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軍 劉亞 劉石軍
摘????? 要:旨在通過實驗研究建立高中生“陽光長跑”個體無氧閾心率回歸方程,使每個學生可以獲得個體適宜負荷強度,并以此控制跑速。第1階段通過文獻初選,再通過專家問卷法對初選指標做進一步篩選,然后對確定的指標進行實驗測試,以無氧閾心率為因變量,篩選出的指標為自變量進行回歸建立個體無氧閾回歸方程;第2階段用回歸方程計算的無氧閾心率與實測無氧閾心率進行配對樣本t檢驗,進行回代檢驗;第3階段以回歸方程計算出的無氧閾心率作為負荷強度進行為期12周訓練,以檢驗實踐應(yīng)用效果。結(jié)果顯示:(1)實驗對象推測值與實際觀察值經(jīng)配對t檢驗,結(jié)果顯示無顯著性差異(P>0.05)。將推測值與實際觀察值進行相關(guān)分析再次應(yīng)證其一致性較高(r=0.889,P<0.001)。(2) 12周訓練后,實驗組前后VO2max比較有顯著提升(P<0.01),對照組VO2max前后無顯著性差異(P>0.05),實驗組與對照組VO2max比較,實驗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結(jié)果表明:高中男生“陽光長跑”活動推薦使用個體無氧閾心率作為負荷強度監(jiān)控指標,個體無氧閾心率回歸方程為:Y=111.537+6.076x1-0.2821x2-0.569x3+9.944x4(其中,x1為年齡,x2為身高、x3為基礎(chǔ)心率,x4為體表面積)。
關(guān)? 鍵? 詞:運動生理學;無氧閾心率;靶心率;有氧耐力;回歸方程;陽光長跑;高中生
中圖分類號:G80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7116(2019)06-0132-07
Abstract: The purpose is to establish an individual anaerobic threshold heart rate regression equation for high school boys going for “Sunshine Long Distance Run” via experimental study, so that every student can get an individually suitable load intensity, and therefore control his/her running speed. In phase one, the authors preliminarily selected the indexes through literature, and further screened the preliminarily selected indexes by means of expert questionnaire, and then carried out experimental test on the determined indexes, used anaerobic threshold heart rate as an independent variable and the screened indexes as independent variables for regression, and established an individual anaerobic threshold heart rate regression equation; in phase two, the authors carried out paired samples t test on the anaerobic threshold heart rate calculated by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and the anaerobic threshold heart rate measured, and carried out back substitution test; in phase three, the authors let the testees have 12-week training by using the anaerobic threshold heart rate calculated by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as the load intensity, so as to check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effect. The results showed the followings: 1) the results of the paired t test on the predicted values and actually observed values of the testee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t (P>0.005); the authors carried out correlation analysis on the predicted values and actually observed values, and again verified that their consistency was high (r=0.889, P<0.001); 2) after the 12-week training, the VO2max of the experiment group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s compared to that before the training (P<0.01), the VO2max of the control group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s compared to that before the training (P>0.05); in VO2max comparison, the experiment group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s (P<0.01).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e followings: using individual anaerobic threshold heart rate as a load intensity monitoring index is recommended for the activity of high school boys going for “Sunshine Long Distance Run”; the individual anaerobic threshold heart rate regression equation is: Y=111.537+6.076×x1-0.2821×x2-0.569×x3+9.944×x4 (where x1 is age, x2 is height, x3 is basic heart rate, x4 is body surface area).
