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記年少時,我放學后常常不回家,偷偷跑到供銷社,站在柜臺前,仰著頭看那一匹匹豎著的花布,像一個花癡看美人列隊。售貨員是一個中年男性,姓韓名慶發(fā)。他瘦高個,臉很清秀,不茍言笑,一個一個打理著前來買布的人。他的手里有兩樣工具,一把尺子和一把小剪刀,他先用尺子將布匹量好,然后右手拿起小剪刀剪出一個小口子,之后放下剪刀和尺子,雙手握住切口的兩側,再一用力,只聽“刺啦”一聲,一片云霞一樣的花布被撕了下來,買布的人小心翼翼地疊起,心滿意足地走了。
而韓慶發(fā)依然面無表情,將布匹送回去,又抱下另一匹布轉身招呼下一個人。我那時看韓慶發(fā)簡直不是人,而是生活在云端的神仙,他每日都站在高高的柜臺前,在那些花布中間穿行,這哪會是凡人哪。有時我看見韓慶發(fā)擔著一擔水從井臺顫巍巍地回家,我都很吃驚,難道他也要喝水嗎?
幾十年前的鄉(xiāng)村,供銷社是唯一繁華的所在,這里不僅有看得見買不起的貨物,還有很多看不見的欲望和野心。但是孩子的眼光是看不到這些的,在我的眼里,每天想的都是什么時候有很多錢,可以把每樣花布都買回去做一件衣裳。那時候我以為誰賣的貨物就是誰家的,所以在我心里,花布自然都是韓慶發(fā)家的,他家的人可以隨便扯布做衣裳。
韓慶發(fā)那時絕對不會想到,有一天歲月也會“刺啦”一聲撕開一道口子,然后一揚手將他丟開,像當初他丟一塊云錦那樣漫不經心。
離家多年后我才得知,他挺慘的,得了腎病,沒錢治,就在家硬挺著。兩個兒子都沒正經職業(yè),以前吃他老子的退休金,現(xiàn)在老子病了,沒錢養(yǎng)他們,他們自己都不知咋活呢,哪還有錢為父親治病。我聽了,啞然。裂帛之后的一匹錦緞,那斷裂處的絲絲縷縷是再也拾不起來了。
人生至此,回首,都是襤褸的記憶。
幾年前,讀簡媜散文《四月裂帛》,她開頭就說:四月的天空如果不肯裂帛,五月的袷衣要如何開頭?我當時只覺得好美,卻不知什么意思,現(xiàn)在明白了,卻又不想說明白了。歲月如衣,荏苒在身,滄桑和華美都是裂帛的結果。裂帛,會痛,可卻是必然,沒有痛,舊的不會去,新的不會來,不破不立,乃生活之常態(tài)。那么,面對裂帛不要驚詫,裂帛處滴下的血會染紅天邊的袷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