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山市古冶區(qū)趙各莊第四小學 王彥慶
有些學校家校矛盾尖銳,家長上訪、學鬧情況多發(fā),不僅影響教師深入進取的積極性,還阻礙學校教學改革的進程,最終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在我認為,化解這些矛盾的根本就是用愛來作潤滑劑,改善學校、教師、家長的關系,促進三者積極聯動,最后成就和諧的家校共育。
我校地處城鄉(xiāng)結合部,家長群體身份迥異:既有井下礦工,也有國家干部和農民。為獲取不同類型家長的信任,我們以愛為先導,化解各種矛盾,增強家校的相互信任與理解。
以愛增進教師與家長間的理解。面對家長的質疑,學校鼓勵老師換位思考,讓老師知道“家長會怎么想,學校該怎么做”。對于學校能做的,要堅決扛起責任,把自己的事情辦好;對那些應該家長解決,但有實際困難的學生,我們則特別辦理。比如,讓過早來校的學生到值班室等候;對完成作業(yè)慢的學生,教師適當減少作業(yè)或降低難度;在校門口常備愛心雨具,解決孩子的淋雨問題。在一切從愛孩子角度出發(fā)的理念指引下,化解了家長對學校的責難、質疑。
用愛加強對特殊學生的關注。我校有一些智力不健全、發(fā)育遲緩、聽力障礙的特殊學生群體。當其他小朋友快樂地讀書、學習、玩耍時,這些孩子卻連生活都不能自理。有時大小便失禁影響上課,老師就給他們清洗衣服和內褲,帶他們到衛(wèi)生室休息、烘烤;有時孩子上課犯病哭鬧,老師像媽媽一樣抱著他們穩(wěn)定情緒。孩子們在愛中不斷成長進步,家長對老師充滿了感激和信任,尊重老師也就表現得越來越明顯。
用愛提升學生能力,提高家長的信任度。除了學習成績,很多家長越來越重視孩子能力的提升。學校成立了合唱、舞蹈、繪畫、小主持等20多個活動小組,由專業(yè)教師對孩子進行輔導,發(fā)展孩子們的特長。每年,學校有藝術節(jié)、運動會、鼓號隊展演等,給孩子展示的平臺;另外,學校還經常組織學生開展詩詞大會、讀書匯報會等,提高孩子們弘揚祖國傳統(tǒng)文化和熱愛讀書的熱情。學生其他方面能力的日漸提升,使得家長對學校的信任度逐步增強,為家?;觿?chuàng)造有利條件。
愛是消除學校與家庭之間情感障礙的保證,愛是使家校成為“知心朋友”的橋梁。用愛作橋,讓家庭和學校明確自己的職責,發(fā)揮各自優(yōu)勢,和諧共生。
勤溝通,多種形式家校聯系讓家長明確自身責任。古語云:“養(yǎng)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在當前教育體制之下,家庭教育對學校管理的作用異常重要。為此,學校在新生入學前召開家長會,對家長進行培訓,明確指出家長的教育責任。學校借助于每學期一次的家長會、班級微信群等方式,讓家長及時了解學校教育理念;公開校長電話、信箱以解答家長的疑問;利用學校公眾號各項活動的美篇推送,展示孩子們精彩的活動身影;開展學校行政干部大走訪活動幫助家長解決實際問題,促使家長履行職責。
做培訓,幫助家長掌握教育方法。家長的素質差異較大,很多家長盡管有望子成龍之心,但苦于找不到適合子女教育的方法,為及時解決家長的困惑,學校每學期都邀請家庭教育專家到學校分學段為家長做培訓,比如對低段學生家長進行《關注孩子學習的身心基礎》、中年級進行《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高年級進行《建立生命鐵三角》。與此同時,學校的公眾號也及時推送有關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識。這些培訓幫助家長掌握教育方法,提升家庭教育的效能。
辦活動,讓家長參與到學校的教育教學之中。讓家長了解學校,明確責任的最簡單方法就是舉辦活動,只有讓家長參與到學校的活動之中,他們才能看到孩子的成長,體會教師工作的辛苦。為此,學校每年的春、秋季運動會,每年一屆的詩詞大會、圖書跳蚤市場、讀書匯報會、藝術節(jié)展演都邀請家長代表參與,既發(fā)揮了家長們的聰明才智,減輕了學校和老師的工作壓力,也加深了家長對學校工作的理解與支持。
我校的辦學理念是“德禮至善,和諧發(fā)展”,而校園的和諧離不開愛。以愛為魂,讓家庭和學校攜起手來,共同培育優(yōu)秀學子。
建立家長委員會,讓家長參與到學校管理之中。學校建立了家長委員會,由家長代表選舉了會長和副會長,讓家長充分參與到學校管理之中。每學期開學初,校長都要向家長委員會匯報學校工作計劃,征求家長的意見和建議;學期中,向家長下發(fā)征求意見卡,征求家長對學校管理的意見和問題;學期末,組織家長會議,征求家長對學校下一步工作的建議和想法。學校的大型活動有家長忙碌的身影,學校門口執(zhí)勤有家長維持秩序的聲音,活動小組有家長走進課堂講課的畫面。正是有了家長們的熱心參與,校門口擺攤設點的沒有了,阻塞交通的減少了,穿睡衣拖鞋進校的不見了,校內校外秩序一片井然。有了家長的積極參與,不僅減輕了老師們的繁重工作負擔,使他們能潛下心來教書育人,學校的管理也更加透明、更加科學,發(fā)展規(guī)劃更加合理。
發(fā)放家校聯系卡,讓教師和家長形成互動。
使用家校聯系卡,引導家長參與學校管理,構建家校和諧互動平臺。每天由家長記錄孩子在家的作業(yè)、課外閱讀、玩電子產品時間等,老師及時向家長反映學生在學校的有關情況,了解孩子在家庭中的各項表現。家長和老師積極配合,促使學生的管理更加有序。漸漸的,不按時完成作業(yè)的有了轉變,上課不認真聽講的變得積極回答問題了,到家不寫作業(yè)玩手機的變得認真讀書了,打架斗毆的少了,學校的校風、學風明顯改觀。
形成學生評價體系,家校攜手助推好習慣養(yǎng)成。為了讓孩子們健康快樂成長,我校與家長群體攜手建立了以誠信、善學、健體、博藝、創(chuàng)新為主的“趙四小逐夢少年評價體系”。評價體系從五大方面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并按照評價結果為學生發(fā)放代表榮譽和學習成果的“夢想幣”。在各項活動中,學生們各顯才能,獲得了一枚又一枚“夢想幣”?!爸饓粼u價體系”的實施,贏得了老師和家長們的一致認可,孩子們的潛能被激發(fā)了出來,涌現出了一大批品學兼優(yōu)的優(yōu)秀學子。
一株幼苗的成長,需要學校、老師、家長共同的關懷和守候。正是我們用愛來做潤滑劑,家校關系才更能和諧發(fā)展,學校的“閑事”才減少了。學校有了更多時間做“正事”,為創(chuàng)優(yōu)質學校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