Key words: sports physiology;anaerobic threshold heart rate;target heart rate;aerobic endurance;regression equation;Sunshine Long Distance Run;high school student
2007年為實現(xiàn)黨中央提出的通過5年時間使學生體質(zhì)健康水平明顯提高的工作目標,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三部委共同啟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冬季長跑活動》。隨后幾年中,三部委又多次發(fā)布有關(guān)“陽光長跑”通知并對學生長跑距離提出具體要求:初中生每天至少跑1 500 m,高中生與大學生每天至少跑2 000 m。然而多年的“陽光長跑”活動并未能有效地扭轉(zhuǎn)學生體質(zhì)健康水平整體下降的趨勢。當全國中學生都轟轟烈烈地“陽光長跑”時,他們并不知道長跑是講究強度的且每個人都有自己適宜的強度;更不知道自己適宜的強度是多少?又怎樣控制這個強度?因而,目前全國億萬學生只能依照自己的習慣節(jié)奏“放羊”式地長跑。
青少年體力活動的強度、量、頻率與體質(zhì)健康存在顯著的“劑量-效應(yīng)”關(guān)系,其中強度具有核心意義[1-2]。缺乏有效負荷強度的運動難以使人體機能產(chǎn)生適應(yīng)性提高。依據(jù)運動訓練科學理論,“陽光長跑”的強度應(yīng)該是生理負荷,且應(yīng)為訓練效果最佳的負荷,并因人而異。因此,遵循生理負荷強度是“陽光長跑”得以成為科學健身方式的核心所在。而目前無奈之下的“放羊”式長跑嚴重削弱了其對于學生體質(zhì)健康應(yīng)有的促進效果,甚至打擊了學生對長跑的積極性,降低了學生對長跑的樂趣,使得這一本意為促進學生體質(zhì)健康水平的重大舉措在實施中流于形式。
本研究旨在通過實驗研究建立高中男生“陽光長跑”個體無氧閾心率回歸方程,使每個學生可以獲得較為科學的個體運動心率,并寄望未來實踐應(yīng)用時利用目前已日益大眾化的運動手環(huán)等心率監(jiān)控設(shè)備,使得以心率為手段的強度控制模式成為“陽光長跑”實踐中的現(xiàn)實選擇,最終達到促進學生體質(zhì)健康的目的。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專家調(diào)查法
對經(jīng)文獻資料初選的指標經(jīng)10名專家(均是博士、高級職稱且為該領(lǐng)域的行業(yè)專家)打分進行篩選,并根據(jù)專家意見和討論可增加指標。評定分值為1~5分,分別代表非常不合理、不太合理、合理、較合理、非常合理5個等級。判定標準為凡指標評分均值小于3分者視為不太合理,去掉;標準差大于1者,表明專家評分離散程度過大,即意見過于分歧,視為爭議指標,并將評分時各個專家意見及理由反饋給各個專家,協(xié)商無果則去掉該指標。
1.2? 實驗法
1)實驗對象。
研究分3個階段進行,共選取383人次(第1階段依據(jù)隨機原則從某高中3個年級各選出100男生,共計300人(后因各種原因3名退出,有效樣本297人);第2階段在不重復(fù)抽樣原則下隨機抽取21人(因1人退出,有效樣本20人)進行回代檢驗;第3階段為實訓階段,考慮到一年級年齡最小,穩(wěn)定性不如二三年級,三年級又因忙于高考時間受限,最終以整群抽樣的方式抽取該高二年級一個班級為實驗組,另外一個班級為對照組,其中實驗組31人,對照組34人。實驗對象基本情況見表1。
實驗對象采取招募方式實行自愿報名,先填寫實驗對象個人信息表以及知情同意書,排除患有各種疾病的實驗對象。實驗對象選取要求為:PAR-Q問卷回答皆為“否”;安靜心率為60~100次/min,安靜時血壓<140/90 mmHg;無身體殘疾、無心臟病家族史等影響生命風險較高的遺傳疾病;自愿參加實驗。
2)實驗指標及測試方法。
(1)身體形態(tài)指標。
身體形態(tài)指標包括身高、體質(zhì)量、BMI、體脂率等。身高、體質(zhì)量按照國民體質(zhì)測試方案進行。體成分采用韓國Inbody 7.0體成分測定儀。
(2)基礎(chǔ)心率(BHR)。
使用Polar表測量實驗對象每天清晨在靜臥、空腹、清醒狀態(tài)的心率,并連續(xù)記錄7天,計算一周的平均值即為基礎(chǔ)心率。測試期間,要求實驗對象正常休息,注意飲食。
