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尚華 趙靖舟 劉俊邦 張玉攀 吳偉濤 李 軍
( 1西安石油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2 中國地質大學構造與油氣資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3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公司第八采油廠;4中國華油集團有限公司油氣資源事業(yè)部 )
與常規(guī)油氣相比,國內致密油勘探起步晚,致密油資源主要分布在鄂爾多斯盆地、準噶爾盆地、四川盆地以及松遼盆地,在這些盆地內已獲得了一些重要的勘探發(fā)現(xiàn),具有形成規(guī)模儲量和有效開發(fā)的條件[1-4]。目前國內致密油的勘探開發(fā)和相關研究仍處于準備階段,總體勘探程度與地質認識程度低,在致密油儲層成藏機理地質理論與認識還相對淺薄[5-8]。目前國內外許多學者已經(jīng)對致密油儲層孔隙特征、成巖作用、裂縫特征以及成藏機理相關方面進行了研究[9-10],而在致密油氣成藏期次方面研究還相對比較少。近年來松遼盆地北部勘探程度提高,勘探對象由常規(guī)油氣逐步轉向非常規(guī)油氣,在齊家地區(qū)上白堊統(tǒng)青山口組高臺子油層中發(fā)現(xiàn)了資源潛量巨大的致密油,取得了勘探新局面。本文應用流體包裹體系統(tǒng)測試方法等相關技術,對齊家地區(qū)高臺子油層致密油成藏期次及其相對成熟度進行了研究,以期為該區(qū)的致密油成藏機理提供可靠的實驗依據(jù)。
齊家地區(qū)位于松遼盆地北部中央坳陷區(qū),橫跨齊家—古龍凹陷和龍虎泡—大安階地兩個二級構造單元(圖1),面積約2500km2。中央坳陷區(qū)長期為盆地的沉降、沉積中心,現(xiàn)今構造形態(tài)為略有起伏的大型復向斜。齊家地區(qū)地層發(fā)育齊全,中—新生界自下而上沉積了白堊系、古近系、新近系和第四系,在以往勘探中發(fā)現(xiàn)了包括薩爾圖、葡萄花、高臺子、扶余和楊大城子5個含油層系。上白堊統(tǒng)青山口組和嫩江組沉積時期,兩次大規(guī)模水進期沉積的巨厚泥巖構成了研究區(qū)主要的烴源巖和蓋層,也控制了上白堊統(tǒng)青山口組高臺子油層致密油的生儲蓋成藏組合和油氣分布[11-20]。
圖1 齊家地區(qū)構造位置及采樣井分布
紫外線熒光發(fā)射光譜法是一種流體包裹體非破壞性分析方法,它利用紫外光源通過顯微鏡照射石油包裹體,石油包裹體由于包含芳香烴、含氮化合物、含硫化合物等,在紫外光照射下通常會發(fā)熒光。發(fā)射光譜可以通過光譜儀進行定量記錄,或通過肉眼定性觀察熒光的顏色,后者反映了石油包裹體組分的差異。油包裹體熒光光譜的主峰波長λmax、紅綠熵值Q和QF5353個參數(shù)是光譜譜圖數(shù)值化的一種表達形式,能夠非常準確地反映石油的組分信息,利用這些參數(shù)可以判斷不同油包裹體之間與古油藏的成熟度親緣關系。
主峰波長λmax定義為油包裹體熒光光譜主峰相對應的波長(圖2),λmax越小則藍移,其成熟度越高,λmax越大則紅移,其成熟度越低。紅綠熵值Q的定義和求取方法如下:Q=I650/I500,其中,I500為光譜波長為500nm相對應的熒光強度,I650為光譜波長為650nm相對應的熒光強度(圖2)。紅綠熵值(Q)的方法在國外20世紀80年代就已經(jīng)有較為廣泛的應用[21],國內則更多地將其應用于有機巖石學的研究[22]。I500值主要反映包裹體中油成熟度比較高的小分子組分信息,I500值越大,表明包裹體中油成熟度越高;而I650值主要反映包裹體中油成熟度較低的大分子組分信息,I650值越大,表明包裹體中油成熟度越低。所以,紅綠熵Q值越大,則包裹體中油的成熟度越低;反之,則包裹體中油的成熟度越高[22],并且Q—λmax關系較好地反映了包裹體中油成熟度。
