍用以調和營衛(wèi)、調和脾胃。脾胃調則中焦暢,氣血化生有源。如《醫(yī)學入門》曰“姜,產后必用者,以其能破血逐瘀也,今人但知為胃藥,而知其能通心肺也?!北砻魃谢钛觯鷼庋\行的作用,氣血運行則中焦和暢。如小建湯姜棗同用調補脾胃,中焦健運,氣血生化有源;桂枝湯中生姜與大棗合用,既針對外感以驅風寒、合營衛(wèi),又針對內傷正氣不足者起補益脾胃、扶正固本的作用[5]?!秱摗饭鹬π录訙槍钩鲞^多、氣營兩傷身痛之證,加重生姜的用量,通過和大棗配伍,調和營衛(wèi)。臨床上常用此方加熟地、龜膠治陰血虛身痛之證,每獲奇效。
生姜本是辛辣之藥,過量汗出本應減少辛辣辛散藥的用量。但桂枝新加湯為何加重其用量?皆是由于生姜具有解表之功,能解在表之邪,其性辛善法散,可引藥達表,故在桂枝新加湯中加重用量以增強其他藥物藥效?!侗静萁浖ⅰ穼ι枋鋈缦隆靶孕?,微溫。主治傷寒頭痛、鼻塞、咳逆上氣,止嘔吐。久服去臭氣,通神明?!北砻魃l(fā)揮藥效的部位在體表,宣散體表之寒。大量臨床案例顯示,若不加重生姜用量不能緩解身痛之癥,可能與其引藥達表之力不足有關。桂枝新加湯在加重生姜的同時加重了芍藥的用量以補養(yǎng)氣血,因此生姜不是發(fā)汗而是補益肌表氣血以治身痛。
案例:礦工妻,產后二十余天,發(fā)熱,身疼痛已十天。考慮產后肌膚失養(yǎng),先后服八珍湯、人參養(yǎng)榮湯各三劑,皆不效。后請教劉老(劉渡舟)。謂內臟氣血不虛,故予桂枝新加湯。三劑,仍無效。劉老細查方,改生姜用三小片為15克。兩劑身痛減,三劑愈。
按本例患者產后身痛十余天,考慮產后肌膚失養(yǎng)。先用八珍湯、人參養(yǎng)榮湯治療無效。此因八珍湯、人參養(yǎng)榮湯養(yǎng)內臟氣血,而本證由婦女產后血虛而營氣不足,不能充養(yǎng)肢體肌膚而出現(xiàn)的身體疼痛,藥效無法到達肌表。故改用桂枝新加湯,方中用桂枝湯調補營衛(wèi);加重白芍劑量以養(yǎng)營血;另加人參以補衛(wèi)虛[6]。仍無效,查方后改生姜用三小片為15克,身痛減??梢姽鹬π录訙校齼梢庠谝庍_表,量少則無此功效。
《傷寒論》是祖國醫(yī)學的經典著作,其法度嚴明、用藥精煉。生姜,作為常用中藥之一,在《傷寒論》中有大量配伍。其藥食同用,藥效廣泛,用于多種臨床疾病。桂枝新加湯作為一則常用方,其藥物配伍、劑量安排更是恰到好處。其加重生姜用量,外則協(xié)桂枝有宣通陽氣之用,內則和暢中焦,以利氣血生化之源,此外還有引藥達表的作用。本文對《傷寒論》中桂枝新加湯生姜的配伍意義進行論述,不可對于臨床正確運用生姜使桂枝新加湯發(fā)揮藥效有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