(3)最大攝氧量(VO2max)、通氣無氧閾(VT)。
本研究采用逐級遞增負荷運動方式在室內(nèi)跑臺進行最大攝氧量和無氧閾測試。實驗設(shè)備采用Run 7410專業(yè)跑臺(意大利Runner公司)、Metalyzer 3B氣體分析儀(德國Cortex公司)、Polar表(德國Cortex公司)。具體程序為:前2 min將跑臺速度增至4 km/h,坡度為0°,讓實驗對象盡可能地邁開步子走動起來。第4 min時將跑速增至7 km/h,之后以每2 min遞增1 km/h的速度(目的在于獲得通氣無氧閾及對應(yīng)的速度),直至速度到12 km/h(過去的研究已證實,普通高中生超過12 km/h時,會出現(xiàn)步態(tài)不穩(wěn)且難以跟上節(jié)奏,因此選此速度為上限)。此時,以每分鐘1.5%的幅度增加跑臺坡度,直至力竭,獲得最大攝氧量絕對值與相對值[3-4]。運動中后期不時通過主觀感覺評分表(RPE)詢問實驗對象主觀感覺。最大攝氧量判定標準參考《運動生理學》[5]執(zhí)行。
(4)無氧閾心率。
VT判斷標準:①VE,VCO2非直線增加的拐點;②VE/VO2突然增大,VE/VCO2不下降;③呼吸商出現(xiàn)突然增高的拐點[4]。整個VT判定在氣體分析儀自帶軟件中結(jié)合人工觀察和手動修正完成。獲取數(shù)據(jù)有VT值、VT占VO2max%以及根據(jù)采樣時間序列尋找出的對應(yīng)無氧閾心率(達到VT時對應(yīng)的心率)。
(5)體表面積(BSA)。
體表面積依據(jù)胡詠梅[6-7]計算公式計算:BSA=0.0071H+0.0133W-0.1971。H身高,單位cm;W體質(zhì)量,單位kg。
(6)基礎(chǔ)代謝率(BMR)。
基礎(chǔ)代謝率依據(jù)公式[8]計算:BMR= 66.47+13.57W +5.00H-6.76 y。BMR單位kcal/d;H身高,單位cm;W體質(zhì)量,單位kg;y年齡,單位為歲。
3)實驗方案。
實驗分3個階段進行:第1階段目的在于建立無氧閾心率的個體回歸方程;第2階段目的在于回代檢驗所建回歸方程可靠性;第3階段在于檢驗回歸方程推算的個體無氧閾強度實踐應(yīng)用時是否有效。
第3階段為實踐檢驗階段。實驗組與對照組實驗前測試VO2max、安靜心率等作為耐力訓練效果的判定指標。實驗組每周在不同日期內(nèi)完成3次2 000 m跑。依據(jù)運動訓練原則,全程分3個期間完成:前期350 m(占全程17.5%)為進入狀態(tài)期,要求負荷強度逐漸過渡到靶心率跑速;中期1 500 m(占全程75.0%)為穩(wěn)定期,也是陽光長跑的核心強度,要求以回歸公式推算出的“個體無氧閾心率”作為靶心率強度完成;后期150 m(占全程7.5%)為恢復(fù)期,以慢跑為主。另外,2 000 m正式跑前的準備活動和結(jié)束后的放松活動另行安排。整個心率采用芬蘭Polar表監(jiān)控;對照組無特殊要求,按照常規(guī)完成體育課,業(yè)余體育鍛煉不做任何要求。經(jīng)12周訓練結(jié)束后,測試VO2max、安靜心率等指標。
4)實驗條件控制。
(1)環(huán)境控制:室內(nèi)測試均在室溫為24°~8°、濕度為50%~60%的室內(nèi)進行。溫濕度均符合最大攝氧量以及無氧閾測試要求。
(2)要求受試者著輕便透氣的運動裝參加測試。
(3)受試者跑臺適應(yīng):讓受試者先適應(yīng)跑臺至少10 min以上,直到感覺良好,腳步穩(wěn)健,能適應(yīng)跑速的遞增和遞減,不緊張為止。
(4)實驗終止指征參照運動生理學教材執(zhí)行[5]。
1.3?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所有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9.0軟件包進行處理。無氧閾心率回歸方程采用線性回歸模型;回代檢驗中,運用回歸方程推測結(jié)果與實驗獲取結(jié)果之間的均值檢驗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第3階段,實驗組與對照組實驗前樣本的差異性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實踐應(yīng)用效果前后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指標相關(guān)性采用積差相關(guān)法處理。選取P<0.05為顯著性水平。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個體無氧閾心率回歸方程的建立