圖2 油包裹體顯微熒光光譜Q值和λmax參數(shù)定義
QF535定義為波長535~720nm所限定面積與波長420~535nm所限定面積的比值(圖3),即:QF535=S面積( λ535- λ720) /S面積( λ420- λ535) , QF535越大,表明高分子量烴類組分越多,其包裹體中油成熟度越低[23-24]。
圖3 油包裹體顯微熒光光譜QF535參數(shù)定義
在齊家地區(qū)高臺子油層中選取了9口井的包裹體樣品,應用美國OceanOptics公司SD2000型熒光光譜儀,利用波長365nm的紫外光對樣品中單個油包裹體進行熒光光譜測定,獲得了油包裹體典型微束熒光光譜,計算了高臺子油層不同熒光顏色油包裹體λmax、Q和QF535值,本次實驗樣品中檢測到有發(fā)藍綠色、黃綠色、黃色3種熒光顏色的油包裹體(圖4)。大量實驗分析結果認為,有機質熒光顏色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有機質熱演化程度[25-31],即隨著有機質從低成熟演化到高成熟,其熒光顏色由紅色→黃色→黃綠色→藍綠色→藍色。齊家地區(qū)高臺子油層油包裹體發(fā)3種不同顏色熒光指示不同幕次充注油氣的成熟度有較大差異,其中黃色可能指示第1幕早期低成熟度原油充注,黃綠色、藍綠色可能分別指示晚期第2幕、第3幕高成熟度原油充注。
圖4 齊家地區(qū)高臺子油層代表性油包裹體產(chǎn)狀及熒光顏色
3.1.1 齊平1井
齊平1井青山口組高臺子油層2044.81m處觀測到第1幕黃色熒光油包裹體,λmax=580.91~585.39nm,Q=1.17~1.40,QF535=2.45~2.92;在1952.69m觀測到第2幕黃綠色熒光油包裹體,λmax=520.58~541.80nm,Q=0.40~0.70,QF535=1.25~1.77(表1、圖5a);說明至少存在兩幕油充注。
表1 齊平1井高臺子油層單個油包裹體顯微熒光光譜參數(shù)
3.1.2 古94井
古94井青山口組高臺子油層2193.60m觀測到第1幕黃色熒光油包裹體,λmax=584.05nm,Q=1.0 6,Q F535=2.3 5; 在 2 1 9 8.5 1 m和2193.60m觀測到第2幕黃綠色熒光油包裹體,λmax=540.44~545.40nm,Q=0.51~0.64,QF535=1.48~1.58; 在 2193.60m觀 測 到 第 3幕 藍綠 色 熒 光 油 包 裹 體,λmax=493.85~515.15nm,Q=0.32~0.39,QF535=1.01~1.10(表 2、 圖 5b);說明至少存在三幕油充注。
3.1.3 金191井
金191井青山口組高臺子油層1839.70m觀測到第2幕黃綠色熒光油包裹體,λmax=535.48~540.89nm,Q=0.52~0.66,QF535=1.46~1.65;在1839.70m和1854.50m觀測到第3幕藍綠色熒光 油 包 裹 體,λmax=495.21~519.67nm,Q=0.33~0.42,QF535=1.02~1.24(表 3、圖 5c);未檢測到第1幕黃色熒光油包裹體的光譜參數(shù)數(shù)據(jù);說明至少存在兩幕油充注。
圖5 齊家地區(qū)高臺子油層不同原油充注幕次油包裹體典型光譜
表2 古94井高臺子油層單個油包裹體顯微熒光光譜參數(shù)
