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琦, 劉亦學, 于金萍, 張 惟, 余小龍, 趙美芹, 徐欣媛
(1.天津市植物保護研究所,天津 300381;2.北京科發(fā)偉業(yè)農藥技術中心,北京 100125;3.北京大農時代農藥技術研究所,北京 100016)
小麥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其種植面積占糧食總種植面積的22%左右,產量占糧食總產量的20%以上,作為重要的商品糧和戰(zhàn)略儲備糧,在我國糧食生產和消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1-3]。在小麥整個生育期中,雜草與小麥競爭光照、養(yǎng)料、水分、生長空間,嚴重影響著小麥的質量與產量[4]。我國發(fā)生草害的麥田面積達0.10億hm2,有0.06億hm2受嚴重危害,每年造成的小麥減產量約為40億kg,減產率約30%,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高達上千億[5-6]。
目前,化學防除是農業(yè)生產中最主要的除草措施。然而,除草劑的長期過度使用、耕作制度的改變、粗放的田間雜草管理等因素,致使麥田雜草群落發(fā)生演替,抗性雜草發(fā)生嚴重,雜草抗藥性問題越來越突出[7-9]。除草劑的混配能夠擴大殺草譜、降低用藥量,并起到增效作用,是延緩雜草抗性發(fā)生和發(fā)展的有效措施[10]。
甲基二磺隆是由德國拜耳作物科學公司研制開發(fā)的乙酰乳酸合成酶抑制類除草劑,雜草通過根和葉吸收后,在植株體內傳導,使雜草停止生長后枯死,其具有殘效期短、廣譜、高效、無殘留藥害、對環(huán)境友好等優(yōu)點[11]。雙氟磺草胺是由美國陶氏農業(yè)科學公司開發(fā)的三唑并嘧啶磺酰胺類除草劑,是一種典型的乙酰乳酸合成酶抑制劑[12]。該藥劑為苗后莖葉處理的廣譜除草劑,主要用于防除小麥田闊葉雜草,其施藥期長,冬前至早春均可,且適宜與其他除草劑、殺菌劑、植調劑等混用[13]。為了明確1%甲基二磺隆·雙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懸浮劑對小麥田雜草的防除效果、使用劑量及對小麥的安全性,進行相關的田間藥效試驗。
1.1.1 供試藥劑 1%甲基二磺隆·雙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懸浮劑(北京科發(fā)偉業(yè)農藥技術中心)、30 g/L甲基二磺隆可分散油懸浮劑[拜耳作物科學(中國)有限公司]、50 g/L雙氟磺草胺懸浮劑(江蘇省激素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1.1.2 供試小麥品種 供試小麥品種為津引159。
1.1.3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在天津市農業(yè)科學院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示范基地進行,于2016年10月13日播種小麥,2017年6月18日收獲。試驗土地為壤土,有機質含量為2.09%,土壤pH值為7.8。試驗地內主要雜草為雀麥(Bromusjaponicus)、播娘蒿(Descurainiasophia)、薺菜(Capsellabursa-pastoris)。
1.2.1 試驗設計 試驗采用隨機區(qū)組排列設計,共8個處理,分別為1%甲基二磺隆·雙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懸浮劑9(A)、12(B)、15(C)、24(D)g a.i./hm2,對照藥劑處理為30 g/L甲基二磺隆可分散油懸浮劑13.5 g a.i./hm2(E)、50 g/L雙氟磺草胺懸浮劑4.125g a.i./hm2(F),另加人工除草(G)和空白對照(H);小區(qū)面積為20 m2,每個處理重復4次。試驗于2017年3月29日施藥,施藥時小麥為3~6葉期,禾本科雜草為3~5葉期,莖葉噴霧處理;2017年3月29日、4月13日人工除草2次。
1.2.2 調查方法及數(shù)據(jù)統(tǒng)計 分別在藥后15、30 d 采用絕對值調查法,在處理小區(qū)內隨機選取4個樣點,每個樣點0.25 m2,記錄樣點內雜存活草種類及其株數(shù),計算株防效,藥后30 d測定存活雜草地上部分鮮質量,計算鮮質量防效。
株防效=(對照區(qū)雜草株數(shù)-處理區(qū)雜草株數(shù))/對照區(qū)雜草株數(shù)×100%;
鮮質量防效=(對照區(qū)地上部鮮質量-處理區(qū)地上部鮮質量)/對照區(qū)地上部鮮質量×100%。
于施藥后7、15 d觀察小麥生長情況,記載有無藥害及藥害的恢復情況;小麥成熟后,全區(qū)收獲,計算小區(qū)產量。