1)指標的理論初選與專家問卷復(fù)選結(jié)果。
適宜運動負荷即指有效運動負荷。陽光長跑對高中生要求的是2 000 m跑,屬發(fā)展有氧耐力素質(zhì)。經(jīng)文獻梳理,過往研究一致認為無氧閾對應(yīng)心率下的強度是中長跑的適宜負荷強度,其理論依據(jù)是:用個體無氧閾強度進行耐力訓練,既能使呼吸、循環(huán)系統(tǒng)機能達到較高水平,最大限度地利用有氧供能,同時又能在能量代謝中使無氧代謝的比例減少到最低限度。因此,無氧閾心率可能與個人體質(zhì)、呼吸、循環(huán)系統(tǒng)機能、身體形態(tài)、能量消耗、基礎(chǔ)代謝等都有關(guān)[7,9-12]。鑒于未來實際應(yīng)用時的便捷性、易操作性,排除類似VO2max確定法外,初選指標為:年齡、身高、體質(zhì)量、腰圍、體表面積、體脂率、BMI、安靜心率、基礎(chǔ)心率、基礎(chǔ)代謝率、卡爾森運動強度心率、安靜時心率修正百分比法推算心率,即運動時心率=安靜時心率+60%(最大心率-安靜時心率)。經(jīng)專家評分,去掉了卡爾森運動強度心率(1.2±0.3)分、安靜時心率修正百分比法推算心率(1.4±0.2)分,理由是利用這種同類推算公式再去預(yù)測靶心率,可能降低有效性。其余指標均符合均值大于3且標準差小于1的要求。
2)第1階段實驗對象各指標描述性統(tǒng)計結(jié)果。
實驗對象各指標描述性統(tǒng)計結(jié)果詳見表2。
3)模型匯總。
本研究中各個自變量與因變量之間的復(fù)相關(guān)系數(shù)R=0.897,判斷系數(shù)R2=0.805。R作為衡量回歸方程整體的擬合度指標,其作用為表達因變量與所有自變量之間的總體關(guān)系。擬合優(yōu)度是指回歸直線對觀測值的擬合程度,R2即可決系數(shù)(亦稱確定系數(shù))是度量擬合優(yōu)度的統(tǒng)計量。R2的取值范圍是[0,1],越接近1,說明回歸直線對觀測值的擬合程度越好;反之擬合程度越差。本研究中R2的取值為0.805,接近1,因此回歸直線對觀測值的擬合程度較好。
4)回歸方差分析。
通過對回歸方程進行方差分析得知,平方和為8 140.646,df=4,均方為2 035.162,F(xiàn)=139.197,P<0.001,說明本回歸方程具有顯著性,即因變量和自變量之間有線性回歸關(guān)系。
5)回歸系數(shù)。
進行回歸散點圖時,有4名學生數(shù)據(jù)異常,被去掉。同時,回歸方程計算時SPSS系統(tǒng)直接排除掉自變量體重、體脂率和基礎(chǔ)代謝率。
根據(jù)表3可知,根據(jù)非標準化系數(shù)表以及t檢驗結(jié)果,擬合結(jié)果是:Y=111.537+6.076x1-0.2821x2-0.569x3+9.944x4(其中,x1為年齡,x2為身高、x3為基礎(chǔ)心率,x4為體表面積)。
6)多元回歸模型自變量之間共線性檢驗。
容差和方差膨脹率(VIF)是反應(yīng)共線性的關(guān)鍵指標之一,如果某變量容差小于0.1,就表明存在共線性問題。方差膨脹率(VIF)是容差的倒數(shù),膨脹率越大共線性問題越嚴重。本研究中,容差均大于0.1(見表3),而VIF也在可接受范圍(VIF<10為可接受范圍,若大于10則通常認為不可接受),基于這點說明此模型不存在嚴重的共線性問題。
另外,若出現(xiàn)多個維度的特征值等于0,就可能存在共線性問題;而某個條件指數(shù)大于30,也有可能存在共線性問題。由表4可知,本回歸方程中特征值未出現(xiàn)多個維度的特征值等于0,且條件索引也均小于30,這表明不存在共線性問題。
綜上所述,回歸方程為Y=111.537+6.076x1-0.2821x2-0.569x3+9.944x4成立。
1)因變量:無氧閾心率
2.2? 回代檢驗
高中男生無氧閾心率推測值的計算:Y=111.537+6.076x1-0.2821x2-0.569x3+9.944x4(其中,x1為年齡,x2為身高、x3為基礎(chǔ)心率,x4為體表面積)。例如回代檢驗實驗中的某一實驗對象:其年齡、身高、體質(zhì)量、基礎(chǔ)心率分別為18歲、168 cm、60 kg、65次·min-1,體表面積根據(jù)公式計算等于1.84 164 m2。則利用該公式可以推算其無氧閾心率值為154次·min-1。