表3 金191井高臺子油層單個油包裹體顯微熒光光譜參數(shù)
3.1.4 金28井
金28井青山口組高臺子油層2205.30m處觀測到第2幕黃綠色熒光油包裹體,λmax=541.80nm,Q=0.43,QF535=1.46;第3幕藍綠色熒光油包裹體,λmax=489.31~496.12nm,Q=0.12~0.32,QF535=0.49~0.96(表4、圖5d);未檢測到第1幕黃色熒光油包裹體的光譜參數(shù)數(shù)據(jù);說明至少存在兩幕油充注。
3.1.5 龍201井
龍201井青山口組高臺子油層1935.07m觀測到第2幕黃綠色熒光油包裹體,λmax=536.84~540.44nm,Q=0.42~0.54,QF535=1.28~1.50;在1934.67m和1935.07m觀測到第3幕藍綠色熒光 油 包 裹 體,λmax=491.58~518.77nm,Q=0.29~0.44,QF535=0.85~1.17(表 5、圖 5e);未檢測到第1幕黃色熒光油包裹體的光譜參數(shù)數(shù)據(jù);說明至少存在兩幕油充注。
表4 金28井高臺子油層單個油包裹體顯微熒光光譜參數(shù)
表5 龍201井高臺子油層單個油包裹體顯微熒光光譜參數(shù)
3.1.6 英X58井
英X58井青山口組高臺子油層2078.00 m觀測到第2幕黃綠色熒光油包裹體,λmax=539.54~540.44nm,Q=0.37~0.77,QF535=1.32~1.66;第3幕藍綠色熒光油包裹體,λmax=493.85~519.22nm,Q=0.27~0.31,QF535=0.84~1.10(表6、圖5f);未檢測到第1幕黃色熒光油包裹體的光譜參數(shù)數(shù)據(jù);說明至少存在兩幕油充注。
綜上6口井結果說明:齊家地區(qū)主峰波長顯示3種不同范圍值,分別為489.31~519.22nm,520.58~545.40nm和 580.91~585.39nm( 圖 6),說明該區(qū)至少存在3幕油充注。
表6 英X58井高臺子油層單個油包裹體顯微熒光光譜參數(shù)
圖6 齊家地區(qū)高臺子油層單個油包裹體光譜匯總
齊家地區(qū)高臺子油層油包裹體微束熒光光譜的λmax與QF535相關關系亦表現(xiàn)出3種類型,其特征分別為:①黃色熒光區(qū)域,其QF535值分布域較廣,位于2.35~2.92之間,Q值分布于1.06~1.40之間,λmax位于580.91~585.39nm;②黃綠色熒光區(qū)域,QF535值位于1.25~1.85之間,Q值分布于0.37~0.77之間,λmax位于520.57~545.40nm;③藍綠色熒光區(qū)域,其QF535值分布域較廣,位于0.50~1.31之 間,Q值 分 布 于0.12~0.51之 間,λmax位 于470.67~519.67nm(圖7)。從區(qū)域①→區(qū)域②→區(qū)域③,熒光光譜QF535值逐漸減小,反映了油包裹體所捕獲油的成熟度逐漸增高。
圖7 齊家地區(qū)油包裹體λmax與QF535關系圖
從獲得的儲層油包裹體熒光光譜的形態(tài)結構出發(fā),綜合不同熒光顏色油包裹體的熒光光譜主峰波長λmax特征,齊家地區(qū)齊平1井、古94井、金191井、金28井、龍201井、英X58井等6口井在白堊系青山口組高臺子油層至少存在兩幕油氣充注,綜合分析λmax—QF535相關關系后,可判定高臺子儲層在地質歷史時期經(jīng)歷了3幕油氣充注;第2幕油包裹體QF535值分布范圍與現(xiàn)今金34井高臺子油層中原油QF535值分布范圍極為接近,指示第2幕油成熟度與金34井高臺子油層中原油成熟度相當,均屬中—高等成熟度原油;現(xiàn)今金34井高臺子油層中原油大部分以輕質組分為主,具密度低、黏度低和含蠟量低的特征,平均密度在0.82g/cm3以下,平均黏度在8.7mPa·s以下,屬高成熟度原油。因此認為第2幕油對現(xiàn)今高臺子油層油氣藏的貢獻大于第1幕和第3幕。從原油成熟度角度上來講,齊家地區(qū)高臺子油層有3幕原油充注,第1幕充注原油成熟度低;第2幕充注原油成熟度相對較高,與現(xiàn)今儲層中原油成熟度最為接近;第3幕充注原油成熟度最高。
