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墨 師 林
Li Mo and Shi Lin
2018年在給中央美術學院老教授的回信以及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強調美育精神特別是美育教育在整個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這些重要論述專門著眼于美術教育和美育工作,用較大的篇幅全面系統(tǒng)地指導美育工作,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美育教育發(fā)展史上都是不多見的?;匦?、講話以及總書記不同時期提出的一系列關于遵循美育特點、弘揚中華美育精神的新論斷、新觀點、新思想,構成了習近平美育重要論述的價值內涵。
物質文明越是發(fā)達,對精神文明的需求就越是強烈,越發(fā)需要美育精神的滋養(yǎng)。在任何一個蓬勃發(fā)展的社會,美育的價值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是推動人的全面發(fā)展與社會全面進步的重要內容與衡量尺度,對于塑造培養(yǎng)社會整體的人文素養(yǎng)和文化內涵、營造引領積極向上的集體價值觀都具有巨大作用。在這方面,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著作關于美學美育思想的論述不勝枚舉。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不僅主張使豐富的物質條件成為促進人的全面自由發(fā)展的重要手段,還特別強調了哲學、藝術、美學等精神領域的上層建筑對推動人和社會發(fā)展進步的強大效用?!霸诠伯a(chǎn)主義社會里,任何人都沒有特定的活動范圍?!保?]在他們看來,新的社會形態(tài)中人民將更多地獲得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與條件,諸如雕塑、繪畫等美育與藝術活動將不再僅從屬于某一類人而是整個民眾,人人都能憑借全社會提供的優(yōu)質美育資源完善提升自己的審美情趣,塑造健全而崇高的人格,根據(jù)自身興趣參與到任何藝術領域的審美與創(chuàng)作之中。新的時代,滿足人民群眾對文化藝術的精神需求,已成為美育工作成風化人、啟人心智的剛性需要,每一個人的全面發(fā)展和全社會的整體進步都離不開美術、音樂、文學等美育精神的滋養(yǎng),正如習近平同志所指出的,美育“對塑造美好心靈具有重要作用。加強美育工作,很有必要”[2]。
立德樹人是習近平同志關于文藝、教育事業(yè)重要論述中的核心理念,是美育工作在道德教化與價值引領兩個功能維度的基本遵循。一方面,美育教育中的道德教化,融合音樂、美術、舞蹈、影視、文學等藝術形式為一體,寓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代表的中國精神、中國智慧、中國力量于教化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湟淮嗄甑慕逃龑嵺`當中。這一教化過程既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日常生活,也是課堂教育教學中實實在在的踐行標準,可以說,新時代美育教育的站位,應當成為引領全社會樹立文化自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性工程。另一方面,美育工作中的價值引領,是讓全社會在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藝術熏陶中,感受中華文化的至善至美,感受藝術作品的崇德向善,對習總書記關于國家觀、教育觀、歷史觀等重要論述產(chǎn)生一種自覺認同。通過美育的價值傳導,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對藝術現(xiàn)象和文藝活動的參與之中,以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闡釋宣傳新時代黨的文藝工作思想,培養(yǎng)社會大眾在黨的領導下“運用歷史的、人民的、藝術的、美學的觀點評判和鑒賞作品”[3],始終引領健康向上的社會價值理念與審美風潮。
如習近平同志所指出的,推進新時代美育工作的重要使命,是讓祖國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長。這既是總書記對于加強新時代美育工作的重要要求,也是補齊美育教育短板的努力方向。長期以來,美育作為整體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國家教育教學體系中還存在定位模糊、內容空泛、推動乏力等不足。以具體的美術教育為例:在美術院校方面,盡管當前美術教育較改革開放之前有了快速發(fā)展,院校在校生人數(shù)大大增加,教育教學設備設施日益先進,美術師資隊伍日趨壯大,但美術教育教學以技代藝、美育教育重技法輕藝德等現(xiàn)象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在社會培訓方面,各類美術培訓機構的蓬勃興起,雖對滿足不同人群藝術學習需求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但以“藝考熱”為表征的功利主義、精英主義導向也不同程度上消解青少年的藝術創(chuàng)造力與想象力。
為此,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將美育工作納入國家教育體系重要一環(huán)進行系統(tǒng)謀劃,2015年國家出臺《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由此將美育工作提升為我國青少年教育體系乃至國民教育體系中的“規(guī)定動作”。黨的十九大以后,習近平同志在多個重要場合強調美育教育,總書記立足于德智體美勞“五位一體”的宏闊視野,將美育教育與培育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緊密聯(lián)系起來,這些重要價值理念對徹底摒棄功利化的美育傾向,通過美育為青少年涵養(yǎng)一顆“美麗心靈”、補齊教育體系中的美育短板發(fā)揮了重要價值。