回代檢驗中實驗對象的測得值:年齡(17.3±1.1)歲、身高(170.6±5.9) cm,體質(zhì)量(61.3±6.1) kg、基礎(chǔ)心率(78.9±6.5)次·min-1。無氧閾心率觀測值(142±12)次·min-1,無氧閾心率推測值(140±11)次·min-1,實驗對象推測值與實際測出結(jié)果進行配對t檢驗,結(jié)果顯示無顯著性差異(t=0.549,P>0.05),這表明推測值與實際觀測值之間基本吻合。將推測值與實際觀察值進行相關(guān)分析再次證明其一致性較高(r=0.889,P<0.001)。
2.3? 實踐應(yīng)用效果檢驗
經(jīng)過12周訓練,實驗前后各相關(guān)指標見表5。
1)與實驗前比較,P<0.01;2)與對照組比較,P<0.01
實驗前,經(jīng)獨立樣本t檢驗,實驗組與對照組無論是心率、VO2max還是無氧閾心率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實驗前實驗組與對照組處于同一水平。12周訓練后,基礎(chǔ)心率實驗組和對照組無論是自身前后還是相互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VO2max實驗組前后對比有顯著提升(P<0.01),對照組前后無顯著性差異(P>0.05),實驗組與對照組對比,實驗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無氧閾心率對照組前后無顯著變化(P>0.05),實驗組有所增加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高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3.1? 本回歸方程的有效性
為驗證回歸方程的有效性,本研究另外篩選了20名受試者進行回代檢驗,即對推算個體無氧閾心率值與實測值進行比較,推測值與實測值并無顯著差異(t=0.549,P>0.05),且相關(guān)檢驗時推測值與實際觀察值高度相關(guān)(r=0.889,P<0.001),再次證明其一致性較高,說明回歸方程有效。
為進一步確定實際效果,研究進行了為期12周的實驗干預(yù),經(jīng)過12周訓練,反映人體耐力水平的VO2max實驗組有顯著提升,且具有統(tǒng)計學顯著意義(P<0.01),而對照組均值雖有所增加但不具有統(tǒng)計學顯著意義(P>0.05)。該結(jié)果表明:利用推算出來的無氧閾心率值作為訓練強度控制負荷有效,要取得較好的效果,應(yīng)進行科學鍛煉。
12周訓練后,基礎(chǔ)心率實驗組和對照組無論是自身前后還是相互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從研究結(jié)果來看,此次12周訓練并未引起心率出現(xiàn)顯著性變化,可能原因在于心率是一個較為穩(wěn)定的指標,短期內(nèi)適宜生理負荷強度不足以引起其發(fā)生顯著變化,因此還需要一個相對較長的周期才可能取得較為理想的預(yù)期效果。
無氧閾強度負荷下的運動鍛煉對有氧耐力的價值已獲得一致公認,運動訓練理論明確指出,個體無氧閾強度是發(fā)展有氧耐力訓練的最佳強度,用個體無氧閾強度進行耐力訓練,既能使呼吸、循環(huán)系統(tǒng)機能達到較高水平,最大限度地利用有氧供能,同時又能在能量代謝中使無氧代謝的比例減少到最低限度[5]。在本研究中,12周訓練也再次驗證無氧閾心率強度是最合適的生理負荷劑量。高中男生無氧閾強度對應(yīng)的心率(無氧閾心率)一到三年級為132.3、139.1、153.2次·min-1,一二三年級綜合平均無氧閾心率142次·min-1,與以往研究結(jié)果基本一致[13-15]。從上述論證結(jié)果與實際效果來看,以回歸方程推算出的無氧閾心率在實際應(yīng)用中有效。
3.2? 與過往同類研究對比的優(yōu)越性
