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影迪
不久前,廣州市越秀北路上,一位拄著拐杖的老奶奶要過馬路,一輛小汽車停下來,耐心地請老人慢慢走。老人走到路中間,轉過身來,向車主深鞠了一躬。整個過程不過幾秒時間,卻充滿了相互尊重的善意。
年輕人停車禮讓,好!人上了年紀,難免腿腳不便,過馬路不像年輕人那樣利索。這位車主顯然體諒到了老人家的不易,選擇了禮讓,這值得大家學習。人人都敬老,自家老人出去,咱也能放心不少;等咱們老了,有這樣的尊老氛圍,日子也會舒心很多。老人鞠躬致謝,贊!老人家沒有把禮讓自己看成是理所當然,畢竟是耽誤了人家的時間,自己受了益,于是,不吝嗇表達感謝。別看就這一個躬,對車主的善行就是一種肯定。
我們有敬老愛老的傳統(tǒng),提倡“為長者折枝”。這樣的好傳統(tǒng),怎樣才能延續(xù)下去?小要禮讓老、老要體諒小,這樣才好。
少敬老,關鍵在換位思考。衰老,意味著種種不便。出門慢慢騰騰,用手機各種不會,這都很正常。不要不耐煩,更不能嘲笑、輕蔑。誰能永遠生龍活虎?。坷先俗呗仿?,別搶路,等幾分鐘,天塌不下來;他們碰到不懂不會的地方,咱們耐心給說說,又能費多大工夫呢?
老對少,有時須體諒?,F在年輕人打拼事業(yè)也不容易,兩代人之間對人對事的看法不同,這也正常,對子女,還是要多一份理解,少一些苛求。不關乎大是大非的話,各自尊重各自的生活方式是最好。在外頭,需要幫忙、照顧時,年輕人如果一時“眼里沒活”,也別著急上火,更別上去一通教訓,好好說就是了;如果人家熱心幫忙,盡量要表達感謝,讓善意善行有個回音。
小敬老,老愛小,這是一個美麗的閉環(huán),循環(huán)下去,風氣會越來越好。(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