深刻認識當代我國美育教育所面臨的現(xiàn)實國情,是扎根新時代推動美育工作的必然選擇。關于如何認識和把握藝術、美育同現(xiàn)實國情的關系,習近平同志有過不少重要論述:以“腳踩堅實的大地”“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把生活咀嚼透了”這些平實表述深刻揭示出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美的科學方法。中國是一個歷史文化積淀深厚,但人口眾多、發(fā)展基礎薄弱的大國,具有不同于其他國家的自身特點與現(xiàn)實國情,藝術工作者與美育教育工作者唯有真誠直面當下中國人的生存現(xiàn)實,在教育教學與創(chuàng)作創(chuàng)造中做到更加貼近現(xiàn)實、貼近生活、貼近人民,“以大愛之心育莘莘學子”,更多地從人民群眾生活實踐的日常積累感悟中汲取藝術養(yǎng)分,方能不斷獲得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傳播美的藝術靈感,以大美之藝繪傳世之作。
另一方面,美育教育的價值旨歸應當是對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價值信仰的正確反映。如習近平所指出的,全面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全面加強和改進美育教育工作,必須圍繞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這一根本問題。黨的領導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最本質的特征,在我國向社會主義強國邁進的關鍵期,美育教育不管形式如何、方法如何,都離不開對服務社會主義、服務人民原則的堅持,都離不開對黨的教育與文化政策方針的堅持,包括藝術類院校在內的各類學校,在落實立德樹人原則的同時,必須進一步加強學校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導廣大青年堅定對共產(chǎn)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信仰,系統(tǒng)增強青年學子對于“四個自信”“四個意識”的全面認識。
做到對文化自信的價值堅守,須遵循中華美育精神的德性教化特征。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人類歷史文明中璀璨的文化瑰寶,古有儒家思想“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的美育教化之法,今有“真善美之三德”的美育德性之說,關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美學美育思想的挖掘轉化,習近平在多個重要場合都常有論及。在出席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時,總書記就特別強調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所蘊含的重要德性教化價值,而發(fā)掘其中的美育內涵,關鍵的一條就是要做好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美學美育思想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使之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機融合,在全社會加強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美育內涵、功能、精神、價值的宣傳教育,以達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美育目標。
做到對文化自信的價值堅守,須遵循馬克思主義美學思想理論的方向指引。馬克思主義美學思想與文藝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思想來源和方向指引,具有一種對“功利主義”揚棄超越的新美學屬性。習近平關于美育的重要論述繼承并闡釋了馬克思主義美學的精神要旨,扎根于時代生活、符合本國特色美育教育特點的價值內涵,理應成為推動新時代美育工作的基本理念。
做到對文化自信的價值堅守,須遵循新時代以人民為中心的美育要求。以人民為中心構成了社會主義文藝的本質要求,貫穿于美育立德樹人、培養(yǎng)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與接班人的始終。習近平同志在2014年文藝工作座談會、黨的十九大報告等多個重要講話中談及文藝創(chuàng)作、美育教育教學,多次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美育導向:在指導思想上,堅持馬克思主義文藝觀與教育觀,堅持美育教育“雙為”“雙百”的政策方向,以美育人的同時牢牢把握意識形態(tài)主動權;在辦學理念上,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發(fā)揚愛國為民、崇德尚藝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在師資建設上,調動發(fā)揮好教師在美育教學、藝術創(chuàng)作等方面的主導作用,多渠道激發(fā)提升廣大美育教師的創(chuàng)作才能與教學能力,使美育教育始終圍繞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的德育功能展開;在體系建設上,挖掘互聯(lián)網(wǎng)+、大數(shù)據(jù)等現(xiàn)代傳媒技術優(yōu)勢,形成覆蓋全民的終身教育、全民美育大格局,構建社會、家庭和學校三位一體,具有中國特色的國民美育教育體系。
