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建國
【摘? ?要】 隨著我國農業(yè)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對再生稻生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潢川縣素有“魚米之鄉(xiāng)”的美譽,是全國著名的糧食生產大縣,由于潢川縣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條件和氣候條件,再生稻在這里種植具有廣闊的前景。本文首先簡要分析了潢川縣再生稻的生產現(xiàn)狀,并進一步分析了潢川縣再生稻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針對性的解決對策,旨在為大力發(fā)展潢川縣再生稻種植事業(yè)提供一點理論幫助。
【關鍵詞】 潢川縣;再生稻;現(xiàn)狀;對策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hina's agricultural economy, the production of rice ha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Huangchuan county has long been known as the "land of fish and rice". It is a famous grain-producing county in the whole country. Because of huangchuan county's superior geographical position and climate conditions, the replanted rice here has a broad prospect. In this paper, firstly,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huangchuan regrowth rice production is briefly analyzed, and the problems in huangchuan regrowth rice production are further analyzed.
[Keywords] huangchuan county; ratooning rice. the status quo. countermeasures
1? 潢川縣再生稻種植現(xiàn)狀
潢川,即古時光州,地處河南東南部,在民國二年更名為潢川。這里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降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土壤肥沃,盛產水稻、小麥、油菜以及各種水產,故又被成為“魚米之鄉(xiāng)”、“優(yōu)質糯米之鄉(xiāng)”等。潢川縣日照時間年均約2000h左右,其中西北部的日照時間比東南部更足,全縣日照率高達43-49%。潢川縣年平均溫度在15-18攝氏度左右,年降水量1200-1500mm,是再生稻重種植的天然基地。全縣水稻種植總面積約6.33333萬hm2,其中再生稻的種植面積在0.13333萬hm2以上,潢川縣十分重視再生稻的種植。目前看來,潢川縣再生稻種植現(xiàn)狀呈以下幾個特點:
1.1? 水稻種植面積不斷擴增
根據(jù)潢川縣農業(yè)部門統(tǒng)計,在2015年全縣的再生稻種植面積還是20hm2,到2018年底就已經增加到200hm2,2019年在田面積1333.3hm2以上,增速可見一斑。隨著全縣水稻種植的結構不斷調整以及栽培技術的進步,預計在今后再生稻種植面積將進一步擴增,再生稻種植技術也將更加普及。
1.2? ?品種越來越多樣化
隨著近年來全縣農業(yè)部門對再生稻種植的重視,確定了全縣10個再生稻種植示范點,種植的再生稻種類約有十幾種,種植最多的為兩優(yōu)6326、姚優(yōu)香占、豐兩優(yōu)一號、特糯2072等品種。近年來,逐漸開始試種晶兩優(yōu)534、隆品優(yōu)1號、新兩優(yōu)223、荃兩優(yōu)1號等品種,并且獲得了良好的效果。
1.3? ?逐漸向產業(yè)化種植過渡
當前,潢川縣的再生稻種植還呈現(xiàn)出一個明顯的特點,那就是逐漸向產業(yè)化種植過渡。由于再生稻種植減少了農藥和肥料等物資的使用,因此生產出來的稻米優(yōu)質、安全,具有很大的市場。這對很多稻米加工企業(yè)而言無疑是一個難得商機,近年來潢川縣出現(xiàn)了多個主打再生稻稻米的大米加工品牌,實現(xiàn)了再生稻稻米規(guī)格化發(fā)展[1]。
2? ?潢川縣再生稻種植存在的問題
2.1? 農田設施陳舊,稻田灌溉工作受影響
在潢川縣種植再生稻的稻田中,有很多是之前種植傳統(tǒng)水稻的水田,由于年久失修,農田配套的水利設施也比較落后,在干旱的情況下難以及時補充灌水,在降水豐富的時節(jié)也難以實現(xiàn)及時排水。另外,由于田間道路沒有配套,有的稻田在機械收割時受到影響,為農業(yè)機械化帶來難度。
2.2? 高產品種較少
