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子涵 陳凌 肖靜 王齡松
作者單位:110016 沈陽,遼寧省金秋醫(yī)院消化內科
隨著人們年齡的增長,腸道疾病的發(fā)病率也隨之上升,而且腸道疾病的構成也隨之發(fā)生改變。目前,結腸鏡檢查是確診結直腸癌(CRC)癌前病變的金標準。有學者認為,高齡老年人進行結腸鏡檢查應適當放寬適應證,但因高齡老年人存在腸道準備不足、完成率低、并發(fā)癥高等問題,2009年美國胃腸病學會制定的大腸癌篩查指南指出,50~75歲為風險人群,不建議對>75歲的高齡老人進行規(guī)律篩查。雖然CRC的發(fā)生風險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但是部分高齡老年人,尤其在有腹痛、便血等篩查指征時,仍可從篩查中獲益[1-2]。因此,高齡老年人是否能夠行結腸鏡檢查,應根據(jù)風險、獲益、尊重患者意愿等多種因素進行綜合評估。本研究對2008—2017年在遼寧省金秋醫(yī)院行電子結腸鏡檢查的高齡老年人的臨床資料及內鏡檢查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以探討電子結腸鏡檢查在高齡老年人結直腸疾病診斷中的價值及安全性?,F(xiàn)報告如下。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08—2017年在遼寧省金秋醫(yī)院行電子結腸鏡檢查的年齡≥80歲的老年人407例,其中男312例(76.65%)、女95例(23.34%);年齡80~97歲,平均(83.52±4.24)歲。就診原因:早飽、腹脹83例(20.39%),便秘138例(33.91%),便血45例(11.06%),腹瀉23例(5.65%),腹痛42例(10.32%),腸梗阻40例(9.82%),無癥狀健康體檢36例(8.84%)。
1.2 研究方法 對入選對象的臨床資料及電子結腸鏡檢查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所有研究對象經(jīng)聚乙二醇電解質腸道準備后行電子結腸鏡檢查,以達到回腸末端、回盲部或發(fā)現(xiàn)可解釋病情的檢查結果為完成鏡檢的判斷標準。
1.3 觀察指標 觀察結腸息肉、結腸癌等疾病的檢出情況。同時對個別指標如結腸息肉和結腸癌進行性別分組比較,以觀察疾病在不同性別間檢出情況的差異。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研究采用描述性統(tǒng)計學方法對數(shù)據(jù)進行整理分析。
2.1 檢查完成情況 407例高齡患者中374例(男287例、女87例)完成電子結腸鏡檢查(91.89%)、33例(8.11%)未完成檢查。未完成檢查的原因:因疾病致腸道準備差(因糞便較多)18例(54.55%)、不能耐受7例(21.21%)、進鏡困難8例(24.24%)。
2.2 疾病檢出情況 結腸息肉161例(39.56%),其中單發(fā)息肉81例、多發(fā)息肉80例;男112例、女49例,男性結腸息肉檢出率高于女性;有病理結果者149例,各種類型息肉檢出率由高至低依次為腺瘤樣息肉115例(77.18%)、炎性息肉33例(22.15%)、癌變息肉1例(0.67%);120例(74.53%)接受鏡下治療,其余患者因藥物、患者家屬拒絕及外院治療等未進行鏡下治療。腸黑變病35例(8.60%)。結直腸惡性腫瘤57例(14.00%),其中左半結腸癌36例(63.16%)、右半結腸癌21例(36.84%),左半結腸癌的檢出率高于右側;男40例、女17例,男性結腸癌的檢出率高于女性。缺血性腸病6例(1.47%)。潰瘍性結腸炎5例(1.23%)。結腸癌術后復查8例(1.97%)。結直腸潰瘍2例(0.49%)。內痔伴出血2例(0.49%)。良性腫瘤側向發(fā)育1例(0.25%)。未發(fā)現(xiàn)病變130例(31.94%)。
2.3 并發(fā)癥情況 全部完成檢查及鏡下治療的患者在檢查和鏡下治療過程中均無并發(fā)癥發(fā)生。
美國胃腸病學會的大腸癌篩查指南指出,高齡老年人在結腸鏡檢查中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率高于中青年組,也常因腸道功能差、腸道準備不充分而無法完成結腸鏡檢查,他們在進行檢查時也存在較高風險。本研究結果顯示,老年人結直腸息肉的檢出率明顯高于其他疾病,病理分型顯示腺瘤樣息肉所占比例最高。結腸息肉是一種常見腸道疾病,分為非腫瘤性和腫瘤性兩大類。非腫瘤性息肉包括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錯構瘤性息肉;腫瘤性息肉則包括腺瘤性息肉和家族性結腸腺瘤樣息肉病,其中腺瘤性息肉為癌前病變。
本研究結果顯示,結直腸癌的檢出率為14.00%,且以左半結腸為主。結直腸癌在我國較為常見,其發(fā)病率及病死率有逐年升高趨勢,2010年其發(fā)病率居我國惡性腫瘤的第6位、死亡率居第5位[3]。結直腸癌患者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排便習慣改變、便血及腹痛等,因此,高齡老年人出現(xiàn)排便習慣改變、便血及腹痛等癥狀時,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應盡早進行篩查,發(fā)現(xiàn)病變時應予以治療,以有效降低結直腸癌的發(fā)病率與病死率。
本研究同時發(fā)現(xiàn)一些其他結直腸疾病,如缺血性腸病、潰瘍性結腸炎、結直腸潰瘍、內痔伴出血、良性腫瘤側向發(fā)育。缺血性腸病主要是由腸系膜血管病變及其他全身性疾病所引起,如動脈硬化、心功能不全等,應積極治療原發(fā)病,避免因腸壁缺血缺氧而發(fā)生腸壞死。潰瘍性結腸炎和結直腸潰瘍的病因均尚未明確,有癌變的可能,可并發(fā)腸穿孔、息肉等,應積極進行治療,藥物治療無效者需行手術治療。痔為臨床常見病,內痔位于肛管齒狀線以上,多采取保守治療。良性腫瘤側向發(fā)育具有癌變的可能,需定期觀察,如有必要行手術處理。
另外,本研究發(fā)現(xiàn)不同性別間結腸息肉和結腸癌的檢出率均存在差異,男性均高于女性,可能與男性的生活習慣,如吸煙、飲酒、壓力大等有關,上述結果與相關研究[4]不盡相同,可能與樣本量較小有關。
因高齡老年患者往往合并一些基礎疾病,加之胃腸道功能下降、長期便秘、胃腸動力不足、長期規(guī)律服藥等原因,電子結腸鏡檢查的完成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5]。本研究結果表明,因疾病所致腸道準備差為影響結腸鏡檢查完成率的主要原因,而本研究中高齡老年人結直腸鏡檢查完成率高于既往報道[6]。因此,筆者建議,對于高齡老年人應適當放寬結腸鏡檢查的適應證,這對于疾病的發(fā)現(xiàn)及治療具有重要意義。有研究表明,無癥狀高齡老年人是否需要進行結腸癌篩查,仍有待進行大規(guī)模、多中心、大樣本量研究,以便進一步論證[7]。但本研究發(fā)現(xiàn),高齡老年人無論行電子結腸鏡檢查,還是在鏡下行結腸息肉電切均未見并發(fā)癥發(fā)生,提示高齡老年人行電子結腸鏡檢查及鏡下治療安全有效。
綜上,對高齡老年人行電子結腸鏡檢查,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疾病并進行鏡下治療,這對于發(fā)現(xiàn)并預防結腸癌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建議對高齡老年人在充分的腸道準備下,可以適當開展電子結直腸鏡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