美育是培養(yǎng)人感知美、體認美、創(chuàng)造美的一種素養(yǎng)教育與德性教育,其內在指向是人的價值觀念的培育養(yǎng)成,美育教育工作則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并助力物質文明建設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同志將美育教育工作納入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建設的宏闊視野統(tǒng)籌謀劃,其關于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文藝觀、美學觀、美育教育觀的重要論述,充分彰顯出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文藝思想光輝。
在論及精神藝術需求與物質生活需求的關系時,習近平以辯證唯物主義的科學視角審視當代文藝觀和美育理念,指出物質需求在人民生活中的首要地位,但這并不意味著人們對精神文化需求的降低,這表明社會主義條件下文藝觀念和美育理念的發(fā)展不僅不應當與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升產(chǎn)生割裂甚至對立,作為現(xiàn)代化建設“一體兩面”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二者理應互為表里,相互作用,并有機統(tǒng)一于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和向往之中。
在論及美育與審美問題時,習近平同志將人民與人民觀定位為美育教育的主體與審美評鑒活動的標準。在美的鑒賞和美育活動中,作為“個人”的美的感知體認與作為“人民”的集體理性評鑒是同時存在的,“人民”這個類的概念集合不僅不會消弭個體審美的感性差異,反而會將一種共同共通的更為博大的審美體驗以理性的形式表達出來,從而凝練為思想理論層面的健康向上的人民審美觀。
在論及當前教育與美育工作時,習近平同志明確提出諸多新論斷新思想。在2018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總書記從根本任務、重要使命、基礎工作等九個方面對科學推進我國教育事業(yè)以及美育工作作出深刻闡釋,明確提出了“九個堅持”,包括:將“立德樹人”定位為“根本任務”,將“教育事業(yè)”定位為“優(yōu)先發(fā)展”,將“教師隊伍建設”定位為“基礎工作”,將“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定位為“重要使命”,同時,從“黨的全面領導”“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扎根中國大地”“以人民為中心”“深化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這五個重要維度明確了做好教育工作所必須堅持的方向。可以說,以上關于教育美育工作的深刻論斷,既是習近平同志運用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科學正確把握美育工作規(guī)律的全面反映,也是新時代推進我國教育美育事業(yè)的基本遵循。
新的時代,堅定文化自信的使命要求不僅呼喚著“中國創(chuàng)造”“中國智造”走向國際,也鼓舞著文藝、美育工作者自覺肩負起闡發(fā)中國精神、展現(xiàn)中國風貌的時代擔當,從悠久的中華文化中發(fā)掘弘揚中華美育精神,寓對深厚璀璨的中華美育精神的國際化傳播于新時代藝術作品、美育教育、美育研究的行動之中,使世界各國人民在藝術審美過程中親身感受到中華美育精神特有的魅力,進而增進對中國的了解認同。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僅是一個國際行動倡導,同時也是一個富含美學與美育價值的思想理念,應當成為新時代美育與審美活動的重要思想載體和行動策源。中華文化和中華美育精神自始即內含著一種“和合共生”的價值理念,新時代的中國雖已向“強起來”和“富起來”轉變,但在中華文化和美育精神的基因中,“達則兼濟天下”的理念卻不曾因此消失,中國不會因自身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而走向擴張甚至霸權之路。新時代的中國文藝美育工作者要更具世界性眼光和格局,就要在挖掘和傳遞中華美育精神的藝術領域再下功夫,做好中華文化和美學思想的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和創(chuàng)造性轉化,站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以一種合乎藝術的特有方式審視自身的創(chuàng)作和傳播活動,將反映中國人審美追求與引領世界文化潮流有機統(tǒng)一起來,彰顯社會主義的信仰之美,弘揚人類精神的崇高之美,在多樣性的世界文明之林中高高揚起中華文化與美育精神的絢爛旗幟。
與弘揚中華文化與中華美育精神同行同向的,是中國主導下的“一帶一路”“亞投行”等重大國際交往活動。事實上,在不同民族、種族、國家、地域之間謀劃并實施好如此重要的國際交往交流工程,不僅需要國家間在政治、經(jīng)濟、軍事、社會等領域的廣泛交往,也需要國際文化、藝術、教育、美育活動的深入開展。這就要求新時代的中華文化傳播與中華美育精神弘揚,須在推進中華美育精神的國際傳播能力建設上更下功夫,在提升文藝美育類精神產(chǎn)品的國際化供給水平上更下功夫,通過更多機制制度的創(chuàng)新為多樣性文明的認同尋求最大公約數(shù)。
為此,一要加強輿論傳播工作對分眾化、差異化新趨勢的適應,加深對新媒體新科技的應用融合,以更加國際化、大眾化、時代化的美育傳播推廣方式講好中國故事,增強我國在國際活動中的話語權;二要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方法論處理國際傳播過程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更加注重文藝傳播、美育教育、美育研究在理念、內容、體裁、手段、業(yè)態(tài)、機制等方面的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將傳遞中國精神、傳承中華文化、傳播中國正能量作為國際文藝傳播推介的價值指向;三要注重具有國際視野高端藝術傳播人才的培養(yǎng),加強文藝隊伍、美育師資隊伍建設,把弘揚愛國主義貫穿于美育人才與文藝隊伍培養(yǎng)的始終,為增進人類文明交往互鑒,為中華文化和中華美育精神“走出去”提供不竭的人才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