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婷婷
【摘 要】了解大學生中體質指數(shù)和血壓的現(xiàn)狀,以及超重、肥胖與體力活動的關系,探討超重、肥胖與高血壓關系,為在校大學生提供早期預防肥胖和高血壓提供健康教育知識。
【關鍵詞】BMI;血壓
中圖分類號: R544.1;R193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35-0260-001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35.126
我國于2010年進行過的慢性疾病的監(jiān)測發(fā)現(xiàn)[1],我國成年人中超重、肥胖、高血壓的患病率為30.6%、12.0%、33.5%。與2002年進行的同類全國調查結果比較,患病率顯著增加。這些疾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遺傳和社會、環(huán)境原因,如身體活動減少、坐臥時間長、食物攝食過多、生活不規(guī)律、精神壓力大[1]。其中體力活動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對在校大學生這一人群的調查,可以更好的了解該人群BMI,血壓以及二者之間的影響,進而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和措施,使大學生樹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知識,提高身體健康。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合肥某大學在校學生作為調查的對象,采取分層整群隨機抽樣的方法,隨機抽取2個年級1897名學生進行調查,回收問卷1885份,其中有效問卷1822份。
1.2 調查內容和方法
包括體檢資料、受訪者的一般情況和與健康相關行為。包括身高、體重、血壓等;姓名、出生年月、性別、基本的家庭情況等;健康相關行為有吸煙、飲酒、運動、飲食習慣等。
1.3 血壓和肥胖的測量
1.3.1 血壓測量
使用臺式水銀血壓計測量收縮壓和舒張壓。高血壓的診斷標準,對每名受試者進行2到3次測量并取平均值,SBP≥140mmHg和(或)DBP≥90mmHg(1mmHg=0.133kPa)為高血壓;SBP<120mmHg,DBP<80mmHg為正常血壓;血壓高值為SBP為120~139mmHg和(或)DBP為80~89mmHg。
1.3.2 身高體重測量
身高:采用身高坐高計,讀數(shù)精確0.1cm;體重:采用國產(chǎn)體重秤,讀數(shù)精確0.1kg。腰圍:腹部在水平方向上繞一周,并在正常呼氣結束時測量WC的長度,讀數(shù)準確至1mm。參照我國2002年制訂對應的BMI標準,18周歲以上人群BMI標準如下:體重正常18.5~23.9kg/m2,超過標準為肥胖,低于標準為體重偏輕;腰圍:男性≥85cm、女性≥80cm,為正常人中心性肥胖的標準。
1.4 質量控制
在現(xiàn)場調查和測量工作人員調查之前進行了統(tǒng)一的培訓。統(tǒng)一解釋了問卷內容、定義測量標準。固定測量工作人員和測試儀器并校準。過程中,安排巡視人員,及時處理發(fā)現(xiàn)問題。此外,調查之前與所有的受訪者簽訂了知情同意書。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SPSS 16.0軟件進行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用于關聯(lián)超重/肥胖和高血壓。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性別與大學生超重/肥胖狀況
共調查1822名大學生,男生BMI值高于女生,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男生超重/肥胖人數(shù)130人,檢出率15.53%;女生中超重/肥胖66人,檢出率6.71%。見表1。
表1 性別與超重/肥胖現(xiàn)狀
2.2 體力活動與體質指數(shù)及超重/肥胖現(xiàn)狀
對大學生的體力活動情況(體育除外)分為3組,比較3組的BMI值,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2 體力活動與體質指數(shù)及超重/肥胖狀況
2.3 大學生BMI與血壓的關系
根據(jù)研究對象的BMI,將研究對象分為A組、B組、C組。隨著BMI值的增加,3組的收縮壓和舒張壓都出現(xiàn)升高趨勢。收縮壓在3組之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舒張壓差異也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三組血壓高值/高血壓的檢出率均有所提高,“BMI≥24.0”的最大數(shù)據(jù)為57.22%。3組血壓高值/高血壓檢出率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80.188,P<0.01),見表3。
表3 BMI值與血壓、高血壓現(xiàn)狀
注:與B組比較:*P<0.01
3 討論
男生BMI值高于女生,女生比男生更關心自己的個人身材和形態(tài),原因可能是女生為了苗條的身體比較的注意保持體形,而男生此方面的顧慮比較的少,不怎么注重體形的發(fā)展,想吃就吃,無所顧忌。肥胖是因為人體攝入過多的能量,同時與運動、飲食結構關系密切,保持合理運動和平衡飲食是維持健康有效的方法[2]。
體育鍛煉與大學生體質指數(shù)和超重/肥胖之間存在相關性(P<0.05),肥胖能量平衡,平衡減少,身體的多余脂肪就會被消耗[3]。為了達到減肥的目的,體育鍛煉的量和平衡飲食構成,都對慢性病亦有協(xié)同作用。
超重或肥胖與高血壓之間存在相關性(P<0.01)。超重或肥胖是高血壓發(fā)病的危險的因素,研究中,超重肥胖的學生比壓正常血的學生,更容易患高血壓病。很多研究均已證實,超重或肥胖與高血壓呈正相關,肥胖學生的血壓明顯高于非肥胖學生。這與本研究結果一致。
新生正處于生長的關鍵階段,對生活方式的關注較少,分析肥胖的原因,進行健康宣教,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適當?shù)恼{整生活習慣及增肌體力活動的頻率,幫助他們提高保健的意識,減少成年后肥胖、高血壓等慢性病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1]路彬,賈喜平,宋巧.甘肅醫(yī)學院664例學生膳食鐵攝入情況分析[J].疾病預防控制通報,2017,32(3):59-61.
[2]陳晶晶,郭嶺艷,李曉玲,等.濟南在校大學生膳食營養(yǎng)現(xiàn)狀調查[J].科技資訊,2017,21:200-201.
[3]郎欣月.施予寧.戴程谷秋等.大學生自我體重認知對膳食營養(yǎng)攝入的影響[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8,18:3309-3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