適宜的運動強度是保證運動科學性、安全性及有效性的重要因素,通常用VO2max百分比、METS或者最大心率百分比表示。研究表明:亞極限負荷運動強度下,心率與耗氧量呈線性相關(guān),即運動可以用心率來監(jiān)控運動強度[16-17]。因此,目前普遍認同和推崇的運動強度控制最佳方法為靶心率法,其中最為廣泛使用的推算法有最大心率百分比法、心率儲備法以及簡易公式計算法。最大心率百分比法即首先運用年齡預(yù)測最大心率(HR max=220-年齡),然后用最大心率的60%~80%作為個體靶心率;心率儲備法的計算公式是THR=(HR max-HR rest)×(EI)+HR rest;簡易公式計算靶心率法,即沒有運動習慣者的,用公式“170-年齡”計算,有運動習慣者用“180-年齡”計算。前人研究指出上述3種推算方法存在缺陷:(1)基本都只圍繞年齡和心率兩個因素進行回歸運算,忽略性別、體質(zhì)差異[18]。運動靶心率不僅與年齡、性別有關(guān),身體形態(tài)、基礎(chǔ)心率等因素同樣是值得考慮的指標[19]。(2)即使像最大心率用“220-年齡”考慮到年齡因素,但實踐應(yīng)用時卻無法避免對年齡偏大的老人低估、對年齡偏小的少兒出現(xiàn)高估情況[18]。(3)過往研究中得到的靶心率集中在一個跨度較大的區(qū)間[13],如劉洪珍[14]指出以VO2max的50%~85%或HR max的60%~90%作為運動健身的適宜強度;萬文君報道[20]按照最大心率百分比,根據(jù)鍛煉目的提出4個分區(qū),認為60%~70% MHR為健康運動區(qū),70%~85% MHR為有氧運動區(qū),即可以理解為60%~85%MHR都是有氧健身區(qū)。這些均表明,在這種相對較寬的區(qū)間運動就足以引起有效刺激但并不能確定最佳負荷,這是一種通用的靶心率控制方法。然運動訓練理論明確指出,因個體無氧閾強度是發(fā)展有氧耐力訓練的最佳強度,因個體無氧閾強度不同,理應(yīng)有一個適應(yīng)個人的無氧閾心率,而不是一個范圍相對較寬的區(qū)間[5]。因此,總的看來上述方法通用性突出、個體針對性不強,未凸顯運動處方個性化原則。在本研究的靶心率回歸推算公式中,很好地解決了上述存在的3方面問題:(1)充分考慮了性別影響(選取男性單獨推算),且除了考慮年齡、心率兩個因素外,還考慮了身體形態(tài)、體表面積因素。人體體表面積是反映人體生理狀態(tài)的重要指標之一,與反映人體體質(zhì)強弱的身體形態(tài)、身體機能和身體素質(zhì)指標具有一定的相關(guān)性。在評價身體機能、身體素質(zhì)方面,體表面積具有較好的代表性和較高的可信度[21]。以往針對哺乳動物研究發(fā)現(xiàn),體表面積越大,則基礎(chǔ)心率越大,生理學解釋為體表面積越大的生物,其基礎(chǔ)代謝越高,需要更大的血氧量來維持機體運轉(zhuǎn),因此基礎(chǔ)心率越大[22]。這對人體同樣具有參考意義,因此體表面積作為無氧閾心率回歸方程的自變量符合邏輯。(2)公式不涉及最大心率計算公式,不存在推算時出現(xiàn)高估或低估現(xiàn)象。(3)本回歸方程推測是個體耐力跑時要求的無氧閾心率強度,計算結(jié)果為一個閾值,而不是一個較為寬泛的區(qū)間。
4? 結(jié)論與展望
4.1? 結(jié)論
(1)高中男生“陽光長跑”活動推薦使用個體無氧閾心率作為負荷強度監(jiān)控指標,個體無氧閾心率回歸方程為:Y=111.537+6.076x1-0.2821x2-0.569x3+9.944x4(其中,x1為年齡,x2為身高、x3為基礎(chǔ)心率,x4為體表面積)。
(2)高一、高二、高三男生平均無氧閾心率分別為132.3、139.1、153.2次·min-1。
4.2? 展望
(1)隨著青少年肥胖和超重現(xiàn)象愈加嚴重,有關(guān)青少年減肥的研究受到廣泛關(guān)注,而有氧運動作為最簡單、最有效的運動減肥方式已得到公認。本研究立足于為高中生尋求個體無氧閾心率的基礎(chǔ)上,選取的實驗對象為隨機抽樣的高中生,符合正態(tài)分布特征,其體脂率總體處于正常范圍內(nèi)。而過往研究已經(jīng)論證肥胖和超重應(yīng)有適宜自己的運動處方[23]。因此,本研究推導(dǎo)出的高中男生無氧閾心率回歸方程是否適用于高中生肥胖群體還有待斟酌,需進一步研究。
(2)由于人力、物力、財力、時間等原因,本次訓練效果比較時只進行無氧閾心率強度訓練組與對照組進行對比,其優(yōu)勢雖已說明,但未能與傳統(tǒng)其他靶心率方法進行實驗對比,且針對女生也未進行具體研究,今后研究中需做進一步認證。
參考文獻:
[1] 關(guān)尚一. 美國兒童青少年適宜體力活動推薦量的研究[D].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0.
