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紅軍 (江蘇如皋市港城實驗學校)
小學科學課程開設的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自然科學素養(yǎng)、思維能力及動手實踐能力。它并不是一門單純的學科,它涉及的內容很廣,因此,在課堂教學中不能只進行書本知識的講授,更要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養(yǎng)成。但長期以來小學科學課堂都以教師為主導,教學內容單一,教學方法枯燥,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熱情,教學效果低。而教學改革的深入,不僅改變了教學方式,同時還改變了教學手段、教學內容及課堂上教師和學生主次地位。特別是借助信息技術的小學科學教學,將原本枯燥的書本內容借助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通過聲音、文字和視頻等方式直觀呈現(xiàn)出來,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了學生視野,有效提高課堂效率。
教育的目的是通過教師正確的引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思考能力,建立科學的思維方式。小學科學教學的目的也是如此,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在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正確的引導,將學生的好奇心轉化為學習的興趣,轉而建立對自然科學探索能力,最終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根據(jù)小學生的特點,選擇適當?shù)慕虒W內容,創(chuàng)建教學情境,利用多媒體技術,將教學內容通過視頻、音頻等方式展現(xiàn)出來,讓學生獲得最直觀的感受,激發(fā)學生對自然科學的好奇心。例如在有關植物的生長和昆蟲的講解中,教師利用多媒體,將植物的生長過程通過視頻的方式展現(xiàn)出來,讓學生感受自然界的力量及植物頑強的生命力。對于昆蟲的內容介紹,教師可以預先收集一些昆蟲的叫聲,通過音頻播放出來,讓學生辨別昆蟲的種類,之后再借助視頻對昆蟲的特點進行逐一講解。有了信息技術輔助課堂教學,相比之前單一的“講”,更加直觀、清晰,對于課堂氣氛的調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小學科學中引入信息技術能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效拓展。小學科學教學內容是和自然界、現(xiàn)實生活相關的,為了讓學生能對教學內容有更深刻的認識,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學生看到實物。但一些實物很難帶到課堂,這樣教學內容就需要借助現(xiàn)代化的信息技術作為輔助手段,將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形象化。另外,借助多媒體技術,極大地豐富了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不僅局限于書本,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學習資源,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
信息技術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將原本生硬的書本知識轉化為生動活潑的內容,以更直觀的方式展現(xiàn)給學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另外,有了信息技術的輔助,課堂不再是教師為主體,教師僅僅是引導,引導學生參與課堂,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討論,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
對于小學科學的教學來說,很多教學內容單純依靠教師的講解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課堂又無法實現(xiàn)模擬過程。而借助信息技術就可以將這些內容通過特定的方式展示出來,同時還可以進行反復演示,直至學生理解,幫助學生記憶。如對“電路”的講解,教師可以通過預先播放視頻的方式,讓學生對電路有基本的印象,之后教師再帶領學生觀察實驗現(xiàn)象,再通過計算機模擬電路接通的過程。實驗過程中,教師對相關概念進行講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應用,更加直觀形象的解答問題,突出教學重點,突破了由于客觀條件限制難以完成實驗的局面,實現(xiàn)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營造輕松有趣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快樂中學到知識,培養(yǎng)良好的思維習慣和探究能力。當然,如何進一步發(fā)揮信息技術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作用還需要教學工作者去探究。另外,信息技術只是作為教學的輔助手段,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把握適度原則,力求將其作用發(fā)揮到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