使用DPS(v7.05版)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采用鄧肯氏新復極差法進行統(tǒng)計分析。
由表1可知,藥后15 d,1%甲基二磺隆·雙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懸浮劑各劑量處理對雀麥的防效均在90%以上,并且隨著施藥量的增加而提高。單劑30 g/L甲基二磺隆可分散油懸浮劑對雀麥的防效為92.6%,對播娘蒿、薺菜的防效也高于80%;單劑50 g/L雙氟磺草胺懸浮劑對播娘蒿、薺菜的防效均在90%以上,但由于對雀麥無效,所以總體防效較差。
表1 1%甲基二磺隆·雙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懸浮劑藥后15 d小麥田雜草株防效Table 1 Plant control effect of mesosulfuron-methyl·florasulam 1% OD 15 days after application
由表2、表3可知,藥后30 d,各藥劑處理小區(qū)內雜草株防效相對于藥后15 d整體略有降低,可能是由試驗小區(qū)內新增雜草較多所導致。1%甲基二磺隆·雙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懸浮劑各劑量處理對雀麥、播娘蒿、薺菜的株防效、鮮質量防效均在80%以上,總體防除效果較好;單劑30 g/L甲基二磺隆可分散油懸浮劑對雀麥的株防效、鮮質量防效仍高于90%,對播娘蒿、薺菜的防效略差;單劑50 g/L雙氟磺草胺懸浮劑對播娘蒿、薺菜的株防效、鮮質量防效仍高于90%,但由于對雀麥無效,總體防效較差。
表2 1%甲基二磺隆·雙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懸浮劑藥后30 d小麥田雜草株防效Table 2 Plant control effect of mesosulfuron-methyl·florasulam 1% OD 30 days after application
表3 1%甲基二磺隆·雙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懸浮劑藥后30 d小麥田雜草鮮質量防效Table 3 Fresh weight control effect of mesosulfuron-methyl·florasulam 1% OD 30 days after application
施藥后7、15 d觀察各處理的小麥生長情況,1%甲基二磺隆·雙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懸浮劑各劑量對小麥安全性好,無明顯藥害癥狀;藥劑 30 g/L 甲基二磺隆可分散油懸浮劑、50 g/L雙氟磺草胺懸浮劑對小麥也無藥害癥狀。收獲時測產結果表明,各藥劑處理小區(qū)產量要低于人工除草處理,與空白對照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產作用,增產率為7.84%~11.46%(表4)。
表4 1%甲基二磺隆·雙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懸浮劑施藥后對小麥產量的影響Table 4 Effect ofmesosulfuron-methyl·florasulam 1% OD on wheat yield
每種除草劑都具有特定的選擇性和殺草譜,單一除草劑不能完全防除作物全生育期內的所有雜草,并且農田雜草的生物群落多種多樣,而長期使用單一的除草劑又會引起雜草群落的演替,還可導致雜草抗藥性的產生。除草劑的混用及混配可以擴大殺草范圍、提高防效、延長適宜施藥期、減少藥害的產生、降低農藥殘留并延緩雜草抗藥性的發(fā)生與發(fā)展,是提高除草劑應用水平的一項重要措施[14-16]。
1%甲基二磺隆·雙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懸浮劑莖葉噴霧防除冬小麥田雜草雀麥、播娘蒿、薺菜效果較好,防效隨著施藥量的增加而提高。在試驗劑量下,1%甲基二磺隆·雙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懸浮劑藥后30 d的合計鮮質量防效均高于85%,且未發(fā)生藥害,對小麥的生長無不良影響。在雜草3~5葉期進行莖葉噴霧,施藥后15、30 d,1%甲基二磺隆·雙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懸浮劑對小麥田一年生雜草均有較好的防治效果,并且在試驗劑量下對小麥均有增產作用,增產率為7.84%~11.46%。綜上所述,1%甲基二磺隆·雙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懸浮劑在冬小麥田的用藥適期為小麥出苗后,雜草3~5葉期,推薦劑量為有效量 12~15 g a.i./h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