[2] ADAMO K B,PRINCE S A,TRICCO A C,et al. A comparison of indirect versus direct measures for assessing physical activity in the pediatric population:A systematic review[J]. Int J Pediatr Obes,2009,4(1):2-27.
[3] 王國軍,席翼,武雅瓊. 我國普通男性青年跑節(jié)省化(RE)測試方法的建立[J]. 中國體育科技,2013,49(1):34-40.
[4] 王國軍,席翼,武雅瓊,等. 我國18-23歲普通男性跑節(jié)省化測試跑速研究[J]. 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2012,31(10):887-891.
[5] 王瑞元,蘇全生. 運動生理學[M]. 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12.
[6] 胡詠梅,王新潮,任愛紅,等. 中國人體表面積實測值與以Stevenson公式計算值的比較[J]. 新鄉(xiāng)醫(yī)學院學報,1996(3):227-229.
[7] HU Y M,WU X L,HU Z H,et al. Study of formula for calculating body surface areas of the Chinese adults[J]. Sheng Li Xue Bao,1999,51(1):45-48.
[8] 葛可佑. 中國營養(yǎng)科學全書[M]. 北京: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4:17-18.
[9] 劉秋月. 普通高校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健身跑運動心率與能量消耗研究[D]. 徐州:中國礦業(yè)大學,2016.
[10] 王琨,張明軍,茍波,等. 無鍛煉規(guī)律健康成年人最大心率與無氧閾心率推算公式的實證研究[J]. 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7,34(6):714-720.
[11] MEIJER G A,WESTERTERP K R,KOPER H,et al. Assessment of energy expenditure by recording heart rate and body acceleration[J]. Med Sci Sports Exerc,1989,21(3):343-347.
[12] TANAKA H,MONAHAN K D,SEALS D R. Age-predicted maximal heart rate revisited[J]. J Am Coll Cardiol,2001,37(1):153-156.
[13] 楊惠顏. 大學生耐力練習適宜負荷的研究[J]. 哈爾濱師范大學(自然科學學報),1993(4):110-112.
[14] 劉洪珍,朱來朝. 心率是確定健身運動負荷強度的理想?yún)?shù)[J]. 體育學刊,1993(4):18-19.
[15] 陸紹中,李開剛. 有氧代謝能力與耐力項目訓練中運動強度的選擇[J]. 體育學刊,2002,9(6):41-44.
[16] 步斌,蘇全生. 運動處方與體育鍛煉建議書[J]. 成都體育學院學報,1999,25(3):76-79.
[17] MARKVARDSEN L H,OVERGAARD K,HEJE K,et al. Resistance training and aerobic training improve muscle strength and aerobic capacity in 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neuropathy[J]. Muscle & Nerve,2018,57(1):70-76.
[18] WHALEY M H,KAMINSKY L A,DWYER G B,et al. Predictors of over- and underachievement of age-predicted maximal heart rate[J]. Med Sci Sports Exerc,1992,24(10):1173-1179.
[19] JAIN M,NKONDE C,LIN B A,et al. 85% of maximal age-predicted heart rate is not a valid endpoint for exercise treadmill testing[J]. Journal of Nuclear Cardiology,2011,18(6):1026-1035.
[20] 萬文君. 利用心率變化科學設(shè)計、監(jiān)控和評價體育鍛煉[J]. 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3,23(3):35-37.
[21] 陳志強,金曉峰,趙軍,等. 身高、體重對大學男生身體機能和素質(zhì)影響的比較研究[J]. 體育科學,2005,25(11):90-93.
[22] 賈志勇. 關(guān)于體表面積與脈搏、血壓關(guān)系的研究[J]. 體育與科學,1987,8(3):44-45.
[23] 譚思潔,楊春華. 9~10歲肥胖兒童減肥運動處方的研制及效果觀察[J]. 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2011,30(1):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