根據(jù)齊家地區(qū)高臺子油層油包裹體及其伴生鹽水包裹體測溫結果,認為齊家地區(qū)高臺子油層存在3幕油充注及其伴生的3幕同期鹽水充注:第1幕發(fā)黃色熒光油包裹體均一溫度為60~70℃,伴生的同期鹽水包裹體均一溫度為80~90℃;第2幕發(fā)黃綠色熒光油包裹體均一溫度為80~90℃,伴生的同期鹽水包裹體均一溫度為100~110℃;第3幕發(fā)藍綠色熒光油包裹體均一溫度為100~110℃,伴生的同期鹽水包裹體均一溫度為120~140℃(圖8)。從測溫結果來看,鹽水包裹體均一溫度均高于同期油包裹體,這可能是由于油和水的壓縮率存在差異,油包裹體中氣泡比鹽水包裹體中水蒸汽氣泡收縮率大。同時,將齊家地區(qū)高臺子油層各油氣充注幕次同期鹽水包裹體均一溫度投影到埋藏—熱史圖(圖9),便可獲得油氣形成期次及時期,再結合上文熒光定量分析結果,綜合認為齊家地區(qū)高臺子油層發(fā)生了多期成藏。
圖8 齊家地區(qū)高臺子油層油包裹體(左)和共生鹽水包裹體(右)均一溫度
圖9 齊家地區(qū)高臺子油層油氣充注時期
第1期發(fā)生在白堊紀嫩江晚期79—77Ma期間,對應于第1幕充注,在目前所鉆的幾口井中,高臺子油層均檢測到該期油包裹體,根據(jù)構造演化和地層傾向,結合油包裹體顯微熒光光譜,認為第1期油源可能來自于白堊系青山口組一段的烴源巖。該時期是青一段生成的油氣大規(guī)模充注期,也是構造帶內主要巖性—構造圈閉的形成期,上覆多套儲蓋組合已經(jīng)形成,因而有利于油氣的保存,儲層主要為致密型儲層,該期油氣沿早期斷裂或巖性地層運移進入致密儲層之中。由于齊家地區(qū)在青山口組沉積時期處于構造較高部位,對于其他地區(qū)儲層而言相對較易捕獲油氣。
第2期發(fā)生在晚白堊世明水期69—65Ma期間,對應于第2幕和第3幕充注,該時期構造帶內的斷裂活動相對較弱,且受儲層非均質性的控制,早期形成的儲蓋組合未遭受破壞。
總體上齊家地區(qū)高臺子油層具有多期成藏的特點,保存條件好,可以形成巖性油氣聚集帶。
流體包裹體熒光顏色觀察表明,齊家地區(qū)高臺子油層中檢測到有發(fā)黃色、黃綠色、藍綠色3種熒光顏色的油包裹體,預示有多幕不同成熟原油充注。
油包裹體熒光光譜分析表明,黃色熒光油包裹體QF535位 于 2.35~2.92,λmax位 于 580.91~585.39nm;黃綠色熒光油包裹體QF535位于1.25~1.85,λmax位于520.57~545.40nm;藍綠色熒光油包裹體QF535位 于 0.50~1.31,λmax位 于 470.67~519.67nm。從黃色熒光區(qū)域→黃綠色熒光區(qū)域→藍綠色熒光區(qū)域,QF535值逐漸減小,反映了油包裹體所捕獲油的成熟度逐漸增高。
結合齊家地區(qū)埋藏史、生烴史及包裹體均一溫度特征,認為在地質歷史時期高臺子油層共經(jīng)歷了3幕油氣充注,早期原油充注發(fā)生在白堊紀嫩江晚期79—77Ma期間,對應于第1幕充注,該期原油成熟度偏低;晚期原油充注發(fā)生在晚白堊世明水期69—65Ma期間,對應于第2幕和第3幕充注,該期原油成熟度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