當前,潢川縣種植的再生稻品種主要有兩優(yōu)6326、姚優(yōu)香占、豐兩優(yōu)一號、特糯2072四個品種,但其中兩優(yōu)6326、姚優(yōu)香占、豐兩優(yōu)一號三個品種容易發(fā)生稻瘟病;特糯2072品種生產的稻米品質稍微遜色一點,在銷售中處于劣勢。
2.3? 機械收割配套設施不到位
現(xiàn)有的收割方式在逐漸向機械化收割靠攏,但是收割的機械配套設施不夠,導致在收割頭季水稻時對稻茬的碾壓情況比較嚴重,浪費了稻米收成。另外,收割機碾壓后對再生芽的生長也將形成一定的影響,造成二季生育期推遲。
2.4? 栽培技術有待提高
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科技人員到田間指導的時間較少;二是當前潢川縣進行再生稻生產種植的勞動力主要是婦女、老人等勞動力,勞動力的質量得不到保證,這也是導致再生稻的產量不高的原因之一;三是播種的期限不符合相關要求,沒有按照相關要求到3月15日之前播種;五是頭季再生稻在收割后沒有及時曬田或排水,影響二季再生稻發(fā)芽,還有的再生稻種植分散,難以按照高產的栽培技術對稻田進行管理;六是對再生稻的病蟲害防治工作比較薄弱,影響再生稻的收成。
2.5? 對再生稻種植的重視程度不夠
潢川縣對種植再生稻工程重視程度還不夠,沒有真正將再生稻種植工作上升到國家糧食安全保障戰(zhàn)略安全的角度上進行重視,全縣再生稻產業(yè)規(guī)劃不明確,農民對再生稻重視缺乏相應的關注和支持。還有部分農民抱著有就收成、沒有就丟的思想,政府缺乏正面的引導和宣傳[2]。
2.6? 自然氣候條件影響再生稻高產
有研究證實,影響再生稻產量的主要因素為休眠芽發(fā)芽階段的氣候以及抽穗揚花階段的陰雨。潢川縣在每年的7、8月份為高溫干旱期,這個階段影響再生稻的休眠和發(fā)芽狀態(tài),之后又迎來低溫陰雨天氣,導致再生稻的結實率不高,這些自然氣候因素逐漸成為影響潢川縣再生稻生產的重要原因之一。
3? 加強潢川縣再生稻種植的對策建議
3.1? 加強重視,加大扶持力度
潢川縣相關農業(yè)管理部門等要加強對再生稻種植的重視,劃撥專門的財政預算資金來支持全縣的再生稻種植工作,加大再生稻的種植推廣力度。農業(yè)行政部門作為再生稻生產技術的主要推廣部門,可以通過成立專門的專家技術小組等,將全縣的再生稻種植工作進行科學規(guī)劃,搞好農民技術培訓工作,提升全縣農民對糧食安全和再生稻增產增收的經濟效益的認識。
3.2? 大力建設標準農田,盡快完善水利設施
在每季的再生稻收割后,再生稻的發(fā)芽階段和幼穗分化階段對稻田水分的需求特別大,如果缺水的話容易造成莖稈失水,進而導致再生芽分化受到影響。因此,應當加強全縣內的標準化農田建設,不斷完善水利設施確保稻田中有充足的水分來保障稻苗的順利生長[3]。
3.3? 結合機械化生產,改進配套生產的機械
一是盡量選用再生能力強、基部節(jié)間小、莖桿堅韌彈性好的再生稻品種;二是通過培訓提高農機手的操作水平;三是調整插秧機的行距,在保證栽插密度的情況下盡量留出收割機的行車走道;四是減輕收割機重量、調窄履帶寬度,盡量減少對稻樁的碾壓;五是收割機安裝秸桿切碎裝置。
3.4? 創(chuàng)新高產栽培技術
要依靠科技進步,進一步規(guī)范技術模式,實行全程機械化,加快專用品種的選育和推廣。繼續(xù)開展高產高效配套栽培技術研究和試驗,建立高產高效示范區(qū),讓農民眼見為實,促進大面積推廣,增收農民收入。
3.5? 加大宣傳力度,增加種植面積
采取會議、電視、報紙、網絡、資料等多種形式,廣泛深入宣傳種植再生稻的意義、增產機理和增產效果等,調動廣大農民的種植熱情,促進大面積推廣。
3.6? 打造健康再生稻米品牌形象
引導和鼓勵家庭農場、種植大戶、專業(yè)合作社和龍頭企業(yè)按照統(tǒng)一優(yōu)良品種、統(tǒng)一機械栽插、統(tǒng)一肥水管理的要求,組織再生稻的生產、加工和銷售。要通過綠色高效水稻產業(yè)化工程扶持和壯大優(yōu)質稻產業(yè)聯(lián)盟,打造和創(chuàng)建再生稻稻米品牌。
4? 結語
綜上所述,當前,在我國大力重視農業(yè)經濟發(fā)展的形勢下,再生稻種植逐漸在全國范圍內開展開來。潢川縣在再生稻種植中得天獨厚的條件才成為其自然優(yōu)勢,并且在大力推廣再生稻種植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我們還應當深刻認識到全縣在再生稻種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采取多管齊下的辦法,確保全縣走出一條生產高效、環(huán)境友好、產品安全的現(xiàn)代化農業(yè)發(fā)展帶路,為實現(xiàn)全縣農民收入持續(xù)增長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邱良妙,陳愛華,林仁魁,施龍清,劉其全,占志雄.再生稻高產栽培及主要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規(guī)程[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8,46(35):32-34+38.
[2] 杜少平.再生稻“豐兩優(yōu)1號”高產栽培技術探究[J].農家參謀,2018(23):67.
[3] 余炳昌,余 進,曹順生.都昌縣機插機收再生稻技術模式[J].農民致富之友,2018(22):145.