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
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而隨著市場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國企改革的不斷深入,一些不良社會風氣和思潮都或多或少的影響著我們干部職工,導致人們的思想狀況比以往任何一個時期更復雜,這種思想政治工作對象的復雜性,也就決定了當前思想政治工作的復雜性和多樣性。難怪不少思想政治工作者都有一個共識,那就是現(xiàn)在的思想政治工作難做。思想政治工作固然有其難做之處,但筆者認為,若能正確處理好以下幾方面的關系,思想政治工作完全可以化難為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教育和自我教育的關系
眾所周知,自行車的前輪是方向輪,起著引導和把握方向的作用,后輪是驅(qū)動輪,起著源源不斷地為前輪提供前進動力的作用。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教育和自我教育就如同是自行車的前輪和后輪,兩者是相輔相成,因此要想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者在教育別人的同時應不忘進行自我教育,不斷補充新鮮知識,深入地進行理性思考,并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用自己的人格力量來激勵和感召職工,才能使兩者相得益彰,在工作中左右逢源。相反如果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把教育別人當作己任,以教育者自居,而忽視了自我教育,勢必會造成對某些思想認識一知半解,僅僅停留在感性認識的層面上,不難想象,這樣去做思想政治工作,不僅會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更會使人產(chǎn)生厭惡甚至逆反心理。
二、集中教育與個別教育的關系
正如人的十指不一樣齊,干部職工的思想也是千差萬別的。誠然,集中教育可以使干部職工的思想迅速統(tǒng)一,形成共識,消除思想認識上的誤區(qū),但無論我們的宣傳教育多么廣泛,總會有個別職工存有這樣、那樣的思想問題,而一個企業(yè)的思想問題往往也就集中在這極少數(shù)后進職工身上,這就要求我們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及時靠上去,因人而異、因事而異,開展專題研討,進行有針對性的個別教育,為其解疑釋惑,疏通思想,避免極少數(shù)亂了大多數(shù)。
三、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的關系
職工的思想問題和矛盾絕對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很大情況下職工存在的思想問題,或者是由于具體事情所引發(fā)的情緒抵觸,或者是由于理論與實際的反差太大、思想上的一時想不通,在這種情況下,試想如果思想政治工作者只講道理、空乏說教,而不見諸于行動,勢必會給人一種站著說話不腰疼的感覺,最終的結果只會招人煩,這時只有把解決思想問題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既講道理又辦實事、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才是最根本的、最有說服力的,解決好了實際問題,思想問題往往也就迎刃而解、一通百通。
四、繼承和創(chuàng)新的關系
繼承和創(chuàng)新不是相互對立的,而是相輔相成、辨證統(tǒng)一的。一方面,我們積累了許多思想政治工作好的做法和成功經(jīng)驗,如分類施教、身體力行、啟發(fā)誘導等等,另一方面,我們也應看到,在改革發(fā)展的今天,思想政治工作面臨著許多前所未有的新情況、新問題,存在著一些不適應新形勢的方面,新的形勢要求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再因循守舊、墨守成規(guī),而應在繼承和借鑒優(yōu)良的傳統(tǒng)經(jīng)驗的基礎上,針對新形勢下出現(xiàn)的新問題、新變化,大膽改革與時代不相適宜的老思路、老做法。當然,繼承不是照搬、創(chuàng)新不是,而應緊跟形勢、貼近現(xiàn)實,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容易深入人心。
五、超前預防與事后處理的關系
要增強工作的針對性,減少盲目性,思想政治工作者就應擺正超前預防與事后處理的關系,因為職工的思想問題與矛盾絕不是空穴來風,而是又規(guī)律可循的,它在很大情況下是與其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諸如獎金分配、崗位變動、職務升降、家庭生活、人際關系等等,要做到超前預防,就要經(jīng)常深入基層、深入職工,結合政策調(diào)整和職工的實際利益,從職工的認識、情感、心理出發(fā),對可能出現(xiàn)的思想問題和矛盾,做到心中有數(shù),便于掌握主動權,超前引導,把思想問題與矛盾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防微杜漸,有效地防范問題的發(fā)生,而不應一味地等到問題與矛盾出了,才來做思想工作。
六、內(nèi)容與形式的關系
思想政治工作者不應單純地為思想政治工作而思想政治工作,這樣容易造成許多華而不實的形式主義,導致本末倒置。大家都知道,內(nèi)容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工具,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礎,形式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徑,是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保證。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而人是千差萬別的,這就決定了“一個方子不能治多種病”,僅僅滿足于開開會、看看錄象、做做報告是遠遠不夠的,而應樹立“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的觀念,講究形式多樣、方法靈活,要在對黨的方針、政策正確理解、準確把握的基礎上,用職工喜聞樂見、入心入腦、靈活的形式來啟發(fā)和引導職工,這就會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宣傳說教與調(diào)查研究的關系
既然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應經(jīng)常深入基層、深入職工、深入生活,搞好調(diào)查研究,及時掌握職工的思想動態(tài)。
八、積極性與靈活性
為了調(diào)動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積極性,各級黨組織都制定了許多制度與考核措施,誠然,思想政治工作制度的規(guī)范化、檢查考核的標準化,可以推動思想政治工作的發(fā)展,但如果這些僅僅寫在文件上、說在嘴邊上、擺在表面上,即使再規(guī)范、標準的結果也只能是“聾子的耳朵---擺設”,更何況有些過多、過濫的指標不講實際,缺乏靈活性,使指標成為一些人為的死杠杠,既難以把握、又難以體現(xiàn)真實效果,?不僅不會激發(fā)積極性,反而會挫傷他們的積極性,同時容易誤導基層片面追求數(shù)量、放棄質(zhì)量和實效,為了完成任務,他們往往只重數(shù)量、不重質(zhì)量,忽視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過程、針對性和實效性,這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弄虛作假的歪風邪氣,反而不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健康發(fā)展。
九、單向教育與雙向參與的關系
現(xiàn)在的思想政治工作,基本上還是一種自上而下、老面孔的“我講你聽”的單向教育,教育者高高在上、超然事外,這種教育方式很難達到心靈上、思想上、感情上的溝通,結果